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故事 技术人如何做选择,路才越走越宽? 你好,我是宇新。

作为《操作系统实战45讲》的编辑。从专栏上线到现在已经有3个多月的时间了,感谢你一直坚持到现在。

留意过课程评论区的同学都知道,我们有几位常驻的同学一直在主动输出。那这些“课代表”是怎样学习专栏,又有什么学习诀窍?

为了满足咱们的好奇心,我特意策划了这次特别的采访,请到了在专栏里留下很多精彩足迹的neohope同学,我会代表好奇的小伙伴向他提问,希望这次的分享能够带给你一些启发。

首先让我介绍一下neohope,他是一个技术爱好者,年龄就不说了。neohope做过很多的岗位,像是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总监、产品经理、架构师、研发总监等,现在他在医疗健康行业工作。

让我们正式开始这次采访吧!

如何搭建自己的学习体系

Q1:你好,neohope。你的课程笔记帮到了不少人,看得出你学得很认真,能给同学们说说,对于学好《操作系统实战45讲》这个专栏,你有哪些建议么?

A1:你好,关于怎么学好这门课程。我有这样几个建议作为参考。

第一个建议是多动动手:前期看到有些小伙伴不会用虚拟机,也不会命令行,但其实大部分同学花上几个小时也就搞定了。有了感性的认识,后面学习就不那么抽象了;

第二个建议就是够用就好:不要一看里面有汇编语言,就去从头学汇编;也不要一看C语言,就去学C。我的建议是,能读懂就够了,不会的命令网上找一下就可以了。其实,我们不妨想一下,自己小时候是如何读书的?有些看不懂的字,其实可以跳过去,这不影响理解的;

然后,我建议你多看源码:其实我的方法很笨,就是把老师的注释先拷贝到课程源码里,再结合自己的思考理解补充一些注释,这样读起来还是很简单的;

接着,就是要多理资料:有些地方看不太懂的,就去查资料,建议你把看完的资料,用自己的方式整理出来,然后分享,这样会有很好的效果;

最后,要找到组织:不要自己孤军奋战,找几个小伙伴定期聊聊,参与一些好的技术群,多交流会让你提升很快。自己迷惑的问题,可以问一下,看看别人如何理解的,不要害羞。

Q2:感谢neohope的建议。从你的留言里可以看出你对操作系统认识很深,即使是比较复杂的调用过程,你也总能很快地理清脉络,把握全局。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A2:其实操作系统也好,其他技术也好,想要理解透彻都需要一个过程,而非一蹴而就。我觉得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Q3:这个知识体系你是怎么建立的呢?可否分享一下,让入行不久或即将入行的小伙伴做个参考么?

A3:在我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要教新人的情况,每一次带一位新人,我都会要求他/她做这样几件事情。

1.首先,我会请他用图解的方式,画一下自己会哪些技术;- 2.然后,跟他深入聊几个常见问题,比如下面这些问题:

  • 用谷歌浏览器打开一个登录页面,输入用户名、密码,当用鼠标点击登录按钮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 如何自己做一个框架,去实现Spring Boot、Flask或WCF等相关功能;自己平时用框架有没有不爽的地方,想要如何改进它?
  • 找一个大家都熟的业务场景,聊一聊如何在技术或非技术层面进行改进……

3.在技术上,我还会问问他,后续的学习发展计划是怎样的,自己想学什么,优先要学什么?- 4.最后,我会帮他/她去逐步建立一个技术栈,并以此为出发点,做一个为期1到3年的技术规划。

Q4:前面几步听起来有点像面试的场景。你是怎样想到用这个方法呢?

A4:我接着刚才知识体系说,因为工作以后,相比在学校系统学习,我们现在接触的信息大多都是碎片化的,对自己掌握了什么技术,我们并没有清晰的了解。而且根据我多年观察,即使是一些平时工作很认真的人,都没有去好好整理过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很可惜。

我第一次跟新入职的同学沟通时,可能最开始往往得到的是一堆的技术名词。

这个时候,我会根据小伙伴自己的技术栈,帮他/她搭一个简单的体系框架,把上面的技术名词归类放好,这里我以后端工程师为例。

然后,对于重点关注的层,还可以进一步展开。咱们是自学操作系统,那这里就把OS层展开。

图片

之后,可以把自己整理的图和可信度高的资料进行对比。咱们这里就把上图和Cosmos、Linux进行一下对比。根据对比,摘取自己需要的内容,对自己的图进行补充。

图片

图片

参考:https://makelinux.github.io/kernel/map/

这样,你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有了雏形。接着,对于自己要重点学的内容,进一步展开,比如说,对于锁这个知识点,我是这样拆分的。

  • 乐观锁、悲观锁
  • 公平锁、非公平锁
  • 重入锁、不可重入锁
  • 自旋锁、非自旋锁
  • 独享锁、共享锁、读写锁
  • 分段锁、行锁、表锁
  • 分布式锁、共识算法
  • ……

之后,对于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后面我列出了我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标记好了以后,你可以把“必须,未掌握,红色”的内容,整理一个清单,排个优先级,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学习计划的参考。

A、必须,已掌握,绿色- B、必须,未掌握,红色- C、非必须,已掌握,绿色- D、非必须,未掌握,黄色

其实,这个知识体系就像是一张藏宝图,上面的一个个知识点就是一个个宝藏。实际使用的时候,我们不用花很大精力去做这个图,也不用限制是何种模式,一个markdown文件足够了,对自己有帮助就好。

随着你的积累和进步,每经过一个时期,都可以重新看下这个藏宝图,常看常新。

如果你特别喜欢自己的藏宝图,但图中有不少盲点,那就先找最基础的东西看,探索一段时间,迷雾自然就少了;如果你的藏宝图虽然很大,但能挖掘的精华有限,建议先找一张对你最有用的图,精力不要过于分散。如果这张图的要点你都掌握了,就需要扩展知识面,再去开个副本吧!

Q5:你的藏宝图方法听起来很酷,看得出你对不同的技术栈都比较熟悉,可以说说你的思考么?比如,不同技术栈怎样找共同点?

A5:随着不断的学习,我发现不同的技术栈,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像是同一类型的宝藏。然后去看细节,又会发现不一样的地方,就像每个宝石,纹理都不一样。

以操作系统及虚拟机为例,你有没有想过Linux、Windows、Android、iOS、Docker、VritualBox、JVM、CLR、V8,都在管理哪些事情呢?

虽然这些技术并不在一个层面,其实很多要做的事情,却是很相似的。比如,都需要CPU管理、内存管理、任务管理、处理同步问题、文件管理、I/O管理、资源隔离、提供统一而稳定的API等。

然后,从任务管理这个角度再去看,还能看到优先级、时间片、抢占式、沙盒、命名空间、配额、欺上瞒下、甩手掌柜、单脑回路等等精彩的宝石纹理。

Q6:刚才说了不少寻找共性的思路,掌握了很多技术以后,你会怎么去分析它们呢?

A6:技术千千万,但追究其本质,技术都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的,这里我举三个例子吧。

以远程调用为例(远程调用推荐你看下公开课《周志明的软件架构课》),CORBA、DCOM、EJB、Webservice、REST、Thrift、ProtocolBuffer、Dubbo等,这些技术都在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些技术的流行和没落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想要解决类似RPC的问题,都是定义了一套规范要调用方和被调用方共同遵守,而且都提供了代码的辅助生成工具。那为何至今还会有很多新的技术出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呢?咱们就又要去观察“纹理”了。

以任务调度为例,从操作系统进程调度,到线程池、Socket连接池、DB连接池、对象池,再到F5、Nginx、Dubbo的流量控制,以及到大数据的Yarn、容器的编排,它们都在解决哪些问题?

再以低代码为例,ESB、OA(流程编辑器+表单设计器)、FaaS平台、SaaS平台,都在解决什么问题,给出的答案又有什么差异?这种思考方式还有很多例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随着不断的学习,你会发现,不同的技术栈,有很多重叠的地方。比如,数据结构与算法、网络、数据库、文件处理、加密解密、系统调用等。一旦一次学会,就像打通任督二脉,在另外的地方,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无师自通了。

Q7:那不同的技术栈,你会怎么样做对比呢?

A7:不同的技术栈,有很多不同的思路。就拿泛型为例,每种语言各有不同。

  • C语言,可以通过函数指针或宏来实现,需要一定的编程技巧;
  • C++语言,一般通过STL来实现,在编译时实现,会造成代码膨胀;
  • Java语言,通过类型擦除实现,编译时擦除,JVM运行时并不知道处理的是什么类型;
  • C/#语言,在编译生成IL中间码时,通用类型T只是一个占位符;在实例化时,根据实际类型进行替代,并通过JIT生成本地代码,不同类型的泛型类是不一样的;
  • Go语言,当前版本,并不支持泛型,可以通过interface强制转换,需要一些编程技巧;
  • JavaScript语言,动态类型,天生支持泛型。

Q8:感觉这样做了对比之后,确实更容易加深理解。这个方法只能用在分析泛型么,可以不可以再举个例子?

A8:好,我们再以继承为例,看看每种语言都是什么思路?

  • C语言,虽然通过一些编程技巧可以达到类似效果,但C不是面向对象语言包,一般不算支持继承;
  • C++语言,支持规格的继承(纯虚函数)和实现的继承(支持多个父类),多个父类会提升语言复杂度,造成很多问题;
  • Java语言,支持规格的继承(接口)和实现继承(支持单个父类),单个父类有时会无法复用部分代码;
  • Ruby语言,支持规格的继承(接口)和实现继承(支持单个父类),同时mixin解决了代码复用的问题;
  • Go语言,支持规格的继承(接口)和实现继承(基于组合),是一个优雅代码复用的解决方案;
  • JavaScript语言,基于原型的继承。

学习方法相关

Q9:说完学习体系的搭建,neohope可以分享一下,自己学习某个具体技术时,有什么好方法么?

A9: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我自己总结了一个六步学习法,其实几步不重要,重要的是构建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就可以了。我的六步是这样的:学习、应用、思考、实现、剖析、交流,最后交流这一步又可以连回学习。

图片

这样说有点抽象,就拿很多小伙伴都会的Spring技术为例,你可以这样学习。

首先,找本好书或好的教程,学习Spring的使用。然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开始使用Spring框架。在使用的时候,就要去思考Spring框架的核心功能是如何实现的,比如IoC是如何实现的?

有了一定积累,也做了不少思考之后,自己可以尝试去写一个IoC框架,并且对比源码或好的文章,去看下自己框架有哪些地方没有考虑好,试试改进。

我们在上小学、初中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错题本。掌握不好的知识点,会记录到本子上,定期拿出来看一下。建议你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也养成这种复盘的习惯。比如,每天晚上洗澡的时候,可以想想,今天我做的事情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最后,还要记得和同行多交流,学习高手的经验,进行深层次思考。发现不足后,再次进行学习。

关于交流我还想额外说两点,一个是练好英语,另外就是自己试着输出。工程师的英语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呢?在我看来,至少要可以流畅地看英文技术文档。不说别的,国外有很多高质量的技术文档及视频,真的很好。

另外,就是写博客写文章。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费曼学习法,把别人教会才算真懂。写博客有很多好处,可以帮自己整理思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帮到别人。运营得好不仅可以得到收益,也可以给自己赢得名声。我自己也有写技术博客的习惯,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下这里

学习心态与职业规划相关问题

Q10:刚才我们聊了不少学习本身的事儿,其实学习方法之外,心态也很重要。现在很多人总是处于知识的焦虑中,无法沉下心学习,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呢?

A10: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有各种各样的技术,有各行各业的知识。一打开电脑或手机,就感觉一堆东西要学,天天都有新框架,日日都有新名词,焦虑浮躁不堪。再加上网络上充斥着各大厂面试要求,更是让我们感觉内卷严重。

更糟糕的是,我们还总看到某些大厂根据年龄裁员的报道,感觉自己马上就要失业了,喘不过气来。不过我觉得吧,有紧迫感是个好事情,但过度焦虑大可不必。

如果你是一个学生或新人,不建议盲目追新,很多技术追着追着就没了。打基础,追主流,聚焦技术重点,就好了。

我们一直觉得国内内卷严重。但你不妨听一下吴军博士的演讲,日美欧早就开始用其他形式卷了,总结一下就是,“内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是社会从粗放型到精细型转换的产物”。

内卷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断的重复自己,10年经验,只不过把第1年的事情重复了10年而已,新技术啥都不会,这样的人不失业谁失业?

任何行业,从来都缺少优秀的人,但从来都不缺螺丝钉。30岁有30岁的要求,40岁有40岁的要求。40岁还拿“螺丝钉”的要求考量自己,是不行的。不要说开发,哪个行业都不行。

其实来咱们专栏学习的小伙伴,已经比业界大多数人都要勤奋好学了。只要我们做好规划,不断朝目标前进,一定会收获一个不错的结果。优质的人才,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稀缺的。

A11:刚才你说“40岁不应该再拿螺丝钉要求自己了”。这就涉及到职业规划的问题,可以说说你的看法么?

Q11:有些小伙伴,从业一段时间后,又开始纠结,“我是不是该转管理了啊,我是不是做产品试试,我什么时候能做架构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我建议你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发展“技术+什么”?

如果你技术很好,学新东西特别快,广度和深度都很好,那你可以走技术+技术这条路。当然这里可以细化,比如说如果你技术很好,对数据安全方面特别感兴趣,就可以走技术+数据安全这条路。

如果感觉技术纵深不适合,但你对行业特别感兴趣,可以考虑技术+行业这条路,一方面懂技术,一方面懂行业知识,这样的人哪个行业都缺,很棒! 比如你技术不错,对行业、对公司产品又有深入的理解,不妨试试解决方案专家这条路;对公司产品有深入的理解,又懂客户、会聊天,技术+售前、技术型销售这些方向,都可以考虑。

如果你技术不错,又有一定的领导力,喜欢和人打交道,也可以做技术+管理这条路;如果你不光技术不错,还特别善于把自己所学传授他人,也可以做技术+培训这条路……

图片

这样的选择,很多很多。路要越走越宽,不要越走越窄。以后你要“技术+什么”?这才是每个人自己要面对的问题。我对职业规划的理解大概是这些。

好,谢谢neohope,谢谢你给同学们分享了这么多建议、思考。

正如neohope同学所说,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搭建自己的学习体系。想成为优秀的工程师,首先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35岁魔咒”这样让人焦虑的问题,我们也不妨换个思路看,想一想自己可以走“技术+什么”的道路。

像neohope这样,把自己的学习思考,变成能分享给他人的方法论,的确是一件很酷的事儿。很期待这次的分享能够带给你不一样的思考,让我们共同学习进步!

参考资料

https://learn.lianglianglee.com/%e4%b8%93%e6%a0%8f/%e6%93%8d%e4%bd%9c%e7%b3%bb%e7%bb%9f%e5%ae%9e%e6%88%9845%e8%ae%b2/%e7%94%a8%e6%88%b7%e6%95%85%e4%ba%8b%20%e6%8a%80%e6%9c%af%e4%ba%ba%e5%a6%82%e4%bd%95%e5%81%9a%e9%80%89%e6%8b%a9%ef%bc%8c%e8%b7%af%e6%89%8d%e8%b6%8a%e8%b5%b0%e8%b6%8a%e5%ae%bd%ef%bc%9f.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