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Web 3.0时代,你的创造和收获! 你好,我是郭大治,很高兴与你在极客时间再次相遇,但这一次把这句话讲出来,意味着我们该说再见的时候到了,今天已经是这门课程的最后一节了。

这门《 Web 3.0入局攻略》,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属于极客时间中的另类,它没有给你讲一门具体的语言,也没有任何实操的内容,虽然我自己严重认同,动手能力属于Web 3.0世界中非常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但是很遗憾,这门课程在实操方面也没能提供太多的内容。

因为,在我看来,动手之前先动心,我希望先把Web 3.0的世界里已经出现的、经过理性思考可以得出的,以及在未来还会持续发挥影响的一些事实和规则讲出来,让你在开启旅程之前,手里能有一份简易的地图,以便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找到你最适合的位置。

如果你是一个Builder,在你明白了Web 3.0的世界已经有的和需要有的模块和功能之后,能不能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为Web 3.0乐高拼上一块自己喜欢的积木?

如果你是一个体验者,在了解了各种收益和收益背后的基本逻辑之后,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好奇和精力,更多地投放在不仅仅是昙花一现,而是更具价值支撑和更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领域,在Web 3.0领域里,做一个不会掉队的见证者?

但是,这一切,都要首先源于你的“相信”。源于你相信这份地图,已经凝聚了很多人的思考和实践;源于你相信这份地图,其实不仅仅代表一小部分冒险分子的财富故事,而是代表着不论是已经入局,还是尚未入局的大多数人的价值诉求;源于你站在互联网的角度,清晰地看到互联网既能为人类的生活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却同时又成为了诸多社会矛盾的根源,你相信一定有一条新的道路,能把互联网带到一个新的境界。

而Web 3.0就是这样一种尝试,一种凝聚了技术、商业、经济和社会背景思考的尝试,一种对个人和社会而言都是一种突破的尝试。

所以,在这门课程的最后,我希望把千头万绪的、关于Web 3.0的技术和生态的各种细节先放一放,而是把隐藏在15节课中,超过6万字的字里行间,最希望向你表达的一些“思想火花”,进行一次赤裸裸的告白。

你可以把前面15节课看成是关于观点的论证过程,而这节课是你的一位朋友,在和你告别的时候对你的一段“嘱咐”,只不过这个朋友是因为Web 3.0这个话题认识的,尽管你们的话题不设限制,但始终没有离开Web 3.0太远。如果你想详细了解究竟,你可以再倒回来,再去查看前面各节课的内容,在那里,你可以找到支撑这些“嘱咐”的各种思考。

好的,我的告白开始了!

第一,不要把习以为常看成理所当然!

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电灯的故事。我们知道,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因为爱迪生的发明(或者说是改良),人类有了电灯、留声机、电影的摄像机和放映机,特别是电灯的发明,使人类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光源,并因此打破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

但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之后,并没有直接就能让电灯走进千家万户,而仅仅是把电灯变成了少数贵族或者富豪才能拥有的奢侈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当时只有发电机,没有输送电力的配电网络,所有家庭要想使用电灯的话,必须自备一台小型的燃油发动机,一个小小的灯泡,必须由一台独立的发电机供电才能点亮黑夜。

而再后来,来自赛尔维亚的另一位科学家特斯拉,发明了交流输电系统之后,才让电灯真正走入寻常百姓的家庭。

这个故事呢,我主要是想说明,一项伟大的发明真正走进人类的生活,需要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突破,以推动新的发明的诞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升级,以便使新的发明在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层面,具备现实的可行性。

那么,当下的互联网与没有配电网络支持的电灯,是何其相似。互联网对于人类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已经清晰可见,但使用互联网带来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显然还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我们不能把自己习以为常的模式看成是理所当然,Web 3.0已经通过真实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其对互联网升级改造的可能性。

Web 3.0不是趋势,是现实!

第二,结果上看选择大于努力,但需要基于理性做出选择!

很多人都愿意说,选择大于努力,当然从结果上看,确实是这样的,一个方向都没有选对的人,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太可能达到预想的目标。而一个站在风口上的人,不论自己怎么扭捏,都会被风力吹上云霄。但问题,是如何站在风口之上?

我们不能把对于风口的选择看成是“扔骰子”,把自己的命运建立在一种完全随机的选择之上;也不能完全“听忽悠”做出自己的选择,别人的故事搬到自己身上,是不是还能重复上演?所以说,相信选择大于努力的人,更需要理性选择!

那么,Web 3.0作为一场已经开启的互联网革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它能够给创业团队提供大量的机会?

在我看来,一方面,Web 2.0归属于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经济红利,将会按照功能上的分层组合进行重新分配,具有相同的或者类似功能的协议,将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实现更大的网络效应,更多的属性不同且功能更加丰富的协议,将会获得进入服务链条、参与利益分配的机会,这对于各种创业团队来说,无疑是一种现实而巨大的机会。

另一方面,在Web 3.0模式下,各种协议不再可能通过某种资源的垄断,特别是数据资源的垄断,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只有通过功能的提升和优化,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并实现更大的利益。这对创业团队来说,就是处在基本一致的相同起跑线上,是一种更加公平的创业环境。

此外,基于智能合约的组合可以实现更加精细化的激励制度,这种激励制度会对所有已经加入互联网生态的团队和个人,提供更加直接的激励,进而对创业团队实现运营方面的资金平衡,产生积极影响。

所以说,Web 3.0的机会不是凭感觉想象出来的,而是根据产业逻辑的思考分析得出的。

第三,新的叙事需要构建全新的逻辑,在全新的逻辑中重新定位才能获得新的机会!

这一点,我们从一段历史往事说起。你一定知道,英国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发源地,英国曾经因为其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和贸易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而全球海洋运输线的拓展,对于英国全球贸易链的建立,就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知道,引领欧洲走出大西洋,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并不是英国,而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比如,哥伦布是在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的资助下,才启程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行,而全世界第一个实现环球旅行的是葡萄牙人麦哲伦。那么,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并没有因此而建成自己的全球贸易链,但英国最终却能凭借西班牙和葡萄牙开拓的航线,成就了自己全球贸易霸主的地位?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把海洋看成是从欧洲大陆迈向其他大陆的障碍,只有跨越这个障碍,才可以获得其他大陆的金银和财富。历史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在踏上中、南美新大陆之后,一方面忙着和当地的土著抢地盘,一方面又忙着把从当地掠夺的黄金、白银运回欧洲,海洋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拦在财富之路上的“障碍”,对于这个“障碍”,最好的结果就是实现跨越。这种以掠夺陆地财富为核心的思路,是一种典型的“陆权思想”。

但是,对于英国来说,就没那么“幸运”了,等英国走出去的时候,最富饶、最容易到达或者最方便掠夺的土地,已经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得差不多了。英国只能就近占领一些处于大陆边缘,但是距离大洋航线又比较近的“弹丸之地”,比如,新加坡、中国香港以及南美最南端的马岛之类的地方。

这些地方虽然没有丰富的物产,但是对于贸易航线的建立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些“弹丸之地”的串联,英国人可以在广阔无垠的蔚蓝大海上,经营起自己的海上交通线,通过配备方便贩运货物的仓储设施、方便交易的市场、方便分摊风险的保险交易所,以及船只修理、物资补给和人员休整等一系列设施和服务,不仅“海上交通线”本身变成了创造财富的“海上黄金线”,英国也最早通过全球贸易,使自己变成了“世界工厂”。

英国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从这段历史中,我们看到的是,新的叙事以构建全新的逻辑为基本特征,在全新的逻辑中定位自己才能获得新的机会。Web 3.0正是为我们开启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全新叙事,在这次全新的叙事中,数据的逻辑和业务的逻辑变得同等重要,开放协作和规则透明成为全新的标准。而站在个人技能的角度,两种技能在Web 3.0时代显得非常重要。

一种是场景相关的软件开发能力。在协议无处不在,而且智能合约的效率优势不断显现的背景下,每个人能够凭借对场景的理解进行代码开发,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为,基于合约的开发,完全有可能建立全新的商业模式,让开发人员一劳永逸地“躺赚”。而且,低代码甚至无代码平台的出现,就让没有技术背景的人员,也可以方便地加入软件开发的队伍,比如做设计或者艺术创作的朋友,除了具备自己独特的美学素养之外,还要具备使用3D引擎进行设计的能力。

这种情况下,更多的人都可能因为作为Web 3.0的建设者,而获得互联网的下一次红利。

另一种是关于创新产品的体验能力。在Web 3.0世界,数据是最核心的生产要素,对于新上线的产品而言,尤其如此。

作为创新产品的体验者,我们不仅需要学习新的操作技能,完成新的体验,同时还要经历新的风险,接受代码Bug带来的各种考验。所以,产品体验往往可以获得各种奖励,甚至用户也会因为产品体验,而变成早期社区的重要成员,开启一段伴随社区成长的重要经历。站在数据的逻辑角度来看,产品体验应该获得奖励。

写在最后

好了,朋友之间的“嘱咐”也应该点到为止。如果你能有幸听到我的这段“嘱咐”的话,相信Web 3.0的种子已经留在你的内心,也相信你对于Web 3.0还有很多的好奇和问题,那么这时候,我就要对你真诚地说一声祝贺了。因为,Web 3.0的世界里,充满了值得我们几代人去探索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最缺乏的,就是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

既然你已经开始提问了,相信我吧,在Web 3.0的世界里,非凡的答案一定都源自于伟大的提问!

最后的最后,不知道你是否一直在默默认真学习,在课程即将要结束的今天,我非常希望能在留言区见到你的身影,也期待你填写下面的问卷,提出对课程的反馈与建议,听听你学习这门课程的感受和收获。

另外,课程结束也并非终点,我们也可以在留言区互动交流,也祝你享受成长,学有所成。

再见啦!

参考资料

https://learn.lianglianglee.com/%e4%b8%93%e6%a0%8f/Web%203.0%e5%85%a5%e5%b1%80%e6%94%bb%e7%95%a5/%e7%bb%93%e6%9d%9f%e8%af%ad%20Web%203.0%e6%97%b6%e4%bb%a3%ef%bc%8c%e4%bd%a0%e7%9a%84%e5%88%9b%e9%80%a0%e5%92%8c%e6%94%b6%e8%8e%b7%ef%bc%81.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