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内存友好的数据结构该如何细化设计? 今天我们来聊聊,Redis 中是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数据结构,来提升内存利用率的。

我们知道 Redis 是内存数据库,所以,高效使用内存对 Redis 的实现来说非常重要。而实际上,Redis 主要是通过两大方面的技术来提升内存使用效率的,分别是数据结构的优化设计与使用,以及内存数据按一定规则淘汰

关于内存数据按规则淘汰,这是通过 Redis 内存替换策略实现的,也就是将很少使用的数据从内存中淘汰,从而把有限的内存空间用于保存会被频繁访问的数据。这部分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和内存替换策略有关,我会在后面的缓存模块给你详细介绍。

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带你学习 Redis 数据结构在面向内存使用效率方面的优化,其中包括两方面的设计思路:一是内存友好的数据结构设计;二是内存友好的数据使用方式

这两方面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是具有通用性的,当你在设计系统软件时,如果需要对内存使用精打细算,以便节省内存开销,这两种设计方法和实现考虑就非常值得学习和掌握。

好,接下来,我们就先来学习下内存友好的数据结构设计。

内存友好的数据结构

首先要知道,在 Redis 中,有三种数据结构针对内存使用效率做了设计优化,分别是简单动态字符串(SDS)、压缩列表(ziplist)和整数集合(intset)。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学习一下。

SDS 的内存友好设计

实际上,我在【第 2 讲】中就已经给你介绍过 SDS 的结构设计,这里我们先做个简单的回顾:SDS 设计了不同类型的结构头,包括 sdshdr8、sdshdr16、sdshdr32 和 sdshdr64。这些不同类型的结构头可以适配不同大小的字符串,从而避免了内存浪费。

不过,SDS 除了使用精巧设计的结构头外,在保存较小字符串时,其实还使用了嵌入式字符串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避免了给字符串分配额外的空间,而是可以让字符串直接保存在 Redis 的基本数据对象结构体中。

所以这也就是说,要想理解嵌入式字符串的设计与实现,我们就需要先来了解下,Redis 使用的基本数据对象结构体 redisObject 是什么样的。

redisObject 结构体与位域定义方法

redisObject 结构体是在 server.h 文件中定义的,主要功能是用来保存键值对中的值。这个结构一共定义了 4 个元数据和一个指针。

  • type:redisObject 的数据类型,是应用程序在 Redis 中保存的数据类型,包括 String、List、Hash 等。
  • encoding:redisObject 的编码类型,是 Redis 内部实现各种数据类型所用的数据结构。
  • lru:redisObject 的 LRU 时间。
  • refcount:redisObject 的引用计数。
  • ptr:指向值的指针。

下面的代码展示了 redisObject 结构体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redisObject { unsigned type:4; //redisObject的数据类型,4个bits unsigned encoding:4; //redisObject的编码类型,4个bits unsigned lru:LRU_BITS; //redisObject的LRU时间,LRU_BITS为24个bits int refcount; //redisObject的引用计数,4个字节 void /*ptr; //指向值的指针,8个字节 } robj;

从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 type、encoding 和 lru 三个变量后面都有一个冒号,并紧跟着一个数值,表示该元数据占用的比特数。其中,type 和 encoding 分别占 4bits。而 lru 占用的比特数,是由 server.h 中的宏定义 LRU_BITS 决定的,它的默认值是 24bits,如下所示:

/#define LRU_BITS 24

而这里我想让你学习掌握的,就是这种变量后使用冒号和数值的定义方法。这实际上是 C 语言中的位域定义方法,可以用来有效地节省内存开销。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的场景是,当一个变量占用不了一个数据类型的所有 bits 时,就可以使用位域定义方法,把一个数据类型中的 bits,划分成多个位域,每个位域占一定的 bit 数。这样一来,一个数据类型的所有 bits 就可以定义多个变量了,从而也就有效节省了内存开销。

此外,你可能还会发现,对于 type、encoding 和 lru 三个变量来说,它们的数据类型都是 unsigned。已知一个 unsigned 类型是 4 字节,但这三个变量,是分别占用了一个 unsigned 类型 4 字节中的 4bits、4bits 和 24bits。因此,相较于三个变量,每个变量用一个 4 字节的 unsigned 类型定义来说,使用位域定义方法可以让三个变量只用 4 字节,最后就能节省 8 字节的开销。

所以,当你在设计开发内存敏感型的软件时,就可以把这种位域定义方法使用起来。

好,了解了 redisObject 结构体和它使用的位域定义方法以后,我们再来看嵌入式字符串是如何实现的。

嵌入式字符串

前面我说过,SDS 在保存比较小的字符串时,会使用嵌入式字符串的设计方法,将字符串直接保存在 redisObject 结构体中。然后在 redisObject 结构体中,存在一个指向值的指针 ptr,而一般来说,这个 ptr 指针会指向值的数据结构。

这里我们就以创建一个 String 类型的值为例,Redis 会调用 createStringObject 函数,来创建相应的 redisObject,而这个 redisObject 中的 ptr 指针,就会指向 SDS 数据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 Redis 源码中,createStringObject 函数会根据要创建的字符串的长度,决定具体调用哪个函数来完成创建。

那么针对这个 createStringObject 函数来说,它的参数是字符串 ptr字符串长度 len。当 len 的长度大于 OBJ_ENCODING_EMBSTR_SIZE_LIMIT 这个宏定义时,createStringObject 函数会调用 createRawStringObject 函数,否则就调用 createEmbeddedStringObject 函数。而在我们分析的 Redis 5.0.8 源码版本中,这个 OBJ_ENCODING_EMBSTR_SIZE_LIMIT 默认定义为 44 字节。

这部分代码如下所示: /#define OBJ_ENCODING_EMBSTR_SIZE_LIMIT 44 robj /createStringObject(const char /ptr, size_t len) { //创建嵌入式字符串,字符串长度小于等于44字节 if (len <= OBJ_ENCODING_EMBSTR_SIZE_LIMIT) return createEmbeddedStringObject(ptr,len); //创建普通字符串,字符串长度大于44字节 else return createRawStringObject(ptr,len); }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createStringObject 函数的源码实现,以此了解大于 44 字节的普通字符串和小于等于 44 字节的嵌入式字符串分别是如何创建的。

首先,对于 createRawStringObject 函数来说,它在创建 String 类型的值的时候,会调用 createObject 函数。 补充:createObject 函数主要是用来创建 Redis 的数据对象的。因为 Redis 的数据对象有很多类型,比如 String、List、Hash 等,所以在 createObject 函数的两个参数中,有一个就是用来表示所要创建的数据对象类型,而另一个是指向数据对象的指针。

然后,createRawStringObject 函数在调用 createObject 函数时,会传递 OBJ_STRING 类型,表示要创建 String 类型的对象,以及传递指向 SDS 结构的指针,如以下代码所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指向 SDS 结构的指针是由 sdsnewlen 函数返回的,而 sdsnewlen 函数正是用来创建 SDS 结构的。

robj /createRawStringObject(const char /ptr, size_t len) { return createObject(OBJ_STRING, sdsnewlen(ptr,len)); }

最后,我们再来进一步看下 createObject 函数。这个函数会把参数中传入的、指向 SDS 结构体的指针直接赋值给 redisObject 中的 ptr,这部分的代码如下所示:

robj /createObject(int type, void /ptr) { //给redisObject结构体分配空间 robj /o = zmalloc(sizeof(/o)); //设置redisObject的类型 o->type = type; //设置redisObject的编码类型,此处是OBJ_ENCODING_RAW,表示常规的SDS o->encoding = OBJ_ENCODING_RAW; //直接将传入的指针赋值给redisObject中的指针。 o->ptr = ptr; o->refcount = 1; … return o; }

为了方便理解普通字符串创建方法,我画了一张图,你可以看下。

这也就是说,在创建普通字符串时,Redis 需要分别给 redisObject 和 SDS 分别分配一次内存,这样就既带来了内存分配开销,同时也会导致内存碎片。因此,当字符串小于等于 44 字节时,Redis 就使用了嵌入式字符串的创建方法,以此减少内存分配和内存碎片。

而这个创建方法,就是由我们前面提到的 createEmbeddedStringObject 函数来完成的,该函数会使用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来同时保存 redisObject 和 SDS 结构。这样一来,内存分配只有一次,而且也避免了内存碎片。

createEmbeddedStringObject 函数的原型定义如下,它的参数就是从 createStringObject 函数参数中获得的字符串指针 ptr,以及字符串长度 len。 robj /createEmbeddedStringObject(const char /ptr, size_t len)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createEmbeddedStringObject 函数是如何把 redisObject 和 SDS 放置在一起的。

首先,createEmbeddedStringObject 函数会分配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这块内存空间的大小等于 redisObject 结构体的大小、SDS 结构头 sdshdr8 的大小和字符串大小的总和,并且再加上 1 字节。注意,这里最后的 1 字节是 SDS 中加在字符串最后的结束字符“\0”。

这块连续内存空间的分配情况如以下代码所示: robj /*o = zmalloc(sizeof(robj)+sizeof(struct sdshdr8)+len+1);

你也可以参考下图,其中展示了这块内存空间的布局。

好,那么 createEmbeddedStringObject 函数在分配了内存空间之后,就会创建 SDS 结构的指针 sh,并把 sh 指向这块连续空间中 SDS 结构头所在的位置,下面的代码显示了这步操作。其中,o 是 redisObject 结构体的变量,o+1 表示将内存地址从变量 o 开始移动一段距离,而移动的距离等于 redisObject 这个结构体的大小。 struct sdshdr8 /sh = (void/)(o+1);

经过这步操作后,sh 指向的位置就如下图所示:

紧接着,createEmbeddedStringObject 函数会把 redisObject 中的指针 ptr,指向 SDS 结构中的字符数组

如以下代码所示,其中 sh 是刚才介绍的指向 SDS 结构的指针,属于 sdshdr8 类型。而 sh+1 表示把内存地址从 sh 起始地址开始移动一定的大小,移动的距离等于 sdshdr8 结构体的大小。 o->ptr = sh+1;

这步操作完成后,redisObject 结构体中的指针 ptr 的指向位置就如下图所示,它会指向 SDS 结构头的末尾,同时也是字符数组的起始位置:

最后,createEmbeddedStringObject 函数会把参数中传入的指针 ptr 指向的字符串,拷贝到 SDS 结构体中的字符数组,并在数组最后添加结束字符。这部分代码如下所示: memcpy(sh->buf,ptr,len); sh->buf[len] = ‘\0’;

下面这张图,也展示了 createEmbeddedStringObject 创建嵌入式字符串的过程,你可以再整体来看看。

总之,你可以记住,Redis 会通过设计实现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把 redisObject 结构体和 SDS 结构体紧凑地放置在一起。这样一来,对于不超过 44 字节的字符串来说,就可以避免内存碎片和两次内存分配的开销了。

而除了嵌入式字符串之外,Redis 还设计了压缩列表和整数集合,这也是两种紧凑型的内存数据结构,所以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下它们的设计思路。

压缩列表和整数集合的设计

首先你要知道,List、Hash 和 Sorted Set 这三种数据类型,都可以使用压缩列表(ziplist)来保存数据。压缩列表的函数定义和实现代码分别在 ziplist.h 和 ziplist.c 中。

不过,我们在 ziplist.h 文件中其实根本看不到压缩列表的结构体定义。这是因为压缩列表本身就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它通过使用不同的编码来保存数据。

这里为了方便理解压缩列表的设计与实现,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创建函数 ziplistNew,如下所示: unsigned char /ziplistNew(void) { //初始分配的大小 unsigned int bytes = ZIPLIST_HEADER_SIZE+ZIPLIST_END_SIZE; unsigned char /zl = zmalloc(bytes); … //将列表尾设置为ZIP_END zl[bytes-1] = ZIP_END; return zl; }

实际上,ziplistNew 函数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创建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大小为 ZIPLIST_HEADER_SIZE 和 ZIPLIST_END_SIZE 的总和,然后再把该连续空间的最后一个字节赋值为 ZIP_END,表示列表结束。

另外你要注意的是,在上面代码中定义的三个宏 ZIPLIST_HEADER_SIZE、ZIPLIST_END_SIZE 和 ZIP_END,在 ziplist.c 中也分别有定义,分别表示 ziplist 的列表头大小、列表尾大小和列表尾字节内容,如下所示。

//ziplist的列表头大小,包括2个32 bits整数和1个16bits整数,分别表示压缩列表的总字节数,列表最后一个元素的离列表头的偏移,以及列表中的元素个数 //ziplist的列表头大小,包括2个32 bits整数和1个16bits整数,分别表示压缩列表的总字节数,列表最后一个元素的离列表头的偏移,以及列表中的元素个数 /#define ZIPLIST_HEADER_SIZE (sizeof(uint32_t)/*2+sizeof(uint16_t)) //ziplist的列表尾大小,包括1个8 bits整数,表示列表结束。 /#define ZIPLIST_END_SIZE (sizeof(uint8_t)) //ziplist的列表尾字节内容 /#define ZIP_END 255

那么,在创建一个新的 ziplist 后,该列表的内存布局就如下图所示。注意,此时列表中还没有实际的数据。

然后,当我们往 ziplist 中插入数据时,ziplist 就会根据数据是字符串还是整数,以及它们的大小进行不同的编码。这种根据数据大小进行相应编码的设计思想,正是 Redis 为了节省内存而采用的。

那么,ziplist 是如何进行编码呢?要学习编码的实现,我们要先了解 ziplist 中列表项的结构。

ziplist 列表项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前一项的长度(prevlen)当前项长度信息的编码结果(encoding),以及当前项的实际数据(data)。下面的图展示了列表项的结构(图中除列表项之外的内容分别是 ziplist 内存空间的起始和尾部)。

实际上,所谓的编码技术,就是指用不同数量的字节来表示保存的信息。在 ziplist 中,编码技术主要应用在列表项中的 prevlen 和 encoding 这两个元数据上。而当前项的实际数据 data,则正常用整数或是字符串来表示。

所以这里,我们就先来看下 prevlen 的编码设计。ziplist 中会包含多个列表项,每个列表项都是紧挨着彼此存放的,如下图所示。

而为了方便查找,每个列表项中都会记录前一项的长度。因为每个列表项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如果使用相同的字节大小来记录 prevlen,就会造成内存空间浪费。

我给你举个例子,假设我们统一使用 4 字节记录 prevlen,如果前一个列表项只是一个字符串“redis”,长度为 5 个字节,那么我们用 1 个字节(8 bits)就能表示 256 字节长度(2 的 8 次方等于 256)的字符串了。此时,prevlen 用 4 字节记录,其中就有 3 字节是浪费掉了。

好,我们再回过头来看,ziplist 在对 prevlen 编码时,会先调用 zipStorePrevEntryLength 函数,用于判断前一个列表项是否小于 254 字节。如果是的话,那么 prevlen 就使用 1 字节表示;否则,zipStorePrevEntryLength 函数就调用 zipStorePrevEntryLengthLarge 函数进一步编码。这部分代码如下所示: //判断prevlen的长度是否小于ZIP_BIG_PREVLEN,ZIP_BIG_PREVLEN等于254 if (len < ZIP_BIG_PREVLEN) { //如果小于254字节,那么返回prevlen为1字节 p[0] = len; return 1; } else { //否则,调用zipStorePrevEntryLengthLarge进行编码 return zipStorePrevEntryLengthLarge(p,len); }

也就是说,zipStorePrevEntryLengthLarge 函数会先将 prevlen 的第 1 字节设置为 254,然后使用内存拷贝函数 memcpy,将前一个列表项的长度值拷贝至 prevlen 的第 2 至第 5 字节。最后,zipStorePrevEntryLengthLarge 函数返回 prevlen 的大小,为 5 字节。

if (p != NULL) { //将prevlen的第1字节设置为ZIP_BIG_PREVLEN,即254 p[0] = ZIP_BIG_PREVLEN; //将前一个列表项的长度值拷贝至prevlen的第2至第5字节,其中sizeof(len)的值为4 memcpy(p+1,&len,sizeof(len)); … } //返回prevlen的大小,为5字节 return 1+sizeof(len);

好,在了解了 prevlen 使用 1 字节和 5 字节两种编码方式后,我们再来学习下 encoding 的编码方法

我们知道,一个列表项的实际数据,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字符串。整数可以是 16、32、64 等字节长度,同时字符串的长度也可以大小不一。

所以,ziplist 在 zipStoreEntryEncoding 函数中,针对整数和字符串,就分别使用了不同字节长度的编码结果。下面的代码展示了 zipStoreEntryEncoding 函数的部分代码,你可以看到当数据是不同长度字符串或是整数时,编码结果的长度 len 大小不同。 //默认编码结果是1字节 unsigned char len = 1; //如果是字符串数据 if (ZIP_IS_STR(encoding)) { //字符串长度小于等于63字节(16进制为0x3f) if (rawlen <= 0x3f) { //默认编码结果是1字节 … } //字符串长度小于等于16383字节(16进制为0x3fff) else if (rawlen <= 0x3fff) { //编码结果是2字节 len += 1; … } //字符串长度大于16383字节 else { //编码结果是5字节 len += 4; … } } else { //* 如果数据是整数,编码结果是1字节/*/ if (!p) return len; … }

简而言之,针对不同长度的数据,使用不同大小的元数据信息(prevlen 和 encoding),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节省内存开销。当然,除了 ziplist 之外,Redis 还设计了一个内存友好的数据结构,这就是整数集合(intset),它是作为底层结构来实现 Set 数据类型的。

和 SDS 嵌入式字符串、ziplist 类似,整数集合也是一块连续的内存空间,这一点我们从整数集合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到。intset.h 和 intset.c 分别包括了整数集合的定义和实现。

下面的代码展示了 intset 的结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整数集合结构体中记录数据的部分,就是一个 int8_t 类型的整数数组 contents。从内存使用的角度来看,整数数组就是一块连续内存空间,所以这样就避免了内存碎片,并提升了内存使用效率。 typedef struct intset { uint32_t encoding; uint32_t length; int8_t contents[]; } intset;

好了,到这里,我们就已经了解了 Redis 针对内存开销所做的数据结构优化,分别是 SDS 嵌入式字符串、压缩列表和整数集合。

而除了对数据结构做优化,Redis 在数据访问上,也会尽量节省内存开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下。

节省内存的数据访问

我们知道,在 Redis 实例运行时,有些数据是会被经常访问的,比如常见的整数,Redis 协议中常见的回复信息,包括操作成功(“OK”字符串)、操作失败(ERR),以及常见的报错信息。

所以,为了避免在内存中反复创建这些经常被访问的数据,Redis 就采用了共享对象的设计思想。这个设计思想很简单,就是把这些常用数据创建为共享对象,当上层应用需要访问它们时,直接读取就行。

现在我们就来做个假设。有 1000 个客户端,都要保存“3”这个整数。如果 Redis 为每个客户端,都创建了一个值为 3 的 redisObject,那么内存中就会有大量的冗余。而使用了共享对象方法后,Redis 在内存中只用保存一个 3 的 redisObject 就行,这样就有效节省了内存空间。

以下代码展示的是 server.c 文件中,创建共享对象的函数 createSharedObjects,你可以看下。 void createSharedObjects(void) { … //常见回复信息 shared.ok = createObject(OBJ_STRING,sdsnew(“+OK\r\n”)); shared.err = createObject(OBJ_STRING,sdsnew(“-ERR\r\n”)); … //常见报错信息 shared.nokeyerr = createObject(OBJ_STRING,sdsnew(“-ERR no such key\r\n”)); shared.syntaxerr = createObject(OBJ_STRING,sdsnew(“-ERR syntax error\r\n”)); //0到9999的整数 for (j = 0; j < OBJ_SHARED_INTEGERS; j++) { shared.integers[j] = makeObjectShared(createObject(OBJ_STRING,(void/*)(long)j)); … } … }

小结

降低内存开销,对于 Redis 这样的内存数据库来说非常重要。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 Redis 用于优化内存使用效率的两种方法:内存优化的数据结构设计和节省内存的共享数据访问。

那么,对于实现数据结构来说,如果想要节省内存,Redis 就给我们提供了两个优秀的设计思想:一个是使用连续的内存空间,避免内存碎片开销;二个是针对不同长度的数据,采用不同大小的元数据,以避免使用统一大小的元数据,造成内存空间的浪费。

另外在数据访问方面,你也要知道,使用共享对象其实可以避免重复创建冗余的数据,从而也可以有效地节省内存空间。不过,共享对象主要适用于只读场景,如果一个字符串被反复地修改,就无法被多个请求共享访问了。所以这一点,你在应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下。

每课一问

SDS 判断是否使用嵌入式字符串的条件是 44 字节,你知道为什么是 44 字节吗?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思考过程,我们一起交流讨论。如果觉得有收获,也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参考资料

https://learn.lianglianglee.com/%e4%b8%93%e6%a0%8f/Redis%20%e6%ba%90%e7%a0%81%e5%89%96%e6%9e%90%e4%b8%8e%e5%ae%9e%e6%88%98/04%20%20%e5%86%85%e5%ad%98%e5%8f%8b%e5%a5%bd%e7%9a%84%e6%95%b0%e6%8d%ae%e7%bb%93%e6%9e%84%e8%af%a5%e5%a6%82%e4%bd%95%e7%bb%86%e5%8c%96%e8%ae%be%e8%ae%a1%ef%bc%9f.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