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隔离原则的定义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ISP)要求程序员尽量将臃肿庞大的接口拆分成更小的和更具体的接口,让接口中只包含客户感兴趣的方法。

2002 年罗伯特·C.马丁给“接口隔离原则”的定义是:客户端不应该被迫依赖于它不使用的方法(Clients should not be forced to depend on methods they do not use)。

该原则还有另外一个定义: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The dependency of one class to another one should depend on the smallest possible interface)。

以上两个定义的含义是:要为各个类建立它们需要的专用接口,而不要试图去建立一个很庞大的接口供所有依赖它的类去调用。

接口隔离原则和单一职责都是为了提高类的内聚性、降低它们之间的耦合性,体现了封装的思想,但两者是不同的:

  1. 单一职责原则注重的是职责,而接口隔离原则注重的是对接口依赖的隔离。

  2. 单一职责原则主要是约束类,它针对的是程序中的实现和细节;接口隔离原则主要约束接口,主要针对抽象和程序整体框架的构建。

接口隔离原则的优点

接口隔离原则是为了约束接口、降低类对接口的依赖性,遵循接口隔离原则有以下 5 个优点。

  • 将臃肿庞大的接口分解为多个粒度小的接口,可以预防外来变更的扩散,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 接口隔离提高了系统的内聚性,减少了对外交互,降低了系统的耦合性。

  • 如果接口的粒度大小定义合理,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如果定义过小,则会造成接口数量过多,使设计复杂化;如果定义太大,灵活性降低,无法提供定制服务,给整体项目带来无法预料的风险。

  • 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还能够体现对象的层次,因为可以通过接口的继承,实现对总接口的定义。

  • 能减少项目工程中的代码冗余。过大的大接口里面通常放置许多不用的方法,当实现这个接口的时候,被迫设计冗余的代码。

接口隔离原则的实现方法

在具体应用接口隔离原则时,应该根据以下几个规则来衡量。

  • 接口尽量小,但是要有限度。一个接口只服务于一个子模块或业务逻辑。

  • 为依赖接口的类定制服务。只提供调用者需要的方法,屏蔽不需要的方法。

  • 了解环境,拒绝盲从。每个项目或产品都有选定的环境因素,环境不同,接口拆分的标准就不同深入了解业务逻辑。

  • 提高内聚,减少对外交互。使接口用最少的方法去完成最多的事情。

下面以学生成绩管理程序为例介绍接口隔离原则的应用。

例子

【例1】学生成绩管理程序。

分析:学生成绩管理程序一般包含插入成绩、删除成绩、修改成绩、计算总分、计算均分、打印成绩信息、査询成绩信息等功能,如果将这些功能全部放到一个接口中显然不太合理,正确的做法是将它们分别放在输入模块、统计模块和打印模块等 3 个模块中,其类图如图 1 所示。

图1 学生成绩管理程序的类图

程序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ISP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putModule input =StuScoreList.getInputModule();
        CountModule count =StuScoreList.getCountModule();
        PrintModule print =StuScoreList.getPrintModule();
        input.insert();
        count.countTotalScore();
        print.printStuInfo();
        //print.delete();
    }
}
//输入模块接口
interface InputModule
{
    void insert();
    void delete();
    void modify();
}
//统计模块接口
interface CountModule
{
    void countTotalScore();
    void countAverage();
}
//打印模块接口
interface PrintModule
{
    void printStuInfo();
    void queryStuInfo();
}
//实现类
class StuScoreList implements InputModule,CountModule,PrintModule
{
    private StuScoreList(){}
    public static InputModule getInputModule()
    {
        return (InputModule)new StuScoreList();
    }
    public static CountModule getCountModule()
    {
        return (CountModule)new StuScoreList();
    }
    public static PrintModule getPrintModule()
    {
        return (PrintModule)new StuScoreList();
    }
    public void insert()
    {
        System.out.println("输入模块的insert()方法被调用!");
    }
    public void delete()
    {
        System.out.println("输入模块的delete()方法被调用!");
    }
    public void modify()
    {
        System.out.println("输入模块的modify()方法被调用!");
    }
    public void countTotalScore()
    {
        System.out.println("统计模块的countTotalScore()方法被调用!");
    }
    public void countAverage()
    {
        System.out.println("统计模块的countAverage()方法被调用!");
    }
    public void printStuInfo()
    {
        System.out.println("打印模块的printStuInfo()方法被调用!");
    }
    public void queryStuInfo()
    {
        System.out.println("打印模块的queryStuInfo()方法被调用!");
    }
}
  • 日志
输入模块的insert()方法被调用!
统计模块的countTotalScore()方法被调用!
打印模块的printStuInfo()方法被调用!

参考资料

S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