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工作选择(上):2B or 2C设计师?如何规划领域? 你好,我是小乔。

恭喜你,已经完成了前面两大章节的学习,具备了商业和用户的洞察分析能力,也了解了设计价值的五级进阶。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最后一个模块,揭开职场规则的面纱。

我们这一模块的内容,不止面向设计师,对于产品、运营、技术等各个互联网职能都是相通和适用的。这一模块一共6节课程:

前面两节课,我们会一起探讨如何选择业务和企业。我们都听过“选择比努力重要”这句话,判断力可以帮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中间两节课,将重点讲述人才地图和团队内定位,便于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和成长路径更为清晰;

最后两节课,我们会围绕作品集和面试重点来学习,帮助你充分理解企业招聘时到底想要怎样的人才,如何把自己的能力充分表达清楚。

这节课,我们先以2B和2C为切入点,来聊聊行业领域的情况,一起探讨两个问题:2B和2C领域,哪个更值得我们加入?我们是应该在某个细分领域深挖,还是横向拓展不同领域能力呢?

2B和2C有什么区别?

有许多设计小伙伴留言问过我,关于2B和2C该如何选择的问题,比如:

  • 我做了10年2B设计,一直没什么进步,是否要转到2C业务去?
  • 我听说互联网下半场,2B会比较吃香,我要转到2B业务吗?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2B和2C业务对我们设计师来说会有哪些差异,从而帮助我们做出选择。

2B业务,通常是指企业类产品或服务,比如企业邮箱、OA办公、ERP管理系统等;2C业务就是面向消费者用户的产品或服务,比如我们常用的淘宝、抖音、网易云音乐等等。当我们想要做出业务选择时,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思考。

个人能力要求

相对来说,在洞察商业和用户的能力上,2C产品比2B产品的要求更高。2B产品的用户需求更为明确,通过用户访谈,可以清晰地知道用户行为和痛点,从而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流程和可视化界面。而2C业务,如果想要做出更突出的成绩,就需要具备更强的商业分析、用户洞察、数据分析等能力,捕捉差异化创新点,做出超越竞品的用户体验。

但2B业务对于设计师来说,非常考验个人对业务的深耕程度。比如,自营电商业务需要去供应链看商品的质检入库流程,物流业务需要去仓库看商品的收发货流程,从而设计出高效、强大的智能化产品。尤其是进入互联网下半场后,产业互联网成为趋势,设计师需要真正了解所在的产业,才能提升竞争壁垒。

因此,我们在做选择时,需要根据自己擅长的能力,以及未来想提升的能力,来思考自己适合去什么领域。

盈利模式

C端产品通常下载和使用都免费,通过广告、佣金、会员等方式盈利,盈利的前提往往是用户规模较大。

而B端产品的基础通用能力通常也是免费的,收费的部分主要在于打包的增值服务。企业为了绑定一些重要客户,也会提供定制化服务。所以2B产品的盈利,依赖于客户的定制付费和订阅付费,订阅付费产品也就是大家常说的SaaS。我们在下节课也会讲到,选择2B企业要看它的ROI,如果为了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持续断臂流血,这样的企业也是无法长久的。

网络上有些观点认为,B端产品更看重盈利,C端产品则看重日活,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讲过产品生命周期,在成熟期,盈利决定了2C业务的生死,因此我们不能武断地判定自己不适合做商业化就不选2B,因为2C也需要做商业化。我们要看两种盈利模式,我们更擅长做哪一种。

使用决策

2C产品是由消费者自己来决策使用的,我感兴趣,我就下载使用,不感兴趣了就不打开或者卸载。

但2B产品是由企业组织来决定是否使用的,偏重决策人的利益诉求,通常是由客户的采购部门和高管们一起决策。客户在参加竞标的选择中挑选愿意长期合作的企业,因此看重的不一定是产品价格或具体的体验,而是两家企业之间的关系、这个产品的美誉度、这家企业的可靠度等方面。

对我们设计师来说,如果你想去的2B业务,所在企业并没有非常强大的商务客户资源,在行业中也不具备口碑度,那就要谨慎选择了。

价值回收速度

从开发周期的角度来看,2C的开发周期通常较短,需要快速试验产品方向而不断迭代。也许只是比竞品早上线半个月,就能收获第一心智和海量用户,但同样也容易快生快死。而B端产品需求明确,体系复杂庞大,因此开发周期相对较长,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作为开发周期,但稳定性较高。

从价值量化的角度来看,2C的衡量指标也更为直观和客观,比如DAU、转化率、留存率等;而2B产品呢,商业指标难以归因到是设计师的功劳,因此对我们设计师来说,主要依赖满意度、费力度等体验指标,以及用户对品牌的理解、认知等品牌指标。4种指标类型,我们也在之前的课程种讲过。

因此,对我们设计师来说,在价值回收速度方面,2C更有爆发增长的机会,而2B产品需要设计师有足够的耐心。

通过这4个方面的差异分析,相信你已经有了潜在判断。但我们要明白的是,随着行业的发展与融合,2C和2B业务的边界正在逐渐弱化,用户或客户也不再仅有C和B两种,还出现了更多角色,比如政府G端、工厂M端、供应链S端,因此除了2C、2B,还有2M、2S和2G。

还记得我们在上一章学习四级价值时,要通过产品化的方式达到降本提效的目标吗?我们会发现,原本是在做2C业务,但也许会涉及到B端的产品设计;原本是在做移动端的界面,但在自驱做产品化工具时,落地的产品也许是个PC端的中后台。

通常一个完整的业务并不只有单一形态,比如钉钉有服务企业的工具,也有针对政府业务的定制产品;电商有针对消费者的导购平台,也有针对卖家的服务;音乐有听歌找歌的消费者功能,也有针对音乐创作者的服务平台。以前,业内会说电商是针对买家和卖家的双边服务,但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的三边、四边服务。

2B和2C哪个更值得去?

2B和2C业务哪个更值得去?这是许多设计师小伙伴都问过我的问题。

其实,随着行业的发展,2B和2C中还有许多细分领域,无法再以2B和2C的粗颗粒度去概括业务类型,并且2C、2B、2G、2M、2S等领域也在逐渐融合。比如2C也分为海外和国内业务,还有社交、电商、教育等等细分赛道;2B也分为给企业内的中后台、对外做营收的SaaS服务等等。所以,2B和2C,已经不再是我们选择赛道的判断依据。

既然业内已经不再适合以2B和2C作为分类维度了,而是要看到更细的颗粒度,那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哪种业务更值得去呢?

这里,我给你提供两个判断依据:一个是一级市场对这个业务类型的青睐程度,也就是看融资的笔数和金额数;另一个是看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横向对比,在这个赛道上是否还有空间。

接下来,我们就以国内的2C行业为例,看看这两个判断依据是如何运用的。

近几年,大家多少都能感受到云服务、SaaS服务、出海业务等词汇被高频提及,确实高新技术领域、产业互联网、出海业务,是未来10年的发展重点。有许多设计同学,一直以来都在做国内的2C产品,在行业趋势变革的情况下,产业互联网和出海业务兴旺,做国内2C业务的设计师该怎么办呢?要转行吗?

我们通过上述的两个判断依据,一起来看看国内的2C行业是否还有发展空间。通过一级市场融资和中外GDP消费类结构对比,就能看出2C行业的发展趋势。

图片

  • 判断依据1:一级市场

从一级市场融资情况可知,消费类融资增速呈放缓趋势,但消费市场仍然是资本长期看好的行业之一。只是消费行业内部的细分领域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往年电商和教育是增速最高的赛道,但从2021年起融资结构调整,先进制造、游戏、本地生活领先于其他赛道。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厂,都在进行业务调整。比如,字节跳动多次缩减了教育部门,大力扶持本地生活业务。

  • 判断依据2:中外对比

我国规划在2035年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消费合计占比通常在60-70%之间,而美国的消费占比在发达国家中处于偏高状态,高达80%以上;我国目前是50%以上,仍有上升空间。

因此从近几年来说,国内的消费行业仍然有发展趋势,只是细分赛道发生了变化。而我们设计师,如果想在互联网行业长期发展,持续在这个行业工作10年以上,就需要逐渐向更有发展空间的三大赛道倾斜,我们会在下节课重点讲解。

如何规划领域?

通过了解2B、2C对于我们设计师来说的区别和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后,也许你已经有了初步判断。先别着急,我们再来看看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也综合考虑未来的行业趋势,然后再做出选择。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场目标,我也接受且尊重多元的价值观。比如,有的设计同学并不想那么累那么卷,觉得互联网红利已经消失殆尽,不如躺平,做到Work-life balance;也有设计同学的目标是充分成长,提升自己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这样无论当前的企业发展如何,跳槽都有出路;同时,也有设计同学有创业梦想,进入企业只是想更了解相关业务,帮助自己积累未来创业的经验和人脉。

就像做业务一样,我们只有清楚了业务目标,才能针对目标,产出更适合的设计方案,目标不同则方案不同。对于我们选择具体的领域也是同理,目标不同,则选择不同。我们就以上面提到的3种不同目标来举例说明。

目标1:安逸式工作状态

首先,并不建议工作5年内的年轻设计师陷入摆烂状态,因为在行业收缩的情况下,被汰换的危险性较高。我们在晋升规则一课中讲过,能力对标阿里P6+以下的设计师,在整个行业内的竞争力相对来说不高,较容易找到替代人才。因此当能力和潜力不达预期时,就会成为被淘汰的人选。

但如果不想摆烂,只是想安逸轻松一点,实现work-life balance,那可以选择2B业务,相对来说动荡没有那么大,业务也比较稳定。不用经历国内企业的2C业务在引入期的生死存亡,和成熟期的人人内卷;也不用承受外企的2C业务撤离中国市场的风险。

但想要在2B业务做出成绩并不容易,要高度理解细分赛道的业务并找出机会点,清晰产品的优势和业内的竞争力,否则就会沦为画图表的工具人。2B业务也有不同类型,主要有3大类:企业内部的基础能力中后台、企业数字化SaaS产品、传统的2B定制产品。其中,SaaS产品相对来说最有前景,因为有明确的营收价值。所以即便要选择安逸的工作方式,也建议优先考虑可衡量价值的类型。

目标2:提升自我竞争力

如果目标是想提升自己在设计行业内的竞争力,除了有扎实的设计能力外,更要扩宽自己的横向领域经验,形成更高维度的职业标签

什么是职业标签呢?就是他人对我们的能力印象。比如你的作品集里都是2B的项目,那面试官会形成一个印象叫作:2B设计师。那什么是更高维度的职业标签呢?就是能力标签不要停留在业务类型上,而是关于你的能力本身,比如:业务经验丰富、项目完整度高、自驱能力强、逻辑思维清晰、有商业sense等等。

由于行业总是在动态变化的,我们可以知道短期的风口是什么,但很难预测几年后的风口。因此,让自己成为能力包容性较高的设计师是十分必要的。无论之后行业如何变化,因为我们的能力多元、包容性强,什么业务都可以做好。

以提升自我竞争力为目标的设计师,建议不要局限自己的业务领域,尤其在年轻时要尽量多体验不同的业务类型和企业模式。以需求度广的业务领域为主,这样经验可复用的概率更高。比如电商业务,从“2021上半年中国电商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来看,超过千亿的企业就有10家之多。

以我自己为例,我曾经的职业规划和成长目标就是长期待在企业里,使自己具备高潜力和高竞争力。因此我的工作经历相对比较丰富,做过企业办公、电商、社交等不同领域的业务。过往虽然有连续6年都处于电商行业,但也注重吸收不同的能力经验,比如前台和中后台都做过,初创业务和成熟业务都待过,线下店和供应链也都负责过。

横向对比我其他在大厂里做中高管的朋友们,他们过往的经验也都丰富多元,比如做过打车产品、IM产品、新闻资讯产品等等,在外企、国内BAT大厂、国内小企业都待过,也有人曾经创业过。

但我们要明白的是,丰富眼界并不等于短期跳槽。在每家企业只待1年就跳槽,即便对于吸收能力很强的同学来说,也很难将这个领域的经验和所在企业的管理方式吸收透彻,建议尽量在2-3年后再跳槽。

如果你在大厂,其实只要转岗就能满足变换领域的需求,比如我有很多TikTok的朋友,当工作没有更大挑战和快速成长后,他们就会转岗到字节的其他创业业务中。通常大厂内都有发起转岗的要求,比如要在现有业务待满1年或2年以上,绩效表现在中等以上等等。

目标3:提升创业能力

对于目标是提升职场能力、实现未来创业的人才,需要同时兼顾企业知识和领域知识

如果对未来创业的领域已经非常明确,可以选择中大厂的相关创业团队,相当于借助公司的资源完成创业试水。比如想做可视化产业互联网,可以选择阿里云、华为云、火山引擎等部门;想做社交类产品,可以选择腾讯或字节;想做国际化电商业务,可以选择Shopee、SHEIN等企业。

如果对于创业领域还不是非常清晰,那就和案例2的建议一致,去不同业务、不同企业多学习实践。重在学会职场的软实力和硬实力,而并非业务本身。因为一旦创业,就更需要一人顶多人用,而非仅仅是设计师的身份。

大部分设计师起初的职场目标都是第2种,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就会向目标1和目标3摆动。我有许多同事跳槽去了知名外企,过起了每天只需忙碌2小时的生活,可以充分陪伴孩子;也有许多同事选择创业,有的做了知识博主和私域培训,有的放弃了7位数年薪,运用互联网思维创立了预制菜品牌,还有许多朋友踩在当下十年的风口上,在做企业SaaS服务和产业互联网,这些朋友曾经都是设计师出身。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现在取得的成功,都与过往积累的工作能力息息相关。

我的社交圈里,有一半以上的好朋友都在创业,并且比例还在逐渐增加。有的每年盈利大几百万,有的盈利大几千万。但盈利只是一种交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充分释放了自己的能量,有巨大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不再会有我可以造飞机,却在企业里拧螺丝钉的憋屈感。

因此,如果我们有着更高的抱负,都不必限制在2B、2C或是其他类型的业务里,因为成功的业务往往是多面的,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能让我们不迷茫、有获得感的前提,就是具备的能力符合自己的目标。

今日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2B和2C业务的差异,以及对我们设计师来说的区别。我们一起内观了自己的需求,也外观了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也明白了业务的分类维度是多元的,远远不止2B和2C这么简单。相信现在的你,对于开头的两个问题,已经可以做出判断了。

图片

回顾我们这节课的内容,不知你是否发现,在考虑领域选择时,不管是业务对个人的要求,还是自身的职业目标和行业的趋势变化,这些都没有涉及到我们个人的兴趣。那在选择业务时,要不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呢?

我的建议是不要过度考虑。培养自己的爱好可以选择兴趣,但选择工作的底层逻辑是自身能力和行业潜力。况且,部门和业务的变动是频繁的,也许你起初在一个感兴趣的业务中,但经过组织架构调整,就会接触自己不感兴趣的业务。

随着职场成熟度的提升,我们会发现,能客观地把不感兴趣的业务做好,甚至能把别人做不好的业务做好,更是能力强的证明。我曾经在阿里的一位同事,就是被动从核心业务调去了一个难度大且相对边缘的业务,在项目做成功后就晋升了P9。

相信到此为止,你已经对于2B和2C的业务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判断。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选择企业和赛道。

互动时刻

回顾你过往的工作经历,是否遇到过自己不喜欢的业务呢?你是如何处理的呢?你会如何规划自己未来的领域选择呢?

欢迎把你的经历和思考在留言区分享出来,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我们建了一个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一起学习。我们下节课见。

参考资料

https://learn.lianglianglee.com/%e4%b8%93%e6%a0%8f/%e5%a4%a7%e5%8e%82%e8%ae%be%e8%ae%a1%e8%bf%9b%e9%98%b6%e5%ae%9e%e6%88%98%e8%af%be/26%20%e5%b7%a5%e4%bd%9c%e9%80%89%e6%8b%a9%ef%bc%88%e4%b8%8a%ef%bc%89%ef%bc%9a2B%20or%202C%e8%ae%be%e8%ae%a1%e5%b8%88%ef%bc%9f%e5%a6%82%e4%bd%95%e8%a7%84%e5%88%92%e9%a2%86%e5%9f%9f%ef%bc%9f.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