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应用交付网络大厂F5:“一招鲜”之殇 我会在这一年中介绍一些总部在西雅图,或者研发中心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西雅图的IT公司。这其中除了微软和亚马逊这样的大鳄以外,还囊括了诸多在不同领域取得一定统治地位的公司们。

今天的主角是一个著名的网络大厂F5。这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网络设备公司,是全世界应用交付网络(ADN)这一领域最重要的厂商。

F5成立于1996年,这个名字来源于1996年的电影《龙卷风》。藤田博士根据风力及破坏程度将龙卷风分为F0~F5共6个等级,F5对应的就是藤田级数里面的最高等级,F5这个公司名就是最为猛烈的龙卷风的意思。

要理解这家公司的产品线,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应用交付网络。F5公司自己的说法是:F5 产品以及其运行的平台可确保你的应用快速、安全地部署在任何设备上使用。在介绍F5公司的产品线时,我会就这个说法详细展开。

1997年,在公司成立一年以后,F5发布了第一个产品,名叫BIG-IP的负载均衡器。这款产品主要被置于一群功能相同的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当客户通过统一的IP地址请求服务时,负载均衡器可以根据背后各个服务器的负载情况进行动态的重定向。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兴起的时候,大网站面对不同客户的访问提供唯一的公网地址,很容易就让服务器过载。而F5的这款产品,可以自动监控并且动态地把服务重定向到不同的内网服务器去,这一点非常实用。

BIG-IP系列的产品一直以来都是F5的拳头产品,即使在后来很多其他网络大厂商加入竞争行列以后,BIG-IP依然是F5最为重要的营收项目。比如说微软必应相关的数据中心的服务,在2010年前后依然跑在F5的负载均衡器上。

经过多年的发展,F5的BIG-IP平台已经发展成一个综合性平台,它不仅仅是个负载均衡器,同时还是一个网络代理,而且又增加了很多的企业安全功能。同时,这个体系还提供了对所有流量的监控,用户还可以制定策略对特定流量进行加密和解密。

F5的这款产品的核心,除去独家的硬件以外,还有自行研发的TMOS专有操作系统。TMOS是F5公司的核心知识产权,它最初基于FreeBSD,后来重新基于Linux开发过。它建立了一个包含高度可扩展、可靠,且可重复使用的服务的统一虚拟池,可动态适应数据中心、虚拟机和云基础架构环境的改变。

所谓的应用交付网络,在F5的定义下就是通过F5的TMOS构建的环境,让应用的开发和运行可以不用担心实际运行环境,不论是自家的数据中心还是使用公有云,因为TMOS构建的环境,在应用看来都是没有区别的。这就是F5从负载均衡器起家,逐渐发展起来的BIG-IP产品线。

因为BIG-IP系列的成功,F5于1999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以后股票就开始飙升,原因之一是.COM时代很多公司都需要F5的设备,投资者对F5网络的销售期望也很高。

然而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因为破灭的互联网公司们不再大量采购F5网络的设备,销售无法支持已经飙升的股价,这给F5网络带来了致命的影响。

市场环境的改变,导致产品的销路和股价都走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F5都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

而在BIG-IP系列产品上,F5又开发出了BIG-IQ系列产品。BIG-IQ系列产品比较好理解,它的主要作用是全面统一地管理部署在全球各地的BIG-IP系列的产品。这种管理包括了对网络的配置、监控,乃至升级等。BIG-IQ系列的出现让BIG-IP产品真正成为了很好用的产品。

iWorkFlow是F5的另外一款产品。顾名思义,这是工作流定义软件,它在BIG-IQ的基础上定义了一个工作流的操作过程。当企业里面的不同网络设备需要升级,而且这种升级部署之间有关联的时候,用这款产品定义好一个工作流,系统就可以自动按照定义好的工作流进行管理了。这款产品在数据中心这样的东西出现以后,显得至关重要。

随着云计算变得越来越重要,F5也推出了自己的产品Silverline。简单一点来讲,这是一款安全产品,主要作用在云上,可以和企业的云服务一起部署。它提供了防火墙、反DDoS攻击、反各种入侵等一系列功能。

随着云计算的铺开,F5公司的这些产品自2009年迎来了一波非常巨大的红利。某种程度上来讲,网络相关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在.COM时代是相对技术的一块。不管.COM时代怎样去追求点击率,不可否认,都需要合适的网络设备去支持这种规模效应,而F5网络的负载均衡器是这种技术的一个体现。

当云计算时代开启,移动互联网的App时代到来,对技术要求更高的互联网设备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一波接一波的红利就此到来。从2009年开始,F5过上了一段非常幸福的日子。

然而有喜就有悲,基于这种硬件设备的解决方案挺好,就是比较贵。而有能力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企业,比如说微软、谷歌、亚马逊、Facebook,乃至国内的腾讯、阿里、百度,都不是吃干饭的。

大概在2010年的时候,软件定义网络的概念就出来了。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原来由硬件厂商实现的那些功能,是不是可以在PC机上用软件来实现。

举个例子,微软组建了一个强大的网络技术小组,在自己的数据中心里面研发自己定义的网络,首先拿来开刀的正是这个F5独步天下的负载均衡器。

2010年初,微软就在自己数据中心内部部署自己的软件负载均衡器了。它的主要目标就是用廉价的数据中心的PC机集群和软件,去彻底取代昂贵的F5负载均衡器设备。初始阶段总是比较艰难的,只是这种艰难也没有难住微软这样的大公司。在若干年的积累之后,微软内部的新数据中心全面换成了自己开发的软件负载均衡器。

同样的现象在谷歌、亚马逊、Facebook,还有阿里巴巴等公司上演。失去了这些大企业订单的F5显得颇为尴尬:一方面是死不了,有足够多的中小企业需要它的产品;另外一方面,它也活得不太好,毕竟但凡有能力的都离开它了。

日子不好过了,首先CEO就要背锅。于是老CEO下台,经过一年左右的搜寻,2017年终于来了位新的CEO。其次就是裁员,效益不好,只能裁人,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一招鲜吃遍天”的日子好像终于过去了。F5作为应用交付网络的先驱和现存的最大的厂商,除去这一招以外,也没有发明出另外一条可以持续盈利的产业链来。换掉CEO是不是就能拯救这家公司呢?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参考资料

https://learn.lianglianglee.com/%e4%b8%93%e6%a0%8f/%e6%8a%80%e6%9c%af%e4%b8%8e%e5%95%86%e4%b8%9a%e6%a1%88%e4%be%8b%e8%a7%a3%e8%af%bb/010%20%e5%ba%94%e7%94%a8%e4%ba%a4%e4%bb%98%e7%bd%91%e7%bb%9c%e5%a4%a7%e5%8e%82F5%ef%bc%9a%e2%80%9c%e4%b8%80%e6%8b%9b%e9%b2%9c%e2%80%9d%e4%b9%8b%e6%ae%87.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