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成长历程:如何从设计小白成长为团队负责人? 你好,我是小乔。

在本模块的前面三节课,我们“外观”了行业的变化,也“内省”了自身的能力、发展规划和在团队中的定位。在之后的三节课中,我们一起来聊聊设计师的成长路径,掌握面试和作品集的要领,拿到好offer。

有许多设计师小伙伴会和我说:“怎样可以和小乔姐姐一样优秀呢?我想和你走一样的路线。”其实优秀这个词很难界定,要看和谁对比。成长路线也不一定和我走相同的路,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

在成长的过程中,路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获得达成目标的素养。这些素质和能力,才是我们工作多年,从职场中获得的最大价值。也许你用这些积累的能力和素质,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要远比一直在企业的我更加优秀。

这节课,我将以我自己和朋友们的经历,和你聊聊互联网小白想成长为团队管理者需要哪些素养,也希望我们的血泪史可以让你更快成长。能充分吸收这节课的你,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我的成长路径

先简单聊聊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也许你会发现我们遇到过一些相同的困惑,我的经历也许可以带给你一些启发。我把经历分为学习期和职场期两个阶段。

学习期

在学习期,我经历了两次工作和留学之间的选择。第一次是在本科期间,我拿到了5所国际顶级院校的offer,也拿到了华为的校招offer,但那一年是岗位很少的“就业小年”,于是我放弃了留学,选择在华为工作。第二次是在工作近两年时,我的父母再次提出了留学读研的建议,他们认为,眼界和认知比其他东西更为重要,因此,我最终选择了出国。

留学的经历对我来说极其必要,当时国内的教育不够完善和科学,形式主义居多,国外的设计学科教育会更为体系,与我们现在在职场中推导设计方案的逻辑更为一致。除了专业学习以外,在国外的很多所见、所闻、所感,也都开阔了我的眼界,对于我现在做出海业务有很大帮助。

有许多设计同学问过我,是否建议出国留学。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我们要思考出国留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已经工作多年,但想学习完整的设计知识,或者想通过留学来“镀金”,其实并不是很有必要。

近几年国内的设计学科教育已经和国外对齐,我们十几年前出国有“镀金”的作用,这几年出国留学已不再有稀缺性。当前行业中,企业看中的还是我们的能力、素养和工作经验,所以留学不是必要项,根据行情的变化选对行业赛道、拓展硬实力与软实力,对职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如果你还是学生或者工作没多久,想提升跨国认知和谈资,或是想更换专业,留学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学习之余,也可以考察当地的民情和文化,作为一次沉浸式调研。如果你未来在职业道路上想要深耕出海赛道,留学生确实会更容易被优先录取。

因此,我们在作出选择时,不要盲从跟风,因为每一个人的成长路径都是不同的。选择的重点,在于我们清楚自己的目标,打破自己的认知和信息差,从而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职场期

留学回国后,我在华为前老板的推荐下进入了一家咨询公司,这段咨询行业的经历让我具备了商业和设计策略思维。也是因为这段经历,我除了能带领UX和创意团队以外,也有能力带领用研团队和品牌团队。

虽然在咨询行业对接了不少知名的KA客户,咨询工作也能满足我接触各种行业的好奇心,但我依然想转行去甲方互联网公司看看,想更完整地跟随业务的落地、迭代和二次增长,而非一直停留在战略层面。

在互联网行业中,我的选择是先在最为核心的大厂、部门、团队中工作,完整地知晓行业的人才标准、设计标准、合作方式、推进规则等,升维认知。而后再转向创业公司或创业团队,将自己积累沉淀的能力充分发挥,降维打击。

这是最好的成长路径吗?它适合我,但也许不一定适合你。还记得我们讲过的成长目标吗?我们的成长路径、选择,都需要符合我们对自己的成长规划。我也想和你聊聊我朋友们的路径,你会发现大家的路径都不一样,但是都在各自的道路上获得了成功。

我有许多好朋友,他们并没有选择去核心业务,一开始就去了大厂的边缘业务或创业团队,业务处于我们之前讲过的引入期和成长期。他们在这些部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业务方共创,并非只是一颗画图的螺丝钉。在我们都还是年轻设计师的时候,他们的晋升速度往往会更快一些。

除了在大厂中一步步成长以外,我也有许多朋友选择了创业。他们没有在企业里工作过一天,从毕业开始就在创业了。还有朋友仅在百度、阿里等大厂工作过1-2年,级别也只是P5设计师,但现在都在创业,担任CEO,做我们讲过的三个核心赛道,每年也都有可观的盈利。

快速成长的素养

看完这些经历,你也许会觉得,随着工作年限的积累,能力是否自然就会得到提升?也能顺其自然获得晋升?其实并非如此,有大把的设计师在工作8年、10年后依然处于P6的能力状态,甚至遭遇了行业的淘汰。在职场中想要获得有效成长,是需要对游戏规则“开窍”的。

以我自己来说,我的性格十分认真、操心,在周末都会主动加班思考项目解法。但我在年轻时,晋升速度一般,绩效也只是中等或者中上等。我的许多高管朋友们,和我的情况也很相似。在年轻时,晋升速度甚至要比我慢不少,但在后期都是一年晋升一级,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大仗。

也许你和曾经的我们一样,努力认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回报。别担心,开窍也许需要时间,也许只是一瞬间。这节课,我集中提炼了快速成长最重要的4点认知,希望可以帮助你少走许多年的弯路。

认知1:当“明星”而非“老黄牛”

许多年轻设计师,和我曾经一样,以为认真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晋升涨薪。但认真勤奋其实在大厂环境里,是人人都具备的素质,它并不会带来额外价值

我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霸,在学生时期就年年拿奖学金,带队获得了不少国际奖项,也擅长辅导他人。但我的认真勤奋和领导力特质,并没有在我年轻的时候帮助我快速晋升。如果你和当时的我一样,认真踏实,但眼界只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可能也正经历着我当时的困惑。

我一直认真努力地当着螺丝钉,直到在阿里的第二年,我才终于对“职场游戏规则”开窍。我观察到许多没有我认真负责的同学,他们绩效很高,并且能够快速晋升。于是我就开始分析,为什么别人7点下班,但是绩效却可以很高,晋升也很快呢?

当时的我,因为不善言辞,也不敢找老板交流,就在网络上查阅人才管理方面的知识,然后接触到了一个阿里内部的人才模型。这套模型和我们上节课讲过的人才九宫格逻辑相似,来自于杰克·韦尔奇的管理智慧。阿里的绩效考核,一半考核业绩,另一半要考核价值观。最终考核成绩会归为5个档:明星、牛、小白兔、野狗、狗。

“明星”就是业绩和价值观都得高分的同学,可以委以重任,探索创新业务;“牛”是业绩和价值观都达标的员工,是企业里的大多数;“狗”是业绩和价值观都不达标,需要被“杀”掉;“小白兔”是价值观很好但没业绩,需要给予锻炼和提升的机会,但给两次机会后业绩还不达标的也需要被“杀’”掉;“野狗”是业绩很好但价值观不达标的,是最危险的,需要毫不犹豫的“当众枪毙”。

图片

价值观,反映了每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虽然每家企业文化不同,但大致来说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场中有良好的品行。

绩效,正如我们之前讲过的底层逻辑,高绩效是与平级对比出来的。即便我们把自己的项目耕耘得收获满满,也不一定可以获得最高绩效,因为这亩地本身也许并不在高绩效范围内。无论我们再怎么认真,把它完成得再好,也只能获得中等或中上等绩效。

年轻时期的我其实正是“老黄牛”的角色,并不在“明星”队列中,这也是机会平平,不管多认真,绩效都只是中上等的原因。“老黄牛”以支持业务为主,而“明星”是用来给设计团队争取更大价值的,会承担更有挑战和难度的项目

因此,我们不能埋头苦干,需要获得并表现出“明星”员工该有的能力,主动规划或者向主管申请更有挑战的高绩效项目。在完成普通项目的基础上,如果还能攻克更重要的项目,高绩效自然会青睐于你。

认知2:上层思维,有效沟通

上进的同学都想成为“明星”员工,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上层思维,并和自己的主管有效沟通。这一点,也是我个人开窍的核心原因。

上层思维,就是可以站在主管的角度思考问题。一方面是快速提升自己的认知,打开眼界,不仅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从整个团队的角度去思考机会点;另一方面,就是主动找主管聊,更加明白TA在想什么,TA想要什么。我们之前讲过,在我刚入职到现在的公司时,我团队的同学主动来问我,有什么项目她可以帮忙,这就是获得上层思维的方法。

当年轻时期的我意识到问题后,就开窍了。我会经常总结经验分享给同事们,收集行业动向告知我的主管,主动规划更有价值的项目,让自己的性格逐渐外向,不惧怕沟通。比我高级别的同学开始反过来找我讨论项目,主管也和我聊了晋升的规划。

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反复强调,做好自驱规划,绘制自己的能力平衡轮,主动找主管沟通。这些能提升我们工作能力和项目价值的交流,都是有效沟通。

认知3:格局打开,走在前沿

我们在上节课讲过高潜力人才,在之前也讲过硬实力和软实力。我任职过的几家互联网公司,都在强调“向前一步”“打破边界”。这些都是在强调打开格局和眼界,走在行业的前沿。

也许有同学会觉得,设计师为什么要懂商业和用户思维?为什么要有产品sense?那不是在卷产品经理吗?这个思维其实并不健康,也很危险。

一方面,随着行业的发展,对各职能的要求每一年都在提升。在我工作5年时,行业对设计师的要求,已经是目前对工作2-3年左右的设计师的要求。所以和大厂的要求对齐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会离行业要求越越远。有许多同学在行业紧缩时被裁员,正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已经与公司和行业的要求不匹配了。

另一方面,自驱的设计师也并不是在卷产品经理。有产品思维和设计策略的设计师,才是能做好设计的人才,这些都是设计师本来就该具备的能力,早就不只是对产品经理的要求了。我们在反内卷一课中也讲过,设计行业强调自驱,并不是去抢别人的项目,而是主动提出机会点,与业务方共创,前置设计师参与项目的角色,达成共赢。

认知4:皮实抗打,乐观蛰伏

最后一点,是许多大厂都会强调的一种员工素质——皮实。这看似是鸡汤,但却是向上成长的必备素养。

虽然大家的成长选择和路径都不同,但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我在几家大厂接受到的文化熏陶中,“拥抱变化”是最高频被提到的一个。因为互联网行业发展太快,组织架构会经常调整,每天都有许多业务立项,也有许多业务被裁撤。

我听过许多设计同学的遭遇,刚与主管、团队、业务方建立起信任,主管刚刚允诺明年给晋升,但因为组织架构突然调整,被转到了其他部门,更换了其他主管,又需要重新建立信任,晋升计划也被推迟。我还有许多总监朋友,曾经带50人、100人的团队,但因为政策调整,现在不再带人,或者团队被缩减为个位数。

但这些遭遇,对于职场成熟度高的同学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行情总会有所变化,但大家在积累的,正是在一团乱麻时找到线头、重新梳理的能力皮实乐观,才不会因为一时的现状迷茫,毕竟每一段经历的优势都可以被沉淀,在相应的阶段发挥出巨大能量

俞敏洪老师如果不够皮实,就无法在“双减”政策的打击下,在无人观看的直播间坚持大半年,最终迎来了东方甄选的成功。他将自己的教育情怀充分渗透给主播们,让知识在直播中成为了核心竞争力。

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2007年从Google离职后开始创业,先后创立了电商代运营公司和游戏公司,两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在2015年4月,他整合了之前电商和游戏的经验与资源,创立拼好货,开创了社交电商的新模式。

再说说我身边的案例,我有好朋友在2022年遭遇了裁员,他也惶恐过,但现在已经把自己打造为设计行业的IP博主了;我也有朋友在大厂中不得志,觉得企业束缚了她的成长,她想到了好的创业方向,并拿到了融资,潇洒地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大厂。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这些能力,都是在过往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级别、薪资、团队的管幅、企业的兴衰,其实都是一时的。我们从职场中获得的最大报酬,就是各项素质和能力,这些收获,就注定我们会获得成功

今日小结

今天,我与你分享了我和朋友们的职场经历,也许只是故事,也许可以带给你启发。我们要明白的是,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是不同的,关键是了解自己的成长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规划。

认真努力并不是我们在职场中的差异化能力,想要获得快速成长主要依赖于4个职场认知:

认知1:要成为“明星”而非“老黄牛”。认真努力是优异的品质,但不要仅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以开放的心态去观察和吸收他人的优点。

认知2:培养上层思维,和主管有效沟通。站在主管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团队的利益层面去思考机会点,与主管建立有效沟通。

认知3:格局打开,走在前沿。不要沉溺在过往时代对设计师的要求里,应当与时俱进,走在行业前沿。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高潜力的人才

认知4::皮实抗打,乐观蛰伏。没有人的成长经历是一帆风顺的,成长的代价就是疼痛和肌肉撕裂,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负面条件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机会。

我们所有的过往,终将迎来能量爆发的一天。

互动时刻

回顾你过往的工作,是否认真踏实,努力加班,却始终绩效平平?在这4个可以快速成长的认知中,哪一个是你目前需要尽快补足的呢?

欢迎把你的经历和思考在留言区分享出来,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我们建了一个读者交流群,欢迎你的加入!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一起学习。我们下节课见。

参考资料

https://learn.lianglianglee.com/%e4%b8%93%e6%a0%8f/%e5%a4%a7%e5%8e%82%e8%ae%be%e8%ae%a1%e8%bf%9b%e9%98%b6%e5%ae%9e%e6%88%98%e8%af%be/29%20%e6%88%90%e9%95%bf%e5%8e%86%e7%a8%8b%ef%bc%9a%e5%a6%82%e4%bd%95%e4%bb%8e%e8%ae%be%e8%ae%a1%e5%b0%8f%e7%99%bd%e6%88%90%e9%95%bf%e4%b8%ba%e5%9b%a2%e9%98%9f%e8%b4%9f%e8%b4%a3%e4%ba%ba%ef%bc%9f.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