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大表Join小表:广播变量容不下小表怎么办? 你好,我是吴磊。

在数据分析领域,大表Join小表的场景非常普遍。不过,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通常来说,大表与小表尺寸相差3倍以上,我们就将其归类为“大表Join小表”的计算场景。因此,大表Join小表,仅仅意味着参与关联的两张表尺寸悬殊。

对于大表Join小表这种场景,我们应该优先考虑BHJ,它是Spark支持的5种Join策略中执行效率最高的。BHJ处理大表Join小表时的前提条件是,广播变量能够容纳小表的全量数据。但是,如果小表的数据量超过广播阈值,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今天这一讲,我们就结合3个真实的业务案例,来聊一聊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虽然这3个案例不可能覆盖“大表Join小表”场景中的所有情况,但是,分析并汇总案例的应对策略和解决办法,有利于我们在调优的过程中开阔思路、发散思维,从而避免陷入“面对问题无所适从”的窘境。

案例1:Join Key远大于Payload

在第一个案例中,大表100GB、小表10GB,它们全都远超广播变量阈值(默认10MB)。因为小表的尺寸已经超过8GB,在大于8GB的数据集上创建广播变量,Spark会直接抛出异常,中断任务执行,所以Spark是没有办法应用BHJ机制的。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先别急,我们来看看这个案例的业务需求。

这个案例来源于计算广告业务中的流量预测,流量指的是系统中一段时间内不同类型用户的访问量。这里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系统”,第二个是“一段时间”,第三个是“用户类型”。时间粒度好理解,就是以小时为单位去统计流量。用户类型指的是采用不同的维度来刻画用户,比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地理位置。系统指的是流量来源,比如平台、站点、频道、媒体域名。

在系统和用户的维度组合之下,流量被细分为数以百万计的不同“种类”。比如,来自XX平台XX站点的在校大学生的访问量,或是来自XX媒体XX频道25-45岁女性的访问量等等。

我们知道,流量预测本身是个时序问题,它和股价预测类似,都是基于历史、去预测未来。在我们的案例中,为了预测上百万种不同的流量,咱们得先为每种流量生成时序序列,然后再把这些时序序列喂给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模型训练。

统计流量的数据源是线上的访问日志,它记录了哪类用户在什么时间访问了哪些站点。要知道,我们要构建的,是以小时为单位的时序序列,但由于流量的切割粒度非常细致,因此有些种类的流量不是每个小时都有访问量的,如下图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24小时中,某种流量仅在20-24点这5个时段有数据记录,其他时段无记录,也就是流量为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用“零”去补齐缺失时段的序列值。那么我们该怎么补呢?

因为业务需求是填补缺失值,所以在实现层面,我们不妨先构建出完整的全零序列,然后以系统、用户和时间这些维度组合为粒度,用统计流量去替换全零序列中相应位置的“零流量”。这个思路描述起来比较复杂,用图来理解会更直观、更轻松一些。

首先,我们生成一张全零流量表,如图中左侧的“负样本表”所示。这张表的主键是划分流量种类的各种维度,如性别、年龄、平台、站点、小时时段等等。表的Payload只有一列,也即访问量,在生成“负样本表”的时候,这一列全部置零。

然后,我们以同样的维度组合统计日志中的访问量,就可以得到图中右侧的“正样本表”。不难发现,两张表的Schema完全一致,要想获得完整的时序序列,我们只需要把外表以“左连接(Left Outer Join)”的形式和内表做关联就好了。具体的查询语句如下: //左连接查询语句 select t1.gender, t1.age, t1.city, t1.platform, t1.site, t1.hour, coalesce(t2.access, t1.access) as access from t1 left join t2 on t1.gender = t2.gender and t1.age = t2.age and t1.city = t2.city and t1.platform = t2.platform and t1.site = t2.site and t1.hour = t2.hour

使用左连接的方式,我们刚好可以用内表中的访问量替换外表中的零流量,两表关联的结果正是我们想要的时序序列。“正样本表”来自访问日志,只包含那些存在流量的时段,而“负样本表”是生成表,它包含了所有的时段。因此,在数据体量上,负样本表远大于正样本表,这是一个典型的“大表Join小表”场景。尽管小表(10GB)与大表(100GB)相比,在尺寸上相差一个数量级,但两者的体量都不满足BHJ的先决条件。因此,Spark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SMJ(Shuffle Sort Merge Join)的实现方式。

我们知道,SMJ机制会引入Shuffle,将上百GB的数据在全网分发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那么,根据“能省则省”的开发原则,我们有没有可能“省去”这里的Shuffle呢?要想省去Shuffle,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SMJ转化成BHJ。你可能会说:“都说了好几遍了,小表的尺寸10GB远超广播阈值,我们还能怎么转化呢?”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先来反思,关联这两张表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以维度组合(Join Keys)为基准,用内表的访问量替换掉外表的零值。那么,这两张表有哪些特点呢?首先,两张表的Schema完全一致。其次,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尺寸上,两张表的Join Keys都远大于Payload。那么问题来了,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要用那么多、那么长的Join Keys做关联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上一讲,我们介绍过Hash Join的实现原理,在Build阶段,Hash Join使用哈希算法生成哈希表。在Probe阶段,哈希表一方面可以提供O(1)的查找效率,另一方面,在查找过程中,Hash Keys之间的对比远比Join Keys之间的对比要高效得多。受此启发,我们为什么不能计算Join Keys的哈希值,然后把生成的哈希值当作是新的Join Key呢?

我们完全可以基于现有的Join Keys去生成一个全新的数据列,它可以叫“Hash Key”。生成的方法分两步:

  • 把所有Join Keys拼接在一起,把性别、年龄、一直到小时拼接成一个字符串,如图中步骤1、3所示
  • 使用哈希算法(如MD5或SHA256)对拼接后的字符串做哈希运算,得到哈希值即为“Hash Key”,如上图步骤2、4所示

在两张表上,我们都进行这样的操作。如此一来,在做左连接的时候,为了把主键一致的记录关联在一起,我们不必再使用数量众多、冗长的原始Join Keys,用单一的生成列Hash Key就可以了。相应地,SQL查询语句也变成了如下的样子。 //调整后的左连接查询语句 select t1.gender, t1.age, t1.city, t1.platform, t1.site, t1.hour, coalesce(t2.access, t1.access) as access from t1 left join t2 on t1.hash_key = t2. hash_key

添加了这一列之后,我们就可以把内表,也就是“正样本表”中所有的Join Keys清除掉,大幅缩减内表的存储空间,上图中的步骤5演示了这个过程。当内表缩减到足以放进广播变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SMJ转化为BHJ,从而把SMJ中的Shuffle环节彻底省掉。

这样一来,清除掉Join Keys的内表的存储大小就变成了1.5GB。对于这样的存储量级,我们完全可以使用配置项或是强制广播的方式,来完成Shuffle Join到Broadcast Join的转化,具体的转化方法你可以参考广播变量那一讲(第13讲)。

案例1说到这里,其实已经基本解决了,不过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需要我们特别注意。案例1优化的关键在于,先用Hash Key取代Join Keys,再清除内表冗余数据。Hash Key实际上是Join Keys拼接之后的哈希值。既然存在哈希运算,我们就必须要考虑哈希冲突的问题。

哈希冲突我们都很熟悉,它指的就是不同的数据源经过哈希运算之后,得到的哈希值相同。在案例1当中,如果我们为了优化引入的哈希计算出现了哈希冲突,就会破坏原有的关联关系。比如,本来两个不相等的Join Keys,因为哈希值恰巧相同而被关联到了一起。显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消除哈希冲突隐患的方法其实很多,比如“二次哈希”,也就是我们用两种哈希算法来生成Hash Key数据列。两条不同的数据记录在两种不同哈希算法运算下的结果完全相同,这种概率几乎为零。

案例2:过滤条件的Selectivity较高

除了Join Keys远大于Payload的情况会导致我们无法选择BHJ,还有一种情况是过滤条件的Selectivity较高。这个案例来源于电子商务场景,在星型(Start Schema)数仓中,我们有两张表,一张是订单表orders,另一张是用户表users。订单表是事实表(Fact),而用户表是维度表(Dimension)。

这个案例的业务需求很简单,是统计所有头部用户贡献的营业额,并按照营业额倒序排序。订单表和用户表的Schema如下表所示。 // 订单表orders关键字段 userId, Int itemId, Int price, Float quantity, Int // 用户表users关键字段 id, Int name, String type, String //枚举值,分为头部用户和长尾用户

给定上述数据表,我们只需把两张表做内关联,然后分组、聚合、排序,就可以实现业务逻辑,具体的查询语句如下所示。

//查询语句 select (orders.price /* order.quantity) as revenue, users.name from orders inner join users on orders.userId = users.id where users.type = ‘Head User’ group by users.name order by revenue desc

在这个案例中,事实表的存储容量在TB量级,维度表是20GB左右,也都超过了广播阈值。其实,这样的关联场景在电子商务、计算广告以及推荐搜索领域都很常见。

对于两张表都远超广播阈值的关联场景来说,如果我们不做任何调优的,Spark就会选择SMJ策略计算。在10台C5.4xlarge AWS EC2的分布式环境中,SMJ要花费将近5个小时才完成两张表的关联计算。这样的执行效率,我们肯定无法接受,但我们又能做哪些优化呢?你不妨先花上两分钟去想一想,然后再来一起跟我去分析。

仔细观察上面的查询语句,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星型查询,也就是事实表与维度表关联,且维表带过滤条件。维表上的过滤条件是users.type = ‘Head User’,即只选取头部用户。而通常来说,相比普通用户,头部用户的占比很低。换句话说,这个过滤条件的选择性(Selectivity)很高,它可以帮助你过滤掉大部分的维表数据。在我们的案例中,由于头部用户占比不超过千分之一,因此过滤后的维表尺寸很小,放进广播变量绰绰有余。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到AQE了,我们知道AQE允许Spark SQL在运行时动态地调整Join策略。我们刚好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把最初制定的SMJ策略转化为BHJ策略(千万别忘了,AQE默认是关闭的,要想利用它提供的特性,我们得先把spark.sql.adaptive.enabled配置项打开)。

不过,即便过滤条件的选择性很高,在千分之一左右,过滤之后的维表还是有20MB大小,这个尺寸还是超过了默认值广播阈值10MB。因此,我们还需要把广播阈值spark.sql.autoBroadcastJoinThreshold调高一些,比如1GB,AQE才会把SMJ降级为BHJ。做了这些调优之后,在同样的集群规模下,作业的端到端执行时间从之前的5个小时缩减为30分钟。

让作业的执行性能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之后,我们的调优就结束了吗?在调优的本质那一讲,我们一再强调,随着木桶短板的此消彼长,调优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因循瓶颈的变化,动态地切换调优方法,去追求一种所有木板齐平、没有瓶颈的状态。

那么,当我们用动态Join策略,把SMJ策略中Shuffle引入的海量数据分发这块短板补齐之后,还有没有“新晋”的短板需要修理呢?

对于案例中的这种星型关联,我们还可以利用DPP机制来减少事实表的扫描量,进一步减少I/O开销、提升性能。和AQE不同,DPP并不需要开发者特别设置些什么,只要满足条件,DPP机制会自动触发。

但是想要使用DPP做优化,还有3个先决条件需要满足:

  • DPP仅支持等值Joins,不支持大于或者小于这种不等值关联关系
  • 维表过滤之后的数据集,必须要小于广播阈值,因此开发者要注意调整配置项spark.sql.autoBroadcastJoinThreshold
  • 事实表必须是分区表,且分区字段(可以是多个)必须包含Join Key

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出查询满足前两个条件,满足第一个条件很好理解。满足第二个条件是因为,经过第一步AQE的优化之后,广播阈值足够大,足以容纳过滤之后的维表。那么,要想利用DPP机制,我们必须要让orders成为分区表,也就是做两件事情:

  • 创建一张新的订单表orders_new,并指定userId为分区键
  • 把原订单表orders的全部数据,灌进这张新的订单表orders_new //查询语句 select (orders_new.price /* orders_new.quantity) as revenue, users.name from orders_new inner join users on orders_new.userId = users.id where users.type = ‘Head User’ group by users.name order by revenue desc

用orders_new表替换orders表之后,在同样的分布式环境下,查询时间就从30分钟进一步缩短到了15分钟。

你可能会说:“为了利用DPP,重新建表、灌表,这样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啊!这不是相当于把运行时间从查询转嫁到建表、灌数了吗?”你说的没错,确实是这么回事。如果为了查询效果,临时再去修改表结构、迁移数据确实划不来,属于“临时抱佛脚”。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DPP,在做数仓规划的时候,开发者就应该结合常用查询与典型场景,提前做好表结构的设计,这至少包括Schema、分区键、存储格式等等。

案例3:小表数据分布均匀

在上面的两个案例中,我们都是遵循“能省则省”的开发原则,想方设法地把Shuffle Joins切换为Broadcast Joins,从而消除Shuffle。但是,总有那么一些“顽固”的场景,无论我们怎么优化,也没办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对于这些“顽固分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知道,如果关联场景不满足BHJ条件,Spark SQL会优先选择SMJ策略完成关联计算。但是在上一讲我们说到,当参与Join的两张表尺寸相差悬殊且小表数据分布均匀的时候,SHJ往往比SMJ的执行效率更高。原因很简单,小表构建哈希表的开销要小于两张表排序的开销。

我们还是以上一个案例的查询为例,不过呢,这次我们把维表的过滤条件去掉,去统计所有用户贡献的营业额。在10台C5.4xlarge AWS EC2的分布式环境中,去掉过滤条件的SMJ花费了将近7个小时才完成两张表的关联计算。 //查询语句 select (orders.price /* order.quantity) as revenue, users.name from orders inner join users on orders.userId = users.id group by users.name order by revenue desc

由于维表的查询条件不复存在,因此案例2中的两个优化方法,也就是AQE Join策略调整和DPP机制,也都失去了生效的前提。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使用Join Hints来强制Spark SQL去选择SHJ策略进行关联计算,调整后的查询语句如下表所示。

//添加Join hints之后的查询语句 select //+ shuffle_hash(orders) // (orders.price /* order.quantity) as revenue, users.name from orders inner join users on orders.userId = users.id group by users.name order by revenue desc

将Join策略调整为SHJ之后,在同样的集群规模下,作业的端到端执行时间从之前的7个小时缩减到5个小时,相比调优前,我们获得了将近30%的性能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SHJ要想成功地完成计算、不抛OOM异常,需要保证小表的每个数据分片都能放进内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求小表的数据分布必须是均匀的。如果小表存在数据倾斜的问题,那么倾斜分区的OOM将会是一个大概率事件,SHJ的计算也会因此而中断。

小结

今天这一讲,我们从3个案例出发,探讨并解锁了不同场景下“大表Join小表”的优化思路和应对方法。

首先,我们定义了什么是“大表Join小表”。一般来说,参与Join的两张表在尺寸上相差3倍以上,就可以看作是“大表Join小表”的计算场景。

其次,我们讲了3个大表Join小表场景下,无法选择BHJ的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Join Keys远大于Payload的数据关联,我们可以使用映射方法(如哈希运算),用较短的字符串来替换超长的Join Keys,从而大幅缩减小表的存储空间。如果缩减后的小表,足以放进广播变量,我们就可以将SMJ转换为BHJ,=来消除繁重的Shuffle计算。需要注意的是,映射方法要能够有效地避免“映射冲突”的问题,避免出现不同的Join Keys被映射成同一个数值。

第二个案例是,如果小表携带过滤条件,且过滤条件的选择性很高,我们可以通过开启AQE的Join策略调整特性,在运行时把SMJ转换为BHJ,从而大幅提升执行性能。这里有两点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一是,为了能够成功完成转换,我们需要确保过滤之后的维表尺寸小于广播阈值;二是,如果大表本身是按照Join Keys进行分区的话,那么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DPP机制,来进一步缩减大表扫描的I/O开销,从而提升性能。

第三个案例是,如果小表不带过滤条件,且尺寸远超广播阈值。如果小表本身的数据分布比较均匀,我们可以考虑使用Join hints强行要求Spark SQL在运行时选择SHJ关联策略。一般来说,在“大表Join小表”的场景中,相比SMJ,SHJ的执行效率会更好一些。背后的原因在于,小表构建哈希表的开销,要小于两张表排序的开销。

每日一练

  • 对于案例1,我们的核心思路是用哈希值来替代超长的Join Keys,除了用哈希值以外,你觉得还有其他的思路或是办法,去用较短的字符串来取代超长的Join Keys吗?
  • 对于案例2,利用AQE Join策略调整和DDP机制的关键,是确保过滤后的维表小于广播阈值。你能说说,都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计算过滤后的维表大小吗?
  • 对于案例3,假设20GB的小表存在数据倾斜,强行把SMJ转化为SHJ会抛OOM异常。这个时候,你认为还有可能继续优化吗?

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思考和答案,我们下一讲见!

参考资料

https://learn.lianglianglee.com/%e4%b8%93%e6%a0%8f/Spark%e6%80%a7%e8%83%bd%e8%b0%83%e4%bc%98%e5%ae%9e%e6%88%98/27%20%e5%a4%a7%e8%a1%a8Join%e5%b0%8f%e8%a1%a8%ef%bc%9a%e5%b9%bf%e6%92%ad%e5%8f%98%e9%87%8f%e5%ae%b9%e4%b8%8d%e4%b8%8b%e5%b0%8f%e8%a1%a8%e6%80%8e%e4%b9%88%e5%8a%9e%ef%bc%9f.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