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o4j CQL - 关系基础

Neo4j图数据库遵循属性图模型来存储和管理其数据。

根据属性图模型,关系应该是定向的。 否则,Neo4j将抛出一个错误消息。

基于方向性,Neo4j关系被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1. 单向关系

  2. 双向关系

在以下场景中,我们可以使用Neo4j CQL CREATE命令来创建两个节点之间的关系。

这些情况适用于Uni和双向关系。

在两个现有节点之间创建无属性的关系

在两个现有节点之间创建有属性的关系

在两个新节点之间创建无属性的关系

在两个新节点之间创建有属性的关系

在具有WHERE子句的两个退出节点之间创建/不使用属性的关系

注意

我们将创建客户和CreditCard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关系

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创建了Customer和CreditCard节点。 现在我们将看到如何创建它们之间的关系

此图描述了客户与CreditCard之间的关系

客户→信用卡

这里的关系是箭头标记(→)

由于Neo4j CQL语法是以人类可读的格式。 Neo4j CQL也使用类似的箭头标记来创建两个节点之间的关系。

每个关系(→)包含两个节点

从节点

到节点

从上图中,Customer节点是“From Node”,CreditCard Node是“To Node”这种关系。

对于节点,它们是两种关系

外向关系

传入关系

从上图中,关系是到客户节点的“外向关系”,并且相同的关系是到信用卡节点的“到达关系”。

考虑下面的图。

这里我们创建了从“CreditCard”节点到“客户”节点的关系。

ref

从上面的图中,关系是“出局关系”到“信用卡”节点,并且相同的关系是“到达关系”到“客户”节点。

考虑下面的图。

我们在“CreditCard”和“Customer”节点之间创建了两个关系:一个从“CreditCard”到“Customer”。

另一个从“客户”到“信用卡”。

这意味着它是双向关系。

Neo4j - 方向关系

在Neo4j中,两个节点之间的关系是有方向性的。 它们是单向或双向的。

由于Neo4j遵循属性图数据模型,它应该只支持方向关系。

如果我们尝试创建一个没有任何方向的关系,那么Neo4j DB服务器应该抛出一个错误。

在本章中,我们将提供一个例子来证明这一点。

我们使用以下语法来创建两个节点之间的关系。

语法

CREATE (<node1-details>)-[<relationship-details>]->(<node2-details>)

这里 -

<node1-details> 是“From Node”节点详细信息

<node2-details> 是“到节点”节点详细信息

<relationship-details> 是关系详细信息

测试

CREATE (n1:Node1)-[r1:Relationship]-(n2:Node2)

会报错:

Only directed relationships are supported in CREATE (line 1, column 18 (offset: 17))
"CREATE (n1:Node1)-[r1:Relationship]-(n2:Node2)"
                  ^

Neo4j-创建没有属性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使用两个现有节点:CreditCard和Customer创建没有属性的关系。

这意味着,我们的Neo4J数据库应该有这两个节点。

我们使用CQL MATCH命令检索现有的两个节点和CQL CREATE命令,以创建它们之间的新关系。

匹配已有节点语法

MATCH (<node1-label-name>:<nodel-name>),(<node2-label-name>:<node2-name>)
CREATE  
	(<node1-label-name>)-[<relationship-label-name>:<relationship-name>{<define-properties-list>}]->(<node2-label-name>)
RETURN <relationship-label-name>

注意:

在此语法中,RETURN子句是可选的。 如果我们想立即看到结果,那么使用它。 否则,我们可以省略这个子句。

新建节点

CREATE  
   (<node1-label-name>:<node1-name>)-
   [<relationship-label-name>:<relationship-name>]->
   (<node1-label-name>:<node1-name>)
RETURN <relationship-label-name>

测试

创建一个用户

CREATE (e:Customer{name:'老马啸西风', age: 20}) 
RETURN e;

CREATE (e:Customer{name:'黑马', age: 33}) 
RETURN e

创建一个信用卡

CREATE (c:CreditCard{bankName:'中国银行', bankNo:'123456789'})
RETURN c;

CREATE (c:CreditCard{bankName:'招商银行', bankNo:'998776666'})
RETURN c;

创建关系:

MATCH (e:Customer),(cc:CreditCard) 
CREATE (e)-[r:DO_SHOPPING_WITH ]->(cc) 

这里关系名称为“DO_SHOPPING_WITH”,关系标签为“r”。

这个直接会让所有的用户,和所有的信用卡之间创建一个链接。

查询对应的关系:

MATCH (e)-[r:DO_SHOPPING_WITH ]->(cc) 
RETURN r

返回的是数据 JSON:

{
  "identity": 0,
  "start": 5,
  "end": 6,
  "type": "DO_SHOPPING_WITH",
  "properties": {

  },
  "elementId": "0",
  "startNodeElementId": "5",
  "endNodeElementId": "6"
}

有多个。

创建有属性的节点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使用两个现有节点:CreditCard和Customer创建与属性的关系。

这意味着,我们的Neo4J数据库应该有这两个节点。

我们使用CQL MATCH命令检索现有的两个节点和CQL CREATE命令,以创建它们之间的新关系。

语法:

MATCH (<node1-label-name>:<node1-name>),(<node2-label-name>:<node2-name>)
CREATE  
	(<node1-label-name>)-[<relationship-label-name>:<relationship-name>
	{<define-properties-list>}]->(<node2-label-name>)
RETURN <relationship-label-name>

注意 -

在此语法中,RETURN子句是可选的。 如果我们想立即看到结果,那么使用它。 否则,我们可以省略这个子句。

使用新节点

match 改为 create

CREATE  
	(<node1-label-name>:<node1-name>{<define-properties-list>})-
	[<relationship-label-name>:<relationship-name>{<define-properties-list>}]
	->(<node1-label-name>:<node1-name>{<define-properties-list>})
RETURN <relationship-label-name>

测试

MATCH (emp:Employee),(dept:Dept) 
CREATE (emp)-[r:JOIN{joinDate:"2023-10-25", price:8000}]->(dept) 
RETURN r

这个时候,这条边就会有对应的属性值。

<id>: 4
joinDate: 2023-10-25
price: 8000

查询关系的详细信息

我们可以使用MATCH + RETURN命令来查看单独创建或作为关系的一部分创建的节点的详细信息。

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检索参与关系的Node的详细信息。

语法

MATCH 
(<node1-label-name>)-[<relationship-label-name>:<relationship-name>]->(<node2-label-name>)
RETURN <relationship-label-name>

测试

MATCH (cust)-[r:DO_SHOPPING_WITH]->(cc) 
RETURN cust,cc

得到是节点的信息

═══════════════════════════════════╤════════════════════════════════════════════════════╕
│cust                               │cc                                                  │
╞═══════════════════════════════════╪════════════════════════════════════════════════════╡
│(:Customer {name: "老马啸西风",age: 20})│(:CreditCard {bankNo: "123456789",bankName: "中国银行"})│
├───────────────────────────────────┼────────────────────────────────────────────────────┤
│(:Customer {name: "老马啸西风",age: 20})│(:CreditCard {bankNo: "998776666",bankName: "招商银行"})│
├───────────────────────────────────┼────────────────────────────────────────────────────┤
│(:Customer {name: "黑马",age: 33})   │(:CreditCard {bankNo: "123456789",bankName: "中国银行"})│
├───────────────────────────────────┼────────────────────────────────────────────────────┤
│(:Customer {name: "黑马",age: 33})   │(:CreditCard {bankNo: "998776666",bankName: "招商银行"})│
└───────────────────────────────────┴────────────────────────────────────────────────────┘

可以把对应的 r 也一起返回:

MATCH (cust)-[r:DO_SHOPPING_WITH]->(cc) 
RETURN cust,cc, r

如下:

╒═══════════════════════════════════╤════════════════════════════════════════════════════╤═══════════════════╕
│cust                               │cc                                                  │r                  │
╞═══════════════════════════════════╪════════════════════════════════════════════════════╪═══════════════════╡
│(:Customer {name: "老马啸西风",age: 20})│(:CreditCard {bankNo: "123456789",bankName: "中国银行"})│[:DO_SHOPPING_WITH]│
├───────────────────────────────────┼────────────────────────────────────────────────────┼───────────────────┤
│(:Customer {name: "老马啸西风",age: 20})│(:CreditCard {bankNo: "998776666",bankName: "招商银行"})│[:DO_SHOPPING_WITH]│
├───────────────────────────────────┼────────────────────────────────────────────────────┼───────────────────┤
│(:Customer {name: "黑马",age: 33})   │(:CreditCard {bankNo: "123456789",bankName: "中国银行"})│[:DO_SHOPPING_WITH]│
├───────────────────────────────────┼────────────────────────────────────────────────────┼───────────────────┤
│(:Customer {name: "黑马",age: 33})   │(:CreditCard {bankNo: "998776666",bankName: "招商银行"})│[:DO_SHOPPING_WITH]│
└───────────────────────────────────┴────────────────────────────────────────────────────┴───────────────────┘

参考资料

https://www.w3cschool.cn/neo4j/neo4j_cql_relationship_basics.html

https://www.w3cschool.cn/neo4j/neo4j_directional_relationshi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