27 为什么指标数据怎么优化都不提升? 你好,我是刘津。

结束了前面的增长方向和增长策略的内容,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落地执行方面的知识,也正式进入了第四个模块:打造百发百中的增长闭环。

说到“百发百中”,你可能会怀疑,真的有这么神奇吗?现实工作中遇到的经常是数据怎么优化都不提升的情况吧。

传统方法为什么不灵了?

其实只要方法对了,“百发百中”的增长是可以成为常态的。你之所以觉得这很不可思议,是因为我们传统的工作方法并不是以增长为目的,而是以改进问题为目的。

这就是我前面说过的“正向”和“负向”。

传统工作方式更多在于解决问题,也就是“负向”为主。而创新和增长更重要的是解决“正向”的问题,即通过洞察发现差异化的优势,带来四两拨千斤的增长效果。这可比单纯的改进问题含金量高多了,自然价值也大得多。

我们先来看看传统流程。

首先,是发现问题,这里包括用户反馈的问题、业务提出的问题、技术bug等等。罗列出各种问题后,把这些问题做个归类,归纳出几类重点。然后围绕这几项重点提出改进建议。落地执行后,再看数据反馈情况。

这就是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虽然看上去无懈可击,却并不高效。

就像我在前面内容里不断提到的:我们并非要面面俱到地解决所有问题,也不是要把自认为最好最专业的带给用户;而是通过差异性洞察,在千头万绪中找到最关键的足以影响到增长的爆破点。

所以,传统工作方式耗时耗力,却未必能带来关键指标的提升,就是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在急着填补目前的漏洞,不是在优化功能、性能,就是在追赶竞品,每天都在“救火”。但如果沉下心来想想更关键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事情,你也许就能出奇制胜。

以终为始打造高效的增长闭环

既然传统的工作方式存在弊端,那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呢?这里给你介绍一个新的思路,我把它称为“精益闭环”。

精益闭环秉承了“以用户为中心增长”的核心理念。“以用户为中心增长”我想你已经不陌生了,就是通过深入的用户洞察找到用户最关心的、最能带来增长的爆点。此外,再结合增长黑客最爱的增长思维,即“数据驱动+低成本快速实验”,形成新的工作流程。

精益闭环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指标、假设、分解、实验。

1.指标

指标主要是通过北极星指标分解得来的。具体可参考用户增长地图中的关键指标。当然,也需要考虑具体场景。比如首页改版,既需要考虑用户旅程中对应的关键指标(比如转化率),也需要考虑和首页相关的指标(比如跳出率)。

2.假设

假设是通过洞察得到的可能提升指标的方式。从指标到假设,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做太多无用功,而是专注在与增长相关的关键问题上。

举个例子,有个朋友想改进一个营销落地页面,通过头脑风暴大家一起提出了10项改进建议,他问我这样是否可以?我问他这个页面的指标是什么,他说是提升转化率。我又问这10项改进建议,哪些和提升转化有关,他看了一下,说只有2个。这样就可以优先做这两个改进,剩下的8个往后排排。

3.分解

每条假设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变量,有助于量化结果。之所以要再分解,是因为我们做的很多工作都未必能带来关键指标的提升,这让我们误以为很多东西是难以被量化的,尤其是偏创意、设计类的工作。但其实只要学会科学的分解,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被量化的。

你还记得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大象很大,但是秤很小,所以无法称量大象的体重。但是曹冲想了个很聪明的方法,把大象转换成同重量的石块,然后一一称量石块的重量,再累加就可以了。这不就是“分解”后量化的一个极佳的例子吗?

所以,当我们无法验证数据结果,或数据结果不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分解去探寻究竟,看看到底做什么事情会带来数据提升,做什么事情会导致数据下降。这样就把增长从偶然、撞大运变成了一件常规的事情。

举个例子,假设你做了一次大改版,数据没有提升,这是因为在这次改版中你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你可能改进了100个地方,其中50个地方带来了提升,50个地方导致了下降,最终就互相抵消了。但是,如果你把完整的方案拆成100个变量,再去一一的看,你自然就知道哪个改进效果好,哪个改进效果不好,那么增长也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通过分解,我们验证的结果可以被不断复用

比如,你发现蓝色比红色效果好,A文案比B文案好等等,这些结论都是可以被复用到其它页面或类似的产品上的。但是如果用的是传统方式,你就无法判断出是因为什么导致了最后的结果好还是不好,所以也很难复用,这当然是十分低效的。

4.实验

在经过指标、假设、分解这三个步骤后,我们需要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每一个被测试的变量的效果。这里面会涉及到一些较专业的统计方面的知识,我在下一个模块会专门介绍。

实验的结果自然有好有坏,好的结果我们可以不断复用,不好的结果我们以后可以尽量避免。所以每一次的结果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通过指标、假设、分解、实验,看实验结果是否提升了指标,形成了一个“以终为始”的闭环。“闭环”这个词你肯定不会陌生,现在很多商业大佬都在讲闭环,因为闭环是最高效的。

说到“以终为始”,我想举个例子来为你说明。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作者交流会,有幸听了知名畅销书作家李笑来老师的分享。他说,如果你想写一本畅销10年的书,你一定要先问问自己:这本书10年以后还会有人愿意看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他就不写。这不就是“以终为始”的思路吗?也就是你做一件事情之前,先想想你希望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再把这个结果作为目标倒推出你要做什么事情。

后来他又说,你想让你的书畅销,那你一定要找差异化,看看自己的内容和其他人的内容有什么区别,优势在哪里?比如,别人都在谈时间管理,而他在书里却提出了“时间是不可被管理”的新思想。这不就是我之前说的“差异化洞察”吗?所以说,做产品也好,做人也好,写书也好,道理都是一样的。

在实际工作中,精益闭环能引导我们找到可量化的与产品核心价值相关的指标;并以此为方向找到提升指标的假设,避免做无用功;再通过分解明确导致数据提升的原因,并且可持续复用;最重要的是,它能够驱动创新,改变了我们寻找问题、改进缺陷的旧有思路,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更直接的创造价值的事情上。

复合型思维解决多样性问题

精益闭环的思路不限产品阶段、不限优化对象、也不限产品、运营、设计等职能限制。它甚至可以帮你解决重要的人生决策问题。

它之所以能如此通用,是因为本质上它是跨界产物,它既包含了增长思维,又包含了精益思维,还有创新思维和敏捷思维。而做增长,恰恰需要结合多种思维,融会贯通。

在下一讲,我会为你讲解我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

思考题

审视一下你过去的工作方式,看看是查缺补漏的情况多,还是创新、抓重点的情况多呢?

欢迎把你的思考和疑问通过留言分享出来,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参考资料

https://learn.lianglianglee.com/%e4%b8%93%e6%a0%8f/%e4%bb%8e0%e5%bc%80%e5%a7%8b%e5%81%9a%e5%a2%9e%e9%95%bf/27%20%e4%b8%ba%e4%bb%80%e4%b9%88%e6%8c%87%e6%a0%87%e6%95%b0%e6%8d%ae%e6%80%8e%e4%b9%88%e4%bc%98%e5%8c%96%e9%83%bd%e4%b8%8d%e6%8f%90%e5%8d%87%ef%bc%9f.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