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故障处理:一切以恢复业务为最高优先级 你好,我是赵成,欢迎回来。

上一讲我们讨论了MTTR的第一个环节,也就是MTTI(故障发现)阶段的应对措施。今天我们继续来看MTTR的另外三个环节,也就是MTTK、MTTF和MTTV阶段,这三个对应的就是故障诊断、修复与确认,我们一起来看在这些环节应该做好哪些事情。

今天的内容,我会围绕一条基本原则展开,那就是:在故障处理过程中采取的所有手段和行动,一切以恢复业务为最高优先级。这也是我们故障处理过程中的唯一目标,没有第二个。

相信你一定理解这句话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往往就是很难执行到位。原因是什么呢?

讲到这里,我先分享一个我自己团队的案例,因为这个案例非常典型,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你很有可能也遇到过。

我们先一起来看下。

一次应急操作导致的故障蔓延

在2016年的双十一前,我们蘑菇街策划了一场预热活动,各种优惠券非常诱人,当时确实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来参与。这个活动是秒杀类型,瞬时的并发量非常大,我们很乐观地以为做好了十足的准备。

然而真实情况是,一到时间点就出现了用户下单失败问题。当时,我们赶紧采取限流措施,但是发现下单请求仍然大量阻塞,用户访问超时失败。后来进一步排查,发现请求都阻塞在了价格计算的SQL语句上。这个信息很快传递到了DBA这里,DBA就马上采取措施:既然有阻塞,那扩容就是最快的手段,先尝试一下再说,所以马上做了Slave节点扩容。

因为当时情况紧急,DBA承受的精神压力也特别大,遗漏了做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校验,在数据没有完全同步完成的情况下,就把扩容节点上线了,结果就是阻塞问题有一定缓解,却出现了计费价格错误这种严重的业务故障,也就是优惠券的价格优惠没有用到,用户多付了钱。毫无疑问,紧跟着我们就收到了大量的用户投诉。

继续定位根源问题,我们发现用户的访问模型跟原来预估的不一致,当前的代码逻辑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住这样的访问量,唯一的方式就是紧急修改代码,然后做测试验证再上线。但是这样要花费非常长的时间,完全超出了活动时间,所以我们最终不得不临时取消预热活动,通过给用户退费或补发优惠券的方式来安抚客户。

后来,我们复盘总结,认为这次故障的发生和持续蔓延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故障隔离手段缺失

之所以引发这样的故障,其实就是没有提前考虑到对应的故障隔离手段,比如有效的限流、降级和熔断。如果这些措施不具备,从技术层面其实已经很难采取有效的手段了,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要么提前终止活动,要么等代码优化完成上线。

因此,这里业务恢复慢,根本原因不是响应不及时,处理流程不高效等等,这个跟处理过程关系不大,而是从根本上就不具备业务恢复的技术手段。所以结合你自身的工作情况,也要进行一个反思:是不是业务模型评估得不够准确?在Design-For-Failure的高可用设计上做得不够?等等。

第二,关键角色和流程机制缺失

在处理故障过程中,DBA发现SQL语句执行阻塞了,觉得扩容有效,就马上去做了,并没有一个共同决策和反馈的机制。抛开态度,单从结果上讲就是忙中添乱,导致出现更为严重的衍生故障。

所以,我的总结就是,没有有效的故障应急处理流程,分工不明确,关键角色缺失,没有决策、反馈和通报机制,导致整个过程混乱失控。

第三,没有演练

处理故障失败,导致预热活动以失败告终,其实也是因为我们缺乏演练,在面对真正的问题时,场面混乱,没有章法。

这里我说的是缺少演练,其实在我实际了解的很多案例中,但凡故障处理不好的,基本就是没有任何演练,这里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我们前面讲的第一个原因,故障隔离手段缺失。要么缺失手段,不知从何入手,要么就是有限流降级等故障隔离策略,但是不敢尝试和演练。为什么呢?就是担心演练有可能也会影响正常业务,但这也侧面说明我们的技术方案仍然不够成熟和完善。因为如果在相对比较宽松的氛围下,都不敢演练不敢操作,那真正出问题的时候就更不敢乱动,或者动了系统会导致更多意想不到的状况。所以,我们应该借助演练的手段,来倒逼我们考虑得更完善才可以。

另一种就是整个应急流程基本跑不起来,要么是人凑不齐,要么是很多团队不愿意配合,只要是这种理由导致的无法演练,基本出现故障后,整个应急状态就是失控的。因为大家都是慌乱状态,平时都缺少配合和协作,在这种高压状态下,大家就更顾不上或者不知道该怎么配合了。

这么复盘下来,故障响应其实是两个方面,技术方面和流程机制方面。技术问题我们这里就不再做详细介绍了,你可以有针对性地看下我第一季课程里的第21讲《极端业务场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好稳定性保障?》内容。

这里,我们重点来讨论如何建立有效的故障应急响应机制。

如何建立有效的故障应急响应机制

关于这一点,我们接着上一讲的内容说,当一个问题被定性为故障,这时我们就要成立War Room,如果是在办公时间,大家可以聚集到同一个会议室,或者同一块办公区域集中处理;如果是非办公时间,可以是视频、电话或微信会议的方式,形成虚拟的War Room。但无论是真实还是虚拟的War Room,根本目的是快速同步信息,高效协作。

在特别时期,比如双十一这样的大促活动,我们团队的做法一般是空出一个楼层,让所有参与保障的同事坐在一个楼层办公。在已经形成双十一文化的阿里,他们把这样的办公地点称为“光明顶”,各大高手齐聚于此,共同保障业务和系统稳定。

仅仅有War Room这样一个聚集形式还是不够的,既然我们把解决故障类比成战争,我们就一定要有一套相对应的指挥体系才可以,这个体系里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关键角色分工”和“沟通机制”。

这里我先给你介绍下Google的指挥体系,然后再结合我自己的实践来展开。

关键角色分工

Google的故障指挥体系,是参考了美国消防员在处理1968年森林大火时建立的应急指挥体系,体系中有三个核心角色。

Incident Commander,故障指挥官,简称为IC。这个角色是整个指挥体系的核心,他最重要的职责是组织和协调,而不是执行,下面所有的角色都要接受他的指令并严格执行。

Communication Lead,沟通引导,简称CL。负责对内和对外的信息收集及通报,这个角色一般相对固定,由技术支持、QA或者是某个SRE来承担都可以,但是要求沟通表达能力要比较好。

Operations Lead,运维指挥,简称OL。负责指挥或指导各种故障预案的执行和业务恢复。

这里其实还有一类角色,虽然不在指挥体系内,但是也非常重要,我们也要做一下介绍:Incident Responders,简称IR。就是所有需要参与到故障处理中的各类人员,真正的故障定位和业务恢复都是他们来完成的,比如具体执行的SRE、网络和系统运维、业务开发、平台开发、网络或系统运维、DBA,甚至是QA等。

流程机制

在我自己团队的具体实践和场景中,我们按过程来分,会有如下的一个流程机制。

  • 故障发现后,On-Call的SRE或运维,最一开始就是IC,有权召集相应的业务开发或其它必要资源,快速组织War Room。
  • 如果问题和恢复过程非常明确,IC仍然是SRE,就不做转移,由他来指挥每个人要做的具体事情,以优先恢复业务优先。
  • 如果问题疑难,影响范围很大,这时SRE可以要求更高级别的主管介入,比如SRE主管或总监等,一般的原则是谁的业务受影响最大,谁来牵头组织。这时SRE要将IC的职责转移给更高级别的主管,如果是全站范围的影响,必要时技术VP或CTO也可以承担IC职责,或者授权给某位总监承担。

从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如果是大范围的故障,一般就是平台技术总监或电商业务的技术总监来承担IC职责,接下来他就可以从更高的层面组织和协调资源投入并有效协作。这时SRE会回归到OL的职责上,负责组织和协调具体的执行恢复操作的动作。

反馈机制

有了角色分工,也明确了流程,那整个故障响应是否高效的关键就是沟通机制了,这里我重点分享下我们团队在反馈上的一些经验和心得。

反馈的重要性是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有时涉及的团队和人员比较多,很多具体执行的同事就只顾闷头定位和排查了,往往没有任何反馈,甚至做了很多的操作也是自行决定,不做通报。这时就会出现上面案例说的场景,极有可能衍生故障或者导致故障更大范围的蔓延,这是极为影响协作效率和决策的。

我们一般要求以团队为单位,每隔10~15分钟做一次反馈,反馈当前处理进展以及下一步Action,如果中途有需要马上执行什么操作,也要事先通报,并且要求通报的内容包括对业务和系统的影响是什么,最后由IC决策后再执行,避免忙中出错。

这里我要强调一点,没有进展也是进展,也要及时反馈。很多团队和成员往往会抱怨,我专心定位问题还没结果呢,有什么好反馈的呢?但是没有进展也是进展,IC会跟OL以及团队主管决策是否要采取更有效果的措施,比如10分钟之内还没定位结果,可能我们就会选择做有损的降级服务,不能让故障持续蔓延,这个时候,反馈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少对执行者的干扰,让执行者能够更聚焦,我们一般要求团队Leader来收集反馈并传递IC的指令。CL也要收集信息,他要做的不是传达指令,而是在更大范围内同步汇总后的信息,同时还要整理信息传递给外部联系人。

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在故障处理过程中,特别是影响范围较大的故障,其实还会涉及一类非技术群体,这一类角色Google SRE并没有提,但是我们实践中会发现这一部分人也非常关键,比如客服、PR以及商家和其它各类合作代表等等。

为什么说他们也非常关键呢?因为我们要知道,故障之所以带来巨大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业务影响导致的用户投诉和抱怨,以及合作伙伴们利益受损带来的各类负面情绪,这类抱怨和情绪有时候还会直接发泄到公司高管那里,这时压力就会层层透传下来。

所以,除了要做好怎么快速恢复业务,信息同步的及时和透明也非常关键,并且有些安抚措施必须要快速执行到位。

比如,现在更多的用户习惯在朋友圈、微博或知乎这样的社交平台发表意见,所以在用户不了解背景信息的时候,会表达一些情绪,甚至有些媒体为吸引眼球做夸大或抹黑的报道。为了遏制这些负面影响,公司PR要出面与平台或媒体沟通,并通过这些社交平台的官方账号做统一的信息同步,做到及时透明。

再比如,故障可能会对用户、商家或合作渠道造成利益损失,这时就需要运营和产品团队及时制定补偿策略,例如补偿优惠券等,并通过客服同步给用户和合作伙伴,这些对于安抚用户情绪至关重要。

所以,上述CL的信息收集、汇总以及与非技术团队的沟通就至关重要,怎么沟通呢?一定不是用技术术语,而是以尽量业务化的语言描述,并且要给到对方大致的预期,比如我们正在做什么,大致多长时间会恢复,如果不能恢复,大约多长时间内会给一个反馈等等。

这些措施的有效执行,会大大减少故障之外的干扰因素,让技术团队能够更专注于故障本身的处理。相反,如果这些事情不重视,我们就会发现,会有各种渠道和各种层级的领导以及接口人来质问你:“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恢复?你们的系统为什么总是这么不稳定?”

所以,如果故障的影响范围很广,那我们就要考虑得尽量周全,这时的故障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就不单单是技术团队的问题了,而是需要整个公司都投入资源的

这样需要全公司共同配合的事情,想要很顺畅地执行,那就一定要在日常做演练。同时有些事项比如反馈信息的模板,对外通报的模板都要提前建立好,每个角色只要按照模板填写内容即可,可以极大地保证沟通效率。

总结

好了,我们来做下总结。

故障处理过程中效率如何,其实取决于三个因素:技术层面的故障隔离手段是否完备;故障处理过程中的指挥体系是否完善,角色分工是否明确;故障处理机制保障是否经过足够的演练。

我们可以看到,想要高效地处理故障,并不是说我在技术层面做到完备就可以了,这是一个需要体系化建设和反复磨炼才能最终达成的目标。

思考题

最后,我留一个问题给你,想听听你的看法。

我在本节课中提到,故障应急过程中要有一个指挥官角色,他有权调动所有必要的角色参与到应急过程中,那么在你的公司或团队中,是由谁来指挥,或者说是由谁来承担这个角色的呢?

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也希望你把本篇文章转发给你身边的朋友。

我是赵成,我们下节课见。

参考资料

https://learn.lianglianglee.com/%e4%b8%93%e6%a0%8f/RE%e5%ae%9e%e6%88%98%e6%89%8b%e5%86%8c/07%20%e6%95%85%e9%9a%9c%e5%a4%84%e7%90%86%ef%bc%9a%e4%b8%80%e5%88%87%e4%bb%a5%e6%81%a2%e5%a4%8d%e4%b8%9a%e5%8a%a1%e4%b8%ba%e6%9c%80%e9%ab%98%e4%bc%98%e5%85%88%e7%ba%a7.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