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丨代码“规范”篇用户答疑 更到这一篇的时候,意味着专栏第一模块“代码规范”篇已经更新完毕了。在更新的时候,非常感谢同学的积极踊跃地留言,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也给专栏增色了许多。

今天,我来解答一下留言里的一些疑问。其实有很多问题,我们已经在留言区里讨论了。这里,我们就挑选一些还没有解决掉的问题,深入讨论一下。

@大於一:回归测试其实怎么测? 不懂。

答:InfoQ有一篇文章《回归测试策略概览》我觉得写得不错。你可以找来看看。

我想要补充的一点是,要想发挥回归测试的最大作用,要把回归测试自动化。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启动回归测试。比如使用“make test”命令行,或者其他集成工具的触发配置。这样,我们做的每一个更改,哪怕只是修改了一行代码,都可以跑一遍回归测试。

@一一:高质量的代码,依赖于高质量的流水线,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建立中小企业的高质量的代码流水线呢?

答: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一些公开的数据。

Java SE的安全,是由OpenJDK的Security组负责的,评审一般通过[email protected]的邮件列表进行。根据OpenJDK的登记数据,Security组总共有过13人,其中包括离职的,退休的。现存的团队,也就八九个人的样子。

这八九个人要做多少东西呢?下面是一个不完全的简要的列表:

  • Java平台安全(platform security, Java language)
  • 密码学 (Cryptography,JCA)
  • 认证和授权(Authentication and Access Control,JAAS)
  • 安全通信(Secure Communications,JSSE/JGSS/SASL)
  • 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其中任何一个模块,如果没有多年的经验积累,都很难做好。如果你观察Security-Dev邮件列表,就会注意到每一个模块的话题,参与活跃的也就两三人。这就是说,如果把一个模块看作一个虚拟的团队,这个团队也就两三人而已。

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你,大公司的研发团队,也可以是一个小团队;团队里的成员,也不是什么都懂的。

这样的团队和中小企业的研发团队有什么区别呢?我觉得数量上的区别可能不是很大,两三人的团队,八九人的团队,中小企业的团队规模大抵也是这样的,甚至更大。质量上的差别呢?我觉得这没有可比性,你的团队不一定需要密码学的专家。能够满足产品目标的团队就是一个质量好的团队。

我们来看看我们在专栏里提到的流水线,有哪一道关卡是中小企业做不了的?其实都做得了,但是没有养成这么做事的习惯。

首先,程序员是最重要的关卡,决定着整个流水线的运转效率。专栏里有一篇文章,我们讨论了优秀的程序员是什么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成为这样的程序员,找到这样的程序员做同事,帮助同事成为这样的程序员。建立这样的氛围确实不容易。比如,我们讨论的编写代码允许犯错误,允许反复地犯错误,这一点很多中小企业很难做到。杀一个程序员祭天,简单粗暴,还能发泄愤怒,大家都喜欢这样的方式。有时候,要求程序员有责任心,有主人翁意识,要知错就改,就是一种看起来正确无比,其实没有什么意义的做法。

在编译器这道关中,其实我们大都使用相同的编译器。区别可能在于我们对于编译器警告的处理态度。我们可以忽视编译器警告,也可以认真分析每一个编译器警告,甚至消除每一个编译器警告。这样做,谁不会花费很多时间呢?刚开始,一个程序员写的代码,可能有很多警告,然后他试图弄清楚这些警告,消除掉这些警告。通过这个过程,他成为一个更好的程序员,下一次写代码,就不会出现这么多警告了。随着他越来越清楚警告的来源和解决办法,他的程序越来越好,花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果他把所有的警告都忽视掉,无论多长时间,他都掌握不了解决这些警告的方法,无法保证代码质量。我们小时候,算1加2等于几,都要掰掰手指头。长大后,这样的计算,根本都不需要思考。每个程序员,都有掰着手指头学习的阶段。这一点,我觉得大企业和小企业,没有太大的区别。

回归测试这道关,其实就是把研发流程中的测试,规范化出来。我们写程序,都要测试,都要有测试代码。把测试代码独立出来,形成测试案例,然后每次代码变更时,把所有测试案例都跑一遍,就是回归测试了。如果回归测试通不过,就说明代码变更可能有潜在的问题,需要修改。这里面的难点,就是要坚持写测试代码。这些代码,测试人员要写,研发人员也要写。如果写测试代码是一个硬条件的话,一个公司就不能寄希望于程序员的责任心这种幻象。更有效的做法是,如果一个变更没有测试代码,就不允许提交代码。如果允许意外,程序员必须清楚地解释为什么没有测试代码。比起写个测试代码,解释起来大都是很费劲的。这个小制度的安排,就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写测试代码的好习惯。习惯了之后,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写测试代码,使用回归测试,其实是帮助我们节省时间、减少错误的。这时候,我们一般就会喜欢上写测试代码了。这一点,我觉得大企业和小企业,没有太大的区别。

代码评审这道关,其实是误解最深的一道关。第一个误解是,公司没有牛人,没办法评审。其实,评审做重要的,就是多几双眼睛看着,防范我们个人难以避免的错误。不是说做评审的,就一定要比被评审的专业、见识多。即便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能够看到我们自己无法完全克服的错误,比如说我们在文章里提到的”goto fail”错误。在OpenJDK社区,谁都可以评审,谁都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改进的建议。如果评审依赖牛人,牛人就是最大的瓶颈。第二个误解是,代码评审太浪费时间,耽误功夫。代码评审,确实需要付出时间。可是这只是表象,代码评审可以减少错误,提高代码质量,减少代码返工,帮助积累经验,这些都是节省时间的。如果我们看的角度稍微大一点,就会有不同的结论。这一关的难点,就是要坚持代码评审。这同样不能依赖于我们脆弱的责任心和主人翁精神,而要依靠小制度的安排。比如没有经过评审的代码,就不能提交代码。这一点,我觉得大企业和小企业,没有太大的区别。

代码分析这道关,其实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找到相关的工具,坚持定期检测,检查分析结果就行了。没什么玄妙的东西。这一点,我觉得大企业和小企业,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们该怎么把这个流水线搭建起来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启动代码评审这个环节。这个环节启动了,其他的环节,顺势就建立起来了。这个环节没有,其他环节也不能很好地执行。

  • 使用Git或者Mercurial这样成熟的版本控制工具,以及像Bugzilla,Phabricator,Jira这样的bug管理工具。
  • 找一个工具,可以生成可视化的代码变更页面。比如OpenJDK的webrev,或者像 Phabricator这样的集成工具。
  • 找到一个集中的地方,可以让所有人都看到代码变更页面,都可以方便地提意见。比如,OpenJDK使用cr.openjdk.java.net展示,使用邮件列表讨论。GitHub和Phabricator这样的集成工具也有类似展示窗口。
  • 制定小制度,没有经过评审的代码,不能提交。OpenJDK的提交,是用过检查Reviewed-by这样的提交描述字段,来自动判断的。Phabricator这样的集成工具,也有类似的强制设置。
  • 制定代码评审的通过准则,比如不规范的代码,没有通过测试的代码,以及没有测试代码的变更,不能提交。如果允许例外,提交者要解释清楚。
  • 把测试归拢起来,找一个自动化的工具,可以执行回顾测试。比如说使用“make test”命令行,就可以执行所有的回归测试。类似Phabricator这样的集成工具,也有类似的测试执行功能。
  • 定期执行代码分析,并且把分析结果记录下来,检查、分析、改进。这个分析工具可以是SpotBugs,或者其他的商业软件。
  • 把需求分析、架构设计、接口设计,也当作bug管理,纳入到评审的过程中来。
  • 改进激励标准。程序员的评价标准不要狭隘在编写了多少行代码上,还要看看参与了多少评审,发现了多少问题。
  • 鼓励内部推广软件开发经验,比如说什么样的插件可以编写规范的代码,什么样的代码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什么样的代码效率比较高。有了成熟的经验后,就总结下来,推广出去,形成团队的重要共识和财富。

这些工具用起来,各个流程衔接起来,就是一个可以运转的流水线了。随着大家越来越习惯这样的工作方式,流水线的效率就会越来越高。而且流水线本身就是一个好老师,可以促进交流,加快每个参与者的成长。当然,从无到有,去适应这个流水线需要一段时间。

如果对比大公司和小公司,也许有没有现成的流程,算是区别吧。由于丰富的开源软件以及云服务,工具本身的区别,其实很小了。

拎着一挺AK47去战斗,总不如赤手空拳、手抓子弹来得陶醉,更别提使用飞机大炮了。我们尽可以耻笑电视里的画面,“拿着手枪,算什么英雄!” 但是轮到我们自己去战斗时,最好有飞机大炮航空母舰。

@轻歌赋:想问问老师,如何在身边没有其他评审的情况下,提供一些自己检查代码逻辑bug的方法呢?而且对业务分析不熟悉,经常会出现建表少了某个字段的情况,请问老师有没有什么相对系统化的设计方面的知识可以学习呢?

答:对于业务分析,你可以参考下使用UML或者思维导图这样的工具。画画图,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业务的理解,找出业务的逻辑甚至问题。我自己做需求分析的入门书籍,是《软件工程》(Roger S. Pressman或者Ian Sommerville的,我忘记自己当初学的是那一本了)和《软件需求》(Karl E. Wiegers)。

我们应该都过了面向对象设计的门槛了,有三本书,可以让我们接触优秀的设计理念和最佳时间。一本是《Unix程序设计艺术》(Eric S. Raymond)。另一本是《设计模式》(Erich Gamma, Richard Helm, Ralph Johnson, John Vlissides)。学设计模式,千万不要固化了思维,所以我建议一定要仔细阅读每一个设计模式的“意图”“动机”“适用性”这几方面的内容。另外一本书,就是《Effective Java》(Joshua Bloch),Java程序员应该人手一本,像是使用字典一样使用这本书,先看一遍,然后时刻备查。

以上就是答疑篇的内容。从下一篇文章起,我们就要开始“代码经济篇”的学习了。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欢迎点击“请朋友读”,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同事。

参考资料

https://learn.lianglianglee.com/%e4%b8%93%e6%a0%8f/%e4%bb%a3%e7%a0%81%e7%b2%be%e8%bf%9b%e4%b9%8b%e8%b7%af/16%e4%b8%a8%e4%bb%a3%e7%a0%81%e2%80%9c%e8%a7%84%e8%8c%83%e2%80%9d%e7%af%87%e7%94%a8%e6%88%b7%e7%ad%94%e7%96%91.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