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Web开发:浏览器、小程序与PWA 你好,我是七牛云许式伟。

前面几讲我们聊到桌面软件开发,是从原生应用(Native App)角度来讲的,我们的讨论范围还只是单机软件,没有涉及网络相关的部分。

虽然介绍 Model 层的时候,我拿基于数据库实现 Model 层来谈常见的两个误区,但这只是因为这种问题经常能够见到,比较典型。实际纯单机软件很少会基于数据库来做,通常是自己设计的内存中的数据结构。

浏览器

今天开始我们聊聊浏览器。从商业价值看,浏览器带来的最为重大的进步是如下这三点。

其一,软件服务化。 当产品交付从单机软件转向云服务后,社会分工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互联网让 “24 小时不间断服务”成为可能。任何一个环节的力量都得到百倍乃至千倍的放大,都有可能成长出一个超级节点,进而吞噬上下游,让服务链条更短。

其二,随时发布。 这极大改进了软件迭代的效率。人们快速试验自己的想法,不必过度因为顾虑软件质量召回而束手束脚。

其三,跨平台。 浏览器消除了不同操作系统平台的差异性,让一份代码到处运行成为可能。

不过我们今天把重心放到界面开发这个视角。// 从作为界面开发框架的角度看,浏览器带来的最重大变化又是哪些?//

其一,操作系统的窗口系统被颠覆。 一个网页只是一个窗口,不再有父子窗口。所有网页中的界面元素,都是一个虚拟视图(Virtual View),无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通用控件(比如 input,image,div 等等),还是自绘窗口(canvas)都一样。

这一点非常关键。哪些元素是子 View,哪些元素是图形(Shape) 已经完全淡化了,更多的是通过一种统一机制来完成事件分派(Event Dispatch)。

其二,窗口的绘制机制变了。 之前是调用操作系统的 GDI 生成界面,现在换成了 HTML+CSS。当然如果我们非要把 HTML+CSS 看作是另一种 GDI 语言,某种程度来看好像也可以。

但是实际上 GDI 与 HTML+CSS 有非常本质的差别。它们一个是在绘制界面,一个是在声明界面。这两者的本质差别,在视图更新(Update View)的时候一下子就显现出来。

上一讲我们在介绍 View 层的时候,介绍过 View 层的一大难点是做局部更新的优化。在 View 局部优化比较复杂的时候,我们甚至会引入 ViewModel 层来做视图局部更新的支持。

站在这个角度看 HTML+CSS,其实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 View 层,它其实是 ViewModel 层。View 层由谁干掉了?浏览器。在我们修改 HTML DOM 时,浏览器自动就更新了 View。怎么做到局部更新优化的?你不必关心,浏览器已经干完这件事情了。

这事的真正价值超过你的想象。它大幅提升了桌面应用开发的效率。

其三,语言限制。 浏览器的确大幅改善了界面开发的效率,但是从语言支持的角度,大部分操作系统都支持各种语言作为开发工具,而浏览器长期以来只支持 JavaScript 一门语言。

这当然是一个不小的制约。所以有很多人在试图突破这个限制。Google 曾经想要把 Dart 语言打造为下一代的 JavaScript,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今天主流的方案还是以代码转换器为主。也就是说,我可以用自己期望的语言(比如 Go 语言)来做开发。但是在发布前通过代码转换器转为 JavaScript。

今天还有一个重要的尝试是 WebAssembly。它的目标是打通各类语言与 Web 之间的桥梁。

其四,B/S 架构。 无论是 B/S 还是 C/S,本质上还是软件服务化。这对软件架构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方面,从 Server 端的逻辑看,系统从单用户变成了多用户。另一方面,从 Browser 端(或 Client 端)看,仍然是单用户,但是没有了数据,数据都在 Server 端。这对应用架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应该怎么设计 Web 程序的架构?我们在下一讲中接着聊这个话题。

小程序

2016年9月,微信小程序(最初叫“应用号”)开始内测。下面是当天七牛云团队的一番内部对话。

许式伟:看下这篇,微信应用号来了。-

Gina:这个理念应该不是去构建一个Store,它的理念是用完即走,是场景通过扫码或者搜索触发的,并且应该打的是实体或者服务售卖群体,不会针对微信内消费,是订阅号的升级展现方式。-

许式伟关于微信小程序(应用号),我能透露的几个细节,这一篇更详细一些。-

微信没有必要在微信App内放Appstore,可以只有Web版本的Appstore,App不需要安装,甚至可能以消息的方式发给别人,以服务号的形式存在,这是迭代式开发。-

以后终极形态还可以变,当前重心应该在runtime的稳定。通过上面的介绍,微信实际上升级了浏览器内核的标准,符合我之前说的新一代浏览器的定义。-

Gina: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徐倒立:WebApp 这个技术和 idea最早来自 Google 浏览器 ,微信是商业化的最佳实践。Google浏览器在支持开发者开发App时就提出Intents,并且和Android是可以互动的。-

Gina:没有好的土壤有好的功能也是没意义的。-

许式伟:是,微信小程序在别的App不是做不到,是做了意义太小。苹果和腾讯不约而同在IM里面做App是有道理的。-

Gina:IM比搜索和浏览器的封闭性更强。用户不容易跳转出去。封闭性强的土壤才能构建App生态。-

许式伟:所以移动时代最佳的浏览器是IM,不再是以前传统浏览器。-

杜江华:我们应该多讨论to B巨头们怎么玩、怎么思考的,对我们现阶段才更有意义,支付宝、微信等都是to C的。-

许式伟:不是这样的。to C 的生态变化,会影响 to B。to C 是根源,我们是帮用户做App的,如果不知道以后App是怎么玩的,怎么可能做好。-

杜江华:理解了,那应该是客户群之一互联网部分,还有不少大B 需要有其他不同的思考方式。-

Gina:大B的趋势我挺想听的。这周聚会,阿杜能否把最近大项目和大传统客户的一些动作详细聊一下。你这边离业务最近。-

许式伟:其实比你想象得还要恐怖,不管你是什么大B,你都得拥抱微信,只有微信和QQ让整个7亿中国网民在里面安家了,这就是一个虚拟的国家。所以我的判断是没有大B不开发微信小程序,这只是个眼光和时间问题。-

吕桂华:这个微信应用号我们是应该关注的,相当于市场上多了一个操作系统。-

许式伟:微信应用号不只是一个新OS,而且是下一代OS,苹果和谷歌不会坐视不理。当然还有一个痛点是跨平台。-

Gina:这个东西可能对营销生态有大的影响。我们也要开发些营销工具。

在这段对话之后的一个月内,我们做出了七牛的第一笔对外投资:“即速应用”,它致力于帮助企业开始快速构建自己的小程序。

为什么微信小程序必然会成功?

因为,有 7 亿人同时使用的操作系统,很少。如果我们把不同 Android 厂商归为不同的主体的话,微信小程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来源的操作系统。

随后,支付宝发布了支付宝小程序,国内手机厂商联合发布了 “快应用”,今日头条也发布了自己的小程序。

一下子,小程序变成了一支巨大的新兴力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操作系统,对抗着 Android 和 iOS 两大移动操作系统生态。

但是,目前来说,小程序生态仍然存在有诸多问题。

最为关键的,是标准不统一。虽然都叫小程序,但是它们的接口各自都在快速迭代,很难去建立统一的标准,更谈不上让开发者一次开发,到处可用。

这和 Android 不同。虽然 Android 厂商很多,但是不同 Android 的开发接口是一致的,开发工具链是一致的。

小程序的厂商们会好好坐下来谈一谈标准一致的事情吗?应该做,但可能他们现在没空管开发者们的体验,他们的关注点是怎么快速抢地盘。

聊了那么多,我们话题回到技术本身。小程序和传统的 Web 开发有何不同?

其实有很大不同。小程序更像是 Native 程序在线化,而不是 PC Web 移动化。

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因为小程序是一个应用,而不是由一个个 Web 页面构成。

我们需要提交应用给微信或支付宝,他们也会像苹果审核 AppStore 上的应用一样,掌控着 App 的生杀大权。

而且理论上可以比苹果更牛的是,他们可以下线一个已经有千万甚至上亿级别用户的 App,让他们一无所有。苹果可以掐掉一个 App 的新增,他们可以掐掉一个 App 的全部。

这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操作系统厂商的权限边界究竟在哪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伦理与法律的问题。

正因为这个风险如此之高,所以所有的厂商在拥抱微信的同时,必然时时刻刻想着如何逃离微信。

刀刃,永远是两面的。

这也是我个人非常佩服Facebook扎克伯格的地方。他看到了终局,所以在发布 Libra 的时候,他选择的是让一步,放弃 Control。

我还是那句话,他会成功。

让一步,其实就是进一百步。

PWA

国内大厂们纷纷布局小程序的时候,Google 也在发力自己的移动浏览器方案,叫 PWA,全称 “Progressive Web App”。

其实 Google 想要让浏览器获得 Native 应用同等体验之心是路人皆知的事实。

在 PC 时期,Google 就搞了 Google Native Client (NaCl),后来转向了 WebAssembly。移动应用的在线化,Google 也同样在探索。

PWA 开始于 2015 年,比微信小程序早很多,并得到了苹果和微软的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说,PWA 的潜力不容小觑。

怎么理解 PWA?你可以理解为海外版的小程序。

那么它和小程序的差别在哪?

其一,演进思路不同。PWA 基本上以兼容并对 Web 进行逐步改造升级为导向。而小程序和 Web 还是有较大程度的差异。

其二,关注焦点不同。PWA 更技术化,它很大的精力重心放在如何让 PWA 在断网情况下和本地应用有更一致的体验。而小程序关注点在如何撬动这么庞大的用户市场,小程序之后专门出现小游戏,更加能够证明这一点。

其三,PWA 并没有中心化的 AppStore,它更像是一项技术标准,而不是一个封闭的操作系统。支持 PWA 的厂商们不用担心被人掐脖子,怎么更新你的应用自己说了算。

虽然技术上相似,但是如果以操作系统角度看,两者有代差。PWA 如果我们看作操作系统的话,相比小程序来说太传统。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小程序符合我前面介绍现代操作系统的 “账号(Account)-支付(Pay)-应用市场(AppStore)” 的商业闭环,但是 PWA 并没有账号,也没有支付。

怎么看待 PWA 的未来?

最终把 PWA 发扬光大的,很可能是 Facebook(当然 Facebook 也非常大概率选择放弃包袱,和小程序一样重新出发)。加上 Libra,秒杀微信小程序。

结语

今天我们聊了浏览器,结合浏览器的发展趋势,谈了现在仍然在高速迭代中的移动浏览器之争。有中国特色的小程序,和海外版小程序 PWA。

如果你对今天的内容有什么思考与解读,欢迎给我留言,我们一起讨论。下一讲我们将聊聊 “跨平台与 Web 开发的建议”。

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资料

https://learn.lianglianglee.com/%e4%b8%93%e6%a0%8f/%e8%ae%b8%e5%bc%8f%e4%bc%9f%e7%9a%84%e6%9e%b6%e6%9e%84%e8%af%be/23%20Web%e5%bc%80%e5%8f%91%ef%bc%9a%e6%b5%8f%e8%a7%88%e5%99%a8%e3%80%81%e5%b0%8f%e7%a8%8b%e5%ba%8f%e4%b8%8ePWA.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