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内存地址空间:程序中地址的三种产生方式 你好,我是LMOS。

前面我们一起探讨了RISC-V芯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迷你CPU。之后还深入研究了CPU上面运行的语言和指令系统,它们是构成程序的重要要素。依托于芯片和语言、指令,我们就可以编写和执行程序了。

不过我们开发应用的时候,还有个打交道最频繁的模块——内存。很多工程问题你不懂内存,就会举步维艰。你也许觉得内存知识太难了,不但关联知识又多又散乱,而且深挖下去感觉没有尽头。但计算机的硬核基础,内存是必修关卡,只要你跟住我的节奏坚持下来,一定可以把内存的本质、内存系统的来龙去脉都弄明白,一起加油。

这节课,让我们迈出认识内存的第一步,我们先搞清楚CPU怎么访问内存,然后再来分析内存地址从何而来,最终让你建立对内存地址空间的理解。这节课的配套代码,你可以从这里下载。

CPU如何访问内存

CPU怎么访问内存?我们回想一下,之前讲过的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转化过程。

我们先思考一下,C语言把我们写出来的变量和函数都转换成了什么呢?如果记不太清了,可以回顾[第十五节课]。没错,C语言把变量名和函数名都转换成了汇编语言里的标号,而汇编语言的标号,就是机器更好理解的符号。符号具体包括符号类型、符号名称和符号地址这几个属性。其中,符号地址是由一个叫链接器的东西生成的。

汇编语言的标号,就表示为一段内存地址的开始。再根据我们RISC-V里访存指令的操作(可回顾[第二十一节课]和[第二十二节课]),进一步分析看看:加载字指令lw指令,它会从一个地址指向的内存单元中,把数据加载到寄存器上;储存字指令sw指令则是跟lw指令相反,把寄存器里的数据存到特定内存单元当中。这些指令里源寄存器和立即数组成的数据,其实就叫内存地址。

结合这些信息,我们就能推出这个结论:CPU正是通过内存地址来访问内存的。这个地址本质上是一个整数数据。而这个整数代表了一个内存单元的索引号,CPU访问内存的时候,硬件的地址译码器会负责把索引号,转换成相应的地址信号和片选信号,帮助CPU“寻路”,找到特定的内存单元位置。

我来给你画图描述一下,对照图解你更容易理解。

图片

从上图中得知,内存最小编址单位为一个字节,一个字节能储存8个二进制位,即给出一个地址,就能够精确地定位到某个内存字节单元。两个连续的字节为半字,储存16个二进制位,四个连续的字节为一个字,也就是储存32个二进制位。

我们对照上图看一下,看起来0~0xFFFFFFFF这之间任意整数形成的地址,都能索引并访问到对应的内存单元。不过这只是理想状态,现实里并非如此。真正的实现方案中,一些地址上对应的不一定是内存单元,还可能是系统寄存器,设备寄存器、设备内存、主内(即我们经常说内存),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片

示意图里描述的更接近真实情况,在一台现代的物理计算机上,各种设备和内存都是统一编址的,不同的地址段能访问到不同的设备。

比如上图中,CPU发出了0x00000004地址,这时经过地址译码,访问的就不是某个内存单元了,而是系统寄存器;如果CPU发出的地址在0xC0000000到0xE0000000之间,就会访问到设备上的内存,而CPU发出的地址是0x60000000到0xBFFFFFFF之间和0x100000000到0x19FFFFFFF之间,才能访问到主存,也就是内存。

还有一些地址并没有对应到具体的设备,即为无效地址,如果CPU访问了无效地址,就会得到无效数据或者收到硬件错误的反馈。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了,CPU把一个整数数据当成地址,放在地址总线上,由地址译码器选择该地址正确索引的设备或者内存进行访问。

从另一个角度看,数据在物理电路上,是由不同的电子信号的组合来表示的。正是有了这些电子信号组合,才能做到索引相应的设备和内存。CPU通过什么访问内存,以及地址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已经找到答案了,用一句话概括就是:CPU通过地址访问内存,地址的本质是整数数据,而整数数据的本质是电子信号的组合。

内存地址从何而来

好,让我们继续分析,搞清楚地址是从何而来的。

你现在已经知道了CPU要通过地址访问内存。但是如果我问你,这个地址从何而来?你是不是有些惊讶,发现自己一下子可能回答不上来,或者只知道个大概。

比较容易想到的思路是,访问内存的是相应的程序,那么自然内存地址是从程序代码中来。只是我们没有认真思考过,程序代码的地址是怎么产生的?

下面,我们就通过几行代码来一步步探索这个问题,代码如下所示: //ls.S文件 .text .globl sw_ins /#a0内存地址 /#a1储存的值 sw_ins: sw a1, 0(a0) /#储存a1到a0+0地址处 jr ra /#返回 //main.c文件 unsigned int word = 0xffffffff; int main() { sw_ins((unsigned int)&word, 0); return 0; }

上述代码分别来源于工程目录中的ls.S文件和main.c文件,代码功能逻辑很简单,就是C语言的main函数调用汇编代码sw_ins,对word变量做修改,把它从0xffffffff修改为0。

请你注意,我们现在不是研究代码本身,而是研究代码编译后的链接过程,通过这个线索来分析程序代码地址如何产生。

为此,我帮你写了一个链接脚本来控制链接过程和传递相关信息。同时我们还要修改Makefile文件的内容,让链接脚本生效,Makefile内容如下所示:

图片

上图中红色框中是修改内容,尤其是第7行你要仔细看看,其中-T ld.lds 表示使用ld.lds文件作为链接脚本文件,-Map main.map表示链接器将链接后的内存map信息,输出到main.map文件里。

接下来,我们重点研究一下ld.lds,代码如下所示: //输出格式 OUTPUT_FORMAT(elf32-littleriscv) //配置内存空间,起始地址为0x10000,长度为0x50000 MEMORY { RAM (xrw) : ORIGIN = 0x10000 , LENGTH = 0x50000 } //定义输出节 SECTIONS { //定义text节包含链接文件的所有以.text开头的节 .text : { /(.text) /(.text./) } > RAM //定义data节包含链接文件的所有以.data、.sdata、.sdata2、.rodata开头的节 .data : { /(.data .data./) /(.sdata .sdata./) /(.sdata2./) /(.rodata) /(.rodata/) } > RAM //定义bss节包含链接文件的所有以.bss、.sbss、.common开头的节 .bss : { /(.sbss/) /(.bss/) /(COMMON/) } > RAM }

从链接脚本中我们看到,Id.lds文件首先配置了一个内存空间,这个空间从0x10000地址开始,一共有0x50000个字节。然后,链接器把所有参与链接文件里,- 以.text、.data、.sdata、.bss、.sbss、.COMMON开头的节,按照上述链接脚本的顺序,合并成可执行程序文件,这个文件的地址从0x10000地址开始,到0x60000结束。

这个合并过程中,需要对符号进行绑定和地址重定位,我特意为你画了一幅图,展示这个过程。

图片

看了图片,你是不是对链接器生成地址的过程更加清楚了呢?如上图所示,ls.o、main.o文件是可链接的目标文件,格式也是ELF的,其中有.text节、.data节、.bss节等,不同的数据会放到不同的节里,如下表所示:

图片

链接器所做的工作就是根据lds文件中的定义,完成“合并同类项”的整理工作,也就是把相同的节合并成一个更大的节。比如ls.o的.text节与main.o的.text节合并成main.elf的.text节,而.data、.bss节也是类似的合并过程,合并之后就要执行更重要的工作。

程序重定位也叫分配内存地址。我也举个例子帮助你理解,比如main.elf程序要从内存地址0x10000开始,并且这个地址开始存放的是.text节,即指令部分,.data节放在.text节之后。

链接器根据.text节的大小,就能算出.data节的开始地址。比如在上面的例子里,就是0x10030。.data节中有一个变量word是一个字大小,所以word变量地址会从0x10030开始存放,占用4字节,下一个变量地址将从0x10034开始。

既然word变量存放内存地址是0x10030,那么链接器就需要修改指令,具体就是修改指令中表示word变量地址的数据,让地址数据变成0x10030,或者通过一种计算方式得到0x10030,这样程序中的相关指令才能最终访问到word变量。这也是在main.o中的main函数里,一些指令数据与main.elf中的main函数指令数据不一样的原因。

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我再讲讲,main函数中调用了sw_ins函数,链接器也要进行处理,确保jalr指令能跳转到sw_ins函数的地址上,即0x10000地址。

链接器产生地址的过程我们讲完了,概括说就是链接多个程序模块,并且分配程序在运行过程中的地址。

当然了,除了这种方式,你可以在程序代码中直接给出一个地址,代码如下: int main() { //把整数0x20000强制转换为int类型的指针 int /p = (int/)0x20000; /p = 0; //动态分配一个int类型大小的内存空间,其首地址返回给addr指针 void/ addr = malloc(sizeof(int)); return 0; }

这段代码就是让p直接指向0x20000地址,然后向这个地址上写入0。不过这个操作极其危险,除非你确切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因为0x20000可能是其它重要数据,也可能不是真正的内存单元,而是设备寄存器,更可能什么也没有,即这个地址没有连接任何有效设备。

代码中的第三种情况是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动态分配的内存,返回该内存的首地址,这相对于第一种方式更加安全可靠。

现在我们已经搞清楚了程序中的地址是怎么产生的:第一种方式是链接器;第二种方式是直接定义;第三种方式是动态分配内存。

物理地址空间和虚拟地址空间

我们已经搞清楚了,地址从何而来,但一个地址肯定身处某一个地址空间中,我们下一个探讨话题正是地址空间。

首先,地址不过是一个整数而已,一旦这个整数被编码到CPU相应访存指令中的相关位段里,CPU就会把它放到地址总线上。这样CPU访问内存的时候,就会通过地址译码器获得这段整数信息,从而索引到具体的设备单元上。这个设备单元可以是设备寄存器,可以是内存单元。

那么地址空间其实就是一个这样的整数所表示的范围。具体落实到CPU电路上,就是地址总线位数所表示的数据范围。

比方说,CPU有8根地址线,它能编码2的8次方,即256个数据,地址0到地址255这个地址数据的范围,其实就是这个8位地址总线的CPU的地址空间;如果是32位地址总线的CPU,那么它地址的空间范围就是0~0xFFFFFFFF。从0到0xFFFFFFFF,这之间的每个整数编码就是一个地址,合起来就是地址空间。

那什么是内存地址空间呢?当然就是能索引到内存单元的地址合集。我们再稍微扩展一下,你知道CPU的物理地址空间吗?其实它就是CPU地址总线位数所表示的数据范围,由于不同的CPU,甚至同一体系CPU的不同版本,其地址总线数设计实现不同,物理地址空间也是不同的。

聊完了物理地址空间,咱们当然还得说说虚拟地址空间。现在的计算机系统中,我们写的程序链接时的地址和运行时的地址,都使用了虚拟地址。

虚拟地址空间的大小和CPU中的一个设备MMU(内存管理单元)有关。虚拟地址之所以称为虚拟地址,是因为这种地址是假的,它不能真正索引到具体的设备单元,无论该单元属于设备寄存器还是内存,自然也就无法访问内存。还需要一个转换机构,把虚拟地址转换成真正的物理地址才能访问相应的设备。这个转换机构就是CPU的MMU,关于MMU的细节,这里我先卖个关子,放在后面的课程再说。

讲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地址空间和我们所在的自然空间的寓意不是一样的,它们仅仅是为了表示某一位宽下的二进制数所有的编码合集。所谓内存地址空间,自然也就是内存地址编码的合集。

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就知道,程序指令在内存中是如何组织的,一旦我们的程序出现了问题我们就能精准地分析定位问题所在。同时,我们也明白了CPU如何通过地址访问内存,读取其中指令和数据,也就是CPU运行程序的基本逻辑机理。

重点回顾

今天我们为了弄明白内存地址空间是怎么一回事儿,做了不少探索,现在我带你回顾一下这节课的要点。

首先我们分析了CPU如何访问内存。一个整数数据就是一个地址,CPU会把该数据放在地址总线上,由地址译码器选择该地址正确索引的设备或者内存进行访问。

访问内存要先知道“地址”,那内存地址是从何而来的,怎么产生的呢?我们结合例子,了解到内存地址有几种产生方式:一种是链接器对程序重定位后执行地址绑定,这地址是静态的;第二种是在代码中直接定义地址;第三种是动态分配内存,返回内存空间的首地址。

明白了CPU访问内存的方式,也知道了内存地址如何产生,我们再理解内存地址空间也不是难事儿了。所谓内存地址空间,本质就是内存地址位宽下地址编码的合集。

图片

内存的相关知识才刚刚开始,内存知识相对有点挑战,但跟着我的步伐,你也可以搞懂里面的门道。这节课最后我捎带讲了讲虚拟内存地址空间,更多虚拟内存的故事,且听我下节课分解。

思考题

你觉得链接器使用的地址是物理内存地址,还是虚拟内存地址?

欢迎在留言区记录你的思考或疑问,也推荐你把今天这节课分享给更多朋友,说不定也能刷新他对内存的认识。

参考资料

https://learn.lianglianglee.com/%e4%b8%93%e6%a0%8f/%e8%ae%a1%e7%ae%97%e6%9c%ba%e5%9f%ba%e7%a1%80%e5%ae%9e%e6%88%98%e8%af%be/23%20%e5%86%85%e5%ad%98%e5%9c%b0%e5%9d%80%e7%a9%ba%e9%97%b4%ef%bc%9a%e7%a8%8b%e5%ba%8f%e4%b8%ad%e5%9c%b0%e5%9d%80%e7%9a%84%e4%b8%89%e7%a7%8d%e4%ba%a7%e7%94%9f%e6%96%b9%e5%bc%8f.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