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接到需求任务,你要先做哪件事? 你好,我是郑晔。

我们书接上文,继续讲程序员小李的故事。这次小李接到一个新的需求,让他开发一个单点登录的服务,经过几天的奋战,他顺利地写完了所有的代码。正好产品经理小王路过他身边,顺便问了他一下。 小王:单点登录做得咋样了?- 小李:做完了,我给你演示一下。

小李演示了一遍自己做的功能,小王看上去很满意。

小王:不错。不过,怎么没有支持验证码?- 小李:为什么要做这个?- 小王:这不就是登录的一部分吗?- 小李:哪里规定要做验证码了?- 小王:现在做登录哪有不用验证码的?

我想你已经嗅到了双方谈话的火药味,这个时候如果双方都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那接下来一场体力的较量可能就一触即发了。

为什么双方会有这么大的分歧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开始实现这个需求之前,任务双方都没有清晰地定义好边界,没能把需求描述清楚。

需求描述的问题

在软件开发中,程序员做什么一般都由需求来定义。我们都知道,需求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你可能并没有仔细想过,不同的需求描述方式,可能会影响我们程序员对需求的理解。

因为信息的传递是会衰减的,你不可能把你理解的信息100%传递给另外一个人,而这中间,如何传递,也就是如何描述将直接决定衰减的比例。

很多公司的软件开发模式是基于功能列表的,这个列表“规定”了程序员要做的功能,各个组从产品经理那里领来开发列表,然后“照单抓药”开始写代码。但是,通常这种功能列表只是一些简单的描述,你并不能看到全局。

很多团队的一个状态就是,程序员们都知道要开发的功能是什么,但这个功能是谁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的,很多人却回答不上来。如果你去问他为什么要开发这个功能,他通常会说:这是功能列表里规定的。

这种功能列表式的需求描述方式,将一个完整的需求敲成了碎片。 只有所有功能全部开发完成,对接在一起的时候,才是“破镜重圆”的时刻。

也就是说,不到最后一刻,大多数人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图景,这就相当于看不到完整的“终”。顺着这个思路做下去,你会在最后关头遇到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其结果必然是手忙脚乱。

根据这种基于功能列表的需求描述,每个组在安排工作的时候,都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功能排列。

所以,当你的组完成了一个功能时,这个功能却可能上不了线,因为你还要依赖于其他组的工作,而这个组不巧,却刚好把相关的功能开发排在了后面。

这还只是两个组之间有依赖的情况,如果需要多个组协同,可以想象,状况会多么糟糕。

所以,当我们对产品经理说“时间不足,砍掉一些需求吧。”得到的答案肯定是,“对不起,做不到,因为需求已破碎,没办法调整。”

因此,一些新的需求描述方式也就应运而生,这其中,用户故事(User Story)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它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描述了一个用户希望得到的功能,关注用户在系统中完成一个动作需要经过怎样的路径。既然它是“故事”,它就需要是一个完整的场景,可以讲述出来。

“用户故事”有什么用?

我们先来以用户密码登录为例,看看用户故事长什么样?一个完整的用户故事大致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 标题,简要地说明这个用户故事的主要内容,比如:注册用户使用用户名密码登录。
  • 概述,简要地介绍这个用户故事的主要内容,一般会用这样的格式:- As a (Role), I want to (Activity), so that (Business Value).- 意思就是:作为一个什么角色,要做什么样的事,以便达成一种怎样的效果。其中最重要的是,告诉别人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虽然只有一句话,却往往是很多人欠缺的思考,只知做,不知为何做。- 举个概述的例子:作为一个注册用户,我想要通过用户密码登录,以便我可以使用注册用户才能够使用的服务。
  • 详述,详细地描述这个用户故事的完整流程,我们会把操作流程、用户界面等信息都放到这里。- 比如:用户使用正确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就可以登录成功;如果密码不正确,则登录页面提示用户“用户名密码不正确”。基本上,看到这个部分,程序员就可以在心中描绘出这个用户故事的样子了。- 超出范围的部分,比如:第三方登录不在范围内,这个部分主要是限定人们不要进一步发散。
  • 验收标准,这个部分会描述一个正常使用的流程是怎样的,以及各种异常流程系统是如何给出响应的,这是程序员常常会欠缺的思考。它会把详述中很多叙述的部分变成一个具体的测试用例。比如,下面我给出的两个验收用例:- 正常场景:给定一个注册用户张三,其用户名是zhangsan,密码是foobar,当张三使用zhangsan 和 foobar 登录系统时,可以成功登录,登录成功后,跳转到用户中心。- 异常场景:给定一个注册用户张三,其用户名是zhangsan,密码是foobar,当张三使用zhangsan 和 wrong 登录系统时,登录失败,在登录页面上提示“用户名密码不正确”。

在前面的例子中,小张和小王之所以会对需求是否完成产生分歧,是因为大家对于需求完成的定义不同。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能怎么办呢?

这个模块的主题是“以终为始”,现在你看到了用户故事是如何描述需求的,你或许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没错,这里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验收标准”。很多人学习用户故事,认为最重要的是记住“As…, I want to …, so that …”这样的需求描述方式。

在我看来,无论采用哪种需求描述方式,这部分也都是能说清楚的。那我们要从用户故事中学到什么呢?我认为就是用户故事的关键点:验收标准,它可以清晰地定义出需求边界。

验收标准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异常流程的描述。大部分程序员都擅长解决正常流程,而异常流程则是最容易忽略的,也是产生扯皮的关键环节。既然容易扯皮,我们就在一开始把它定义清楚。怎么才算做完需求呢?验收标准说了算。

采用用户故事之后,我经常在写完了主要流程之后,再去看一下验收标准,为自己的开发查缺补漏。因为我知道,那是标准,达不成就不算任务完成。

当我们说自己开发完成,可以交给测试人员测试时,我们需要照着验收标准给测试人员演示一遍,证明我们的系统确实能够跑通。这之后,测试人员才会把系统接手过去,做更系统的测试。

验收标准给出了这个需求最基本的测试用例,它保证了开发人员完成需求最基本的质量。如果你了解 BDD(Behavior-Driven Development,也就是“行为驱动开发”),就可以按照验收标准中给出的内容编写验收测试用例了。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产品经理把需求交给开发人员之前,很多细节是没想清楚的,那种功能列表式的需求常常只包含了正常路径,那些缺失的细节就是在后续的过程中,由开发人员补全的。用户故事就是一种固定的格式,让他们把这些应该想清楚的问题想清楚。

如果你的团队采用用户故事的格式进行需求描述固然好,如果不能,在功能列表中,补充验收标准也会极大程度地改善双方协作的效率。

你的角色

或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产品经理通过用户故事的方式,将需求实现细节都描绘得清清楚楚,那我们程序员的发挥空间在哪里?请注意,验收标准所给出实现细节应该是业务上的,程序员在这种问题上思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浪费时间,我们的发挥空间应该是在技术实现上。

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团队做不到这种程度。

你会发现,我们在开发中之所以会“丢三落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开发一个功能特性的时候,因为一些环节的缺失,我们不得已扮演了很多的角色,其中之一就是产品经理。你是一个专业的程序员,但大多数情况下,你却只是一个业余的产品经理,“丢三落四”就在所难免了。

或许你会说,我在一个小公司工作,公司没那么多人,没有专门的产品经理,只有我们几个“全世界都缺”的程序员,需求都是老板扔给我们的,谁来帮我们写验收标准呢?

没办法,答案只能是你自己。虽然你名义上是程序员,但当拿到一个需求的时候,你要做的事不是立即动手写代码,而是扮演产品经理的角色,分析需求,圈定任务范围。相信我,事前分析绝对比你拿一个写好的系统给老板,而他却告诉你这不是他想要的,好太多了。

另外我想提醒你注意的是,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我们的思考模式是不同的。还是以开发用户名密码登录为例,你想到的可能是: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可以正常登录,输入错误的用户名和密码不能登录,并且给出提示。

如果你只扮演开发人员的角色,想到这些就算不错了。但如果你扮演的是产品经理的角色,会从产品的角度进行思考,也就会看到不同的内容,比如:

  • 登录是否需要验证码
  • 是否需要第三方登录
  • 用户名和密码的长度在系统内是否有限制
  • 密码是否需要满足一定的规则
  • ……

我知道,如果让你来填写,这个列表会更长。可能这并不是我们都需要完成的功能,但站在分析的角度,这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一个登录功能,绝不仅仅是用户名和密码校验那么简单的。我们能想到这些,仅仅是因为我们正在扮演一个不同的角色。

所以,如果你要兼顾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两个角色,建议你先扮演好产品经理的角色,多花点时间把验收标准制定好,再回到开发人员的角色上去写代码。毕竟,最好维护的代码是没有写出来的代码。

总结时刻

需求,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一旦需求理解出现问题,势必会造成大量的浪费。传统的功能列表只是简单罗列了要实现的功能,丢失了大量的上下文,会导致团队成员对于需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而在比较大的团队中,更是会将一个功能分拆到多个小团队中,每个人看到的只是功能碎片。于是,后来产生了其他的需求描述方式,比如用例和用户故事。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大量的分歧来自于对“需求完成”的定义。当我们把“以终为始”的原则应用在需求领域中,就会注意到,用户故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验收标准。

验收标准不仅仅描述出了正常流程,也会关注到异常流程的处理,它也是我们验收测试用例的起点。一旦事先定义好验收标准,大量的扯皮工作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理解了验收标准的作用,即便我们不使用用户故事来定义需求,依然可以把用户故事中的关键点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在功能列表的每个功能定义中,增加验收标准。

如果今天的内容你只能记住一件事,那请记住:在做任何需求或任务之前,先定好验收标准。

最后,我想请你回想一下,在实际工作中,你是如何澄清你的需求,或者因为需求不清晰给你造成了哪些困扰?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

参考资料

https://learn.lianglianglee.com/%e4%b8%93%e6%a0%8f/10x%e7%a8%8b%e5%ba%8f%e5%91%98%e5%b7%a5%e4%bd%9c%e6%b3%95/04%20%e6%8e%a5%e5%88%b0%e9%9c%80%e6%b1%82%e4%bb%bb%e5%8a%a1%ef%bc%8c%e4%bd%a0%e8%a6%81%e5%85%88%e5%81%9a%e5%93%aa%e4%bb%b6%e4%ba%8b%ef%bc%9f.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