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测评开源日志采集器
日志采集是整个日志基础设施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组件之一,影响着企业内部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实时性。
采集器作为数据链路的前置环节,其可靠性、扩展性、灵活性以及资源(CPU 和内存)消耗等,往往是最被关注的核心技术点。
目前开源的日志采集器比较多。各采集器官网上关于其产品特性的描述也都比较相似,基本上都包括日志搜集、转换、路由等功能,并且无一例外都会突出其为高性能而设计。如果单纯看产品文档,其实很难在前面提到的核心技术点上得出有区分度的结论,若直接在生产环境上使用,则无疑是高压线上走钢丝。
我所在的公司作为一家通信与信息服务类公司,线上存在海量日志采集的场景,对于采集效率要求极高。
前段时间阿里将内部大规模部署的采集引擎 ilogtail 对外开源,其列举的性能数据和技术细节吸引了我的注意。
但是如果在外部社区使用,其具体的性能数据如何。
本文将 ilogtail 与其他四款广泛使用的日志采集器:filebeat(go 语言)、vector(rust 语言)、fluent-bit(c 语言)、rsyslog(c 语言)进行对比测试,重点关注他们在可靠性、采集、转换性能、以及功能上的差异。
前置说明
软件版本说明:
ilogtail(社区版 v1.1.1)、filebeat(v8.4.2)、vector(v0.24.1)、fluent-bit(v1.9.9)、rsyslog(v8)
数据源说明:
一般采集器的输入数据源都是以插件的形式提供,除了我们常见的日志文件以外,也会有其他形式,如 http、docker logs、kafka 等等。
在后文的对比中,我们的输入数据源统一采用最常见的日志文件形式,日志数据由 MockLog 程序统一生成。
可靠性对比
首先我们梳理一下各采集器产品文档中针对可靠性的承诺。
作为一个合格的采集器,实现上首先应当考虑:
在数据异步发送的过程中,若发生进程重启或进程异常退出的情况下,采集器能否沿着之前的采集点位继续运行,并保证数据完整。
经过查询各家采集器的文档,五种采集器都有不同的 checkpoint 机制实现。
在传输语义上,filebeat、vector 明确提出可以做到 At-least-Once 语义。
商业版的 ilogtail 结合服务端(loghub)针对重复数据的拒绝机制,可以做到 ExactlyOnce 语义。fluent-bit 会将查询的点位实时保存在 sqllite 中。rsyslog 实现稍微简单,仅提供指定行数保存(PersistStateInterval 控制)或进程退出时持久化中间状态到文件。
在文件唯一标识的识别上,ilogtail、vector、rsyslog 除了利用 inode 和 dev 组合标识文件外,也将文件前若干行的 hash 值作为文件指纹。针对文件轮转的两种模式:create 和 copytrucate,不同的采集器也有不同的策略,其中从文档描述看 filebeat 做得最差。但是经过实际测试对比,filebeat 的实际表现和文档描述并不一致,其针对日志轮转的场景也做了兼容实现。
在可靠性对比部分,我们放弃一些边界场景验证,如系统资源不足、sink 阻塞等。
为了比较方便的校验结果,我们采用 file to file 的形式,构建了四种常见的场景:进程正常退出、进程异常终止、日志轮转、配置在线升级,每轮都会多次比较生产和消费目录中日志文件的行数是否一致。
进程正常退出
测试描述
先启动采集器,然后启动 mock-log 将日志数据写入同一文件,采集器消费此文件将日志写入另一个文件。一段时间后,向采集进程发送 TERM 信号,再启动采集器,反复操作几次后,最后保留采集进程持续消费,结束掉 mock-log 进程。统计源日志和目标日志的行数是否一致。
其中进程 kill 的命令如下:
#!/bin/bash
ps -ef | grep -v grep | grep ilogtail | awk '{print $2}' | xargs -I {} kill -s TERM {} &
ps -ef | grep -v grep | grep vector | awk '{print $2}' | xargs -I {} kill -s TERM {} &
ps -ef | grep -v grep | grep filebeat | awk '{print $2}' | xargs -I {} kill -s TERM {} &
ps -ef | grep -v grep | grep fluent-bit| awk '{print $2}' | xargs -I {} kill -s TERM {} &
ps -ef | grep -v grep | grep rsyslogd| awk '{print $2}' | xargs -I {} kill -s TERM {} &
wait
进程正常退出时,各采集器的结果和预期全都一致。
图片 进程异常终止
先启动采集器,然后启动 mock-log 将日志数据写入同一文件,采集器消费此文件将日志写入另一个文件。
一段时间后,直接 kill 掉采集进程,再启动采集器,最后结束掉 mock-log 进程。
统计源日志和目标日志的行数是否一致。
其中 kill 进程的命令如下
#!/bin/bash
ps -ef | grep -v grep | grep ilogtail | awk '{print $2}' | xargs -I {} kill -9 {} &
ps -ef | grep -v grep | grep vector | awk '{print $2}' | xargs -I {} kill -9 {} &
ps -ef | grep -v grep | grep filebeat | awk '{print $2}' | xargs -I {} kill -9 {} &
ps -ef | grep -v grep | grep fluent-bit | awk '{print $2}' | xargs -I {} kill -9 {} &
ps -ef | grep -v grep | grep rsyslogd| awk '{print $2}' | xargs -I {} kill -9 {} &
wait
测试结果:
rsyslog 默认只会在进程正常退出时,才会将采集中间状态保存到本地文件。如果进程异常退出,由于采集点位还是上上一轮的 offset,因此会丢失上一轮的采集点位,再次重复消费上一轮数据。当然也可以通过 PersistStateInterval 参数(按采集行数持久状态)调节,但依然会出现少量重复数据。
ilogtail 社区版目前有两种 checkpoint 机制:
第一种是在配置更新、进程退出或定时器触发时,将包含 offset 的 checkpoint 写入到本地文件。对于 flusher_sls,在进程正常结束时,将内存队列中的数据写入本地磁盘文件,具体代码可以参考(附1)。对于其他 flusher 由各 flusher 实现的 stop 函数负责,stop 函数执行结束后,进程才会退出。
另一种 checkpoint 的实现,结合后端去重实现 ExactlyOnce 语义。单就客户端而言,根据 sender 的反馈设置 commit 状态位,将包含文件读偏移 offset、文件读大小的 checkpoint 写入本地存储。对于发送失败的数据,其 commit 状态是未提交,在下一次事件触发时进行采集回放。
基于前面 ilogtail 的 checkpoint 机制描述,其默认的 checkpoint 机制(前面讲述的第一种)在进程异常退出时,来不及保留 offset,部分数据处于各级处理器的内存队列中,因此会出现丢失采集点位,重复消费上一轮数据的情况。 fluent-bit 在这一块做的最好,多次测试下数据均一致。研究 fluent-bit 的文档后发现,fluent-bit 使用 SQLite 来实现 checkpoint。用户需要配置 Tail 输入插件的 DB 参数,来实现高可靠性的 checkpoint(若不配置该参数,则每次重启都会从头读取文件)。fluent-bit 使用 sqlite 数据库,默认使用预写式日志模式(WAL)和 NORMAL 同步方法,确保 checkpoint 及时同步,更支持崩溃后状态恢复,所以能够保证进程异常退出后,下次重启时准确定位上次的采集点位。
日志轮转
1、create 模式
create 模式是日志库最常见采用的模式,比如本文中日志生成程序 mock-log 依赖的日志库 seelog 就是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需通知正在输出日志的进程或线程重新打开日志文件。
当发生日志轮转时,将当前正在输出的日志文件重命名(inode 未变),再新建一个和原日志文件同名的文件(新文件 inode 改变),后续都会写这个新文件。写日志的线程感知到变化后,会重新打开新文件,以便于重新获得新文件的 inode,继续追加写。
测试描述
先启动采集器,然后运行 file_rotate_create.sh 脚本(模拟 logrotate 的 create 模式),统计数据源目录的日志行数和 sink 目录的日志行数是否一致。
其中 file_rotate_create.sh 脚本如下:
#!/bin/bash
./mock_log -log-type=nginx -path="/home/aivin/mock/mock-log/access.log" -stdout=false -total-count=1000 -logs-per-sec=500
sleep 5
mv /home/aivin/mock/mock-log/access.log /home/aivin/mock/mock-log/access.log.0
echo "New file line" >> /home/aivin/mock/mock-log/access.log
echo "Last line" >> /home/aivin/mock/mock-log/access.log.0
2、copytrucate 模式
copytrucate 是 logrotate 使用的模式之一,这种模式会直接截断日志,无需通知写日志进程。当发生日志轮转时,把正在输出的日志拷(copy)一份出来(copy 出来的新文件 inode 改变),再清空(trucate)原来的日志(原文件 inode 未变)。因为清空文件只把文件的内容删除了,而 inode 并没改变,后续日志的输出仍然写入该文件中。此模式的优点是无需通知日志进程或线程,但会影响日志的完整性。由于 copy 和 trucate 操作是非事务的,在 trucate 步骤会删掉两个步骤间隙的日志。
测试描述
先启动采集器,然后运行 file_rotate_truncate.sh 脚本(模拟 logrotate 的 copytrucate 模式),统计数据源目录的日志行数和 sink 目录的日志行数是否一致。
其中 file_rotate_truncate.sh 脚本如下:
#!/bin/bash
./mock_log -log-type=nginx -path="/home/aivin/mock/mock-log/access.log" -stdout=false -total-count=1000 -logs-per-sec=500
sleep 5
cp /home/aivin/mock/mock-log/access.log /home/aivin/mock/mock-log/access.log.0
truncate -s 0 /home/aivin/mock/mock-log/access.log
echo "New file line" >> /home/aivin/mock/mock-log/access.log
echo "Last line" >> /home/aivin/mock/mock-log/access.log.0
测试结果:
4、轮转文件出现覆盖
先启动采集器,再启动 mock log,使其每秒生成 5000 行日志,每间隔 6 秒生成一个新的文件,预期生成 10 个文件,30 万行日志,其中 4 个文件因轮转被删除。统计 sink 目录的日志行数是否也是 30 万行。 其中 mocklog 的执行命令如下:
./mock_log -log-type=nginx -path="/home/aivin/mock/mock-log/access.log" -stdout=false -total-count=300000 -log-file-size=8850000 -log-file-count=5 -logs-per-sec=5000
测试结果都是一致的。
此轮实验的实验结果完全符合前面 create 模式的结论预期。
那如果是把前面生成文件的间隔改成 1 秒, 即每秒生成 5000 行日志,一秒生成一个文件,总共生成 5 万行,多次实验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配置热升级
测试描述
先启动采集器,然后修改配置。修改的配置有两处变动,第一是增加新的采集路径,第二是增加新的 output 方式,最后启动 mock-log 向新的采集路径写入定量的日志。
验证修改配置后的增量数据是否与预期一致。
测试结果
性能对比
为了对比大流量下的日志采集性能,这里使用的是 file to kafka 的方式。我们将所有的组件制作成镜像,在 k8s 集群上部署。测试时,会启动多个 mock log 程序的 pod,同时向双磁盘写文件。采集器同时监听映射到主机目录中的多个日志文件,实时地将日志数据异步写入到远程的 kafka。这里以 CMak 针对 topic 的监控指标 Producer Message/Sec 作为实验的结果数据,同时会观察采集进程的 cpu 和内存变化。
下面说明一下资源部署情况:
宿主机配置:24 核 92G 内存 4 个 HDD 盘
kafka镜像配置:3 Brokers,每个采集器分配独立的 topic(8 分区 2 副本)。kafka 节点以 deamon set 的形式部署在不同的宿主机上。
mock log 和采集器部署:两者打包成镜像后,部署在同一台宿主机上。mock log 会启动多个 pod,每个 pod 写独立的日志文件,并将日志文件映射到主机目录。采集器的镜像会将日志映射到镜像内部以供读取。为了提高源日志的吞吐量,mock log 会向两块独立的磁盘写日志。
如果未特别说明,各采集器的配置请参考(附2)的 filetokafka 子目录。nginx 对应单行日志、java 对应多行日志。 压测的操作顺序:先还原环境,再开启采集器,最后启动指定数量的 mock log 程序。
1、未开启资源上限
测试描述 这里的未开启资源上限指的是未设置采集器容器的 CPU 和内存资源上限。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对比采集器的能力上限。
在此环节,我们会用 mock log 生成单行 nginx 日志,模拟 10M/s,20M/s,50M/s,100M/s 不同等级流量下,对比采集器的发送速率以及 cpu、内存变化。 mock log 的公共参数如下:
-log-type=nginx -stdout=false -total-count=1000000000 -log-file-size=10000000000 -log-file-count=10
所有采集器发送 kafka 的参数统一是:snappy 压缩,ack 设置为 1(ilogtail 的flusher_kafka 社区代码不支持,这里对其进行修改)。
另外对 ilogtail,我们设置环境变量:cpu_usage_limit = 9,mem_usage_limit = 4096 测试结果 下面模拟数据的单行日志大小在 290B 左右
从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到,ilogtail 的采集速率最快,上限值也非常高,大部分场景和文件写入速度持平,资源消耗也相对偏高。
rsyslog 的采集速率其次,其资源占用一直比较平稳。而 filebeat 在采集速率和资源占用上都不占优势。
当日志的生产速率达到 40W/s 时,各个采集器均出现很明显的采集延迟,采集性能出现下降。
由于采集器和 mock 程序部署在同一个主机上,采集性能的下降也和机器的压力有关。由于数据不准确,故不作展示。
2、开启资源上限
测试描述
这里的开启资源上限指的是设置采集器容器的 CPU 和内存资源上限。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对比资源受限情况下,采集器的能力上限。
由于 ilogtail 有资源超限处理策略,最初的测试流程中没有找到比较好的参数控制资源消耗的方法,导致容器每间隔 5 分钟就会重启一次,极大影响测试稳定性。
这里我们将 ilogtail 代码中关于此策略的逻辑屏蔽掉,重新编译,让采集进程不会主动退出。
其他参数的配置和上一个环节测试一致。
在此环节中,我们会用以 20W/s 的速度模拟生成单行的 nginx 日志,分别对比采集器在 1C1G 和 2C1G 的能力上限。
测试结果
下面的测试结果是 20W/s 的日志生产速度的对比:
从测试结果看:开启资源限制后,ilogtail 的采集速率表现最好。
测试过程中,fluentbit 的 cpu 偶尔会出现上下波动,可以看到资源消耗收到自身反压的控制。
需要补充的是,1c1g 场景下,由于 ilogtail 的 kafka 插件使用的库版本过低,初始速率会比较慢,从 0 开始缓慢加速,大约在 5 分钟后达到采集速率的峰值,该问题 ilogtail 社区中已经有同学在讨论升级方案。
若将 kafka 改为 SLS,则 1c1g 场景下 ilogtail 的采集速率可以达到 50000 条以上每秒,cpu 消耗仅为 30% 左右。
多行日志
多行日志主要为了对比采集器对于复杂加工的数据转换能力。测试中的多行识别借用正则表达式匹配行首的日期时间来做到。
日志中的日期格式如下:
[2022-10-09T14:46:30.399951568+08:00]
其对应的正则表达式如下:
^\[[0-9]{4}-[0-9]{2}-[0-9a-zA-z]+:[0-9]+:[0-9]+\.[0-9]+\+[0-9]+:[0-9]+]\s
总结
通过前面的对比,相信与直接看官网文档相比,我们对各采集器的优缺点有进一步清晰的印象。
社区版的 ilogtail 性能优势明显,由于刚进入社区开源,当前的可靠性代码和 sls client 耦合在一起。
目前社区的开发计划,此工作已经在 PR 进行中,相信很快就可以解决。
此外,ilogtail 还有加速模式,采用纯 C++ 实现,效率更高,目前仅对 SLS 输出可用,后续可以期待下对接第三方系统。
rsyslog 在采集性能和稳定性上做得足够好,在追求资源和性能平衡的场景是不错的选择。fluent-bit 资源占用率低,可靠性还行,还提供基于 sql 的流式加工能力,但性能不占优势,且不支持配置自动更新,使用细节上问题也比较多。vector 和 filebeat 开源生态好,可靠性上做得也不错,也各自提供表达式语言或脚本加工的能力,不过性能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适用日志流量规模不大的场景。
目前我们线上使用的是 rsyslog,其性能和效率虽然符合需求,但是由于其渊源古老,很多功能针对 syslog 实现,代码中历史约定非常多,包袱过大。
虽然我们也缝缝补补维护一段时间,但改造的复杂度和故障风险率非常高。由于配置不支持远程管理,且针对一些定制的解析需求改造成本大,也越发变得难以维护。
在日志处理的细节以及拥抱云原生的生态上,相比 ilogtail 差距太远。
后续我们会选择 ilogtail,积极参与社区共建,一起将社区产品打磨得更加成熟。
chat
Q1-日志采集器 filebeta 的工作流程
很抱歉,截止到我2021年的知识库更新时,我并没有关于 “filebeta” 日志采集器的具体信息。
如果 “filebeta” 是在我知识库更新之后才出现的新工具,我可能还不知道它的详细工作流程。
通常情况下,日志采集器的工作流程如下:
-
数据源定义: 首先,需要定义要从哪些数据源采集日志。数据源可以是各种系统、应用程序、服务器等。对于文件日志采集,可以指定要监视的文件路径。
-
采集器配置: 配置日志采集器的参数,如采集频率、数据格式等。对于文件日志,可能需要指定文件编码、分隔符等信息。
-
日志收集: 采集器根据配置定期或实时地从指定数据源中获取日志数据。对于文件日志,采集器会监视文件变化,并在有新数据写入时将其读取。
-
数据处理: 采集到的原始日志数据可能需要进行一些预处理,如解析结构化数据、过滤掉不需要的信息等。
-
数据存储: 处理后的日志数据通常会被存储到一个中央存储库,如数据库、数据仓库或日志管理平台。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查询、分析和监控。
-
监控和报警: 一些日志采集器支持监控功能,可以设置报警规则,以便在特定条件下触发警报,帮助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存储在中央存储库中的日志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和可视化。通过使用分析工具或可视化工具,可以从日志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故障排除、性能优化等工作。
-
数据归档: 长期存储对于合规性和审计非常重要。某些日志采集器支持数据归档功能,将旧的日志数据归档到冷存储中,以释放存储空间。
请确保查阅最新的文档或资源,以获取关于 “filebeta” 日志采集器的详细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南。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Q2-如何监听文件变更呢?分别给出 java 和 go 的例子
当需要在Java和Go中监听文件变更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以下是分别使用Java和Go的示例代码来演示如何监听文件变更:
在Java中监听文件变更:
在Java中,可以使用Java的WatchService来监听文件系统的变化。
import java.nio.file.*;
public class FileWatcher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获取文件系统的WatchService
WatchService watchService = FileSystems.getDefault().newWatchService();
// 要监听的目录路径
Path directory = Paths.get("/path/to/directory");
// 注册监听事件,这里只注册了ENTRY_MODIFY事件
directory.register(watchService, StandardWatchEventKinds.ENTRY_MODIFY);
System.out.println("Watching for file changes...");
while (true) {
WatchKey key = watchService.take();
for (WatchEvent<?> event : key.pollEvents()) {
if (event.kind() == StandardWatchEventKinds.ENTRY_MODIFY) {
Path modifiedFile = (Path) event.context();
System.out.println("File modified: " + modifiedFile);
}
}
key.reset();
}
}
}
在Go中监听文件变更:
在Go中,可以使用fsnotify
库来监听文件系统的变化。确保你已经安装了这个库(通过go get github.com/fsnotify/fsnotify
)。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github.com/fsnotify/fsnotify"
"log"
)
func main() {
watcher, err := fsnotify.NewWatcher()
if err != nil {
log.Fatal(err)
}
defer watcher.Close()
// 要监听的目录路径
directory := "/path/to/directory"
err = watcher.Add(directory)
if err != nil {
log.Fatal(err)
}
fmt.Println("Watching for file changes...")
for {
select {
case event, ok := <-watcher.Events:
if !ok {
return
}
if event.Op&fsnotify.Write == fsnotify.Write {
fmt.Println("File modified:", event.Name)
}
case err, ok := <-watcher.Errors:
if !ok {
return
}
log.Println("Error:", err)
}
}
}
上述示例分别演示了如何在Java和Go中监听文件的变更。在实际使用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扩展。
Q3-监听到文件变更后,在采集的过程中,如果采集器服务挂了,如何保障重启后继续采集呢?从正确的地方
在文件变更监听和日志采集的过程中,如果采集器服务挂了,你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重启后能够继续采集并避免丢失数据。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做法:
-
数据持久化和状态记录:在监听文件变更时,将采集到的数据先进行持久化保存,可以将数据写入到本地文件、数据库或者消息队列中。同时,记录采集的状态,包括已经处理的文件、文件位置等信息,以便在重启后能够从正确的地方继续采集。
-
异常处理和恢复机制:在采集过程中,及时捕获异常情况,比如采集器服务崩溃或者与数据存储出现连接问题。在异常发生时,执行相应的恢复机制,例如关闭资源、清理现场,并在服务重新启动后自动触发数据重采集。
-
数据队列和分批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放入一个队列中,采用批量处理的方式进行数据上传和存储。如果采集器挂了,队列中的数据不会丢失,而是在采集器重新启动后继续处理队列中的数据。
-
定期状态检查和自动重启:实现一个定时的状态检查机制,如果检测到采集器服务挂了,自动触发重启操作。这可以通过监控脚本、守护进程管理工具等方式实现。
-
监控和报警:设置监控和报警系统,以便在采集器挂掉或出现异常时及时获得通知,可以手动介入处理或者自动触发恢复机制。
-
日志记录和追踪:详细记录采集器的运行日志,包括采集的文件、处理的数据等信息。这有助于后续的故障排查和数据完整性验证。
综合使用上述措施,可以在采集器服务挂了后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确保重启后能够从正确的地方继续采集。
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能需要不同的策略,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制化的实现。
Q4-大批量的日志文件,如何处理呢?使用 kafka + flink 吗
处理大批量的日志文件通常需要一套强大的数据处理架构,Kafka和Apache Flink是流行的工具,可以用来处理这类场景。下面我会解释一下如何使用Kafka和Flink来处理大批量的日志文件:
-
使用Kafka:Kafka是一个分布式流处理平台,可以用来收集、存储和传递大量的数据。你可以将日志文件写入Kafka主题,每个主题代表一类日志数据。Kafka具有高吞吐量和持久性的特点,适用于处理大批量的日志数据。
-
使用Apache Flink:Flink是一个流处理和批处理框架,可以用来处理实时和离线的数据。对于大批量的日志文件,你可以使用Flink的批处理能力进行数据清洗、转换和分析。Flink还可以从Kafka中消费数据,以实时方式处理流数据。
以下是如何使用Kafka和Flink来处理大批量的日志文件的一般步骤:
步骤 1:数据采集与Kafka集成
将日志文件通过适当的采集工具发送到Kafka主题。可以使用各种日志采集工具,如Fluentd、Logstash等。
步骤 2:Kafka主题与Flink集成
在Flink中,通过Kafka连接器来消费Kafka中的日志数据。这样,你可以实时地处理从Kafka主题中消费的日志流。
步骤 3:数据处理与分析
使用Flink的操作符来执行各种数据处理、清洗、转换和分析操作。你可以实现一系列的Flink任务来处理不同的需求,如数据清洗、日志聚合、异常检测等。
步骤 4:结果输出与存储
处理后的数据可以输出到各种目标,如数据库、文件系统、数据仓库等,以供后续的查询和分析使用。
步骤 5:故障恢复与容错性
Flink具有很好的容错性,能够处理任务失败、节点故障等情况,确保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综合使用Kafka和Flink,你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流水线,用于处理大批量的日志文件。
但要注意,配置和管理这样的架构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投入。
在选择和实施这些工具时,务必考虑你的业务需求、数据规模以及团队的技术能力。
Q5-flink 如何处理离线信息?有什么优势
Apache Flink 是一个流处理和批处理框架,它不仅可以处理实时数据流,还可以处理离线的批量数据。
Flink 对于离线信息的处理具有一些优势,下面我会介绍一下 Flink 如何处理离线信息以及其优势:
Flink 如何处理离线信息:
Flink 支持将批量数据视为特殊的流数据,这意味着你可以使用相同的 API 和处理模式来处理实时和离线数据。
具体来说,你可以使用 Flink 提供的 DataSet API 来处理离线的批量数据。
在 Flink 中,你可以使用 DataSet API 来定义批处理作业的数据流程,包括数据的转换、聚合、过滤等操作。Flink 会自动进行任务优化和并行执行,以提高批处理作业的性能。
Flink 处理离线信息的优势:
-
统一编程模型:Flink 提供了统一的编程模型,使得你可以使用相同的 API 处理实时和离线数据。这简化了开发和维护工作,减少了学习成本。
-
优化的批处理引擎:Flink 在批处理模式下同样具有优秀的性能。它执行批处理作业时会进行任务优化、并行执行、内存管理等操作,以确保高效的数据处理。
-
容错性:Flink 具有强大的容错性,能够应对任务失败和节点故障。这使得在大规模离线数据处理中,能够保障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
丰富的操作符库:Flink 提供了丰富的操作符库,可以执行多种数据处理操作,如聚合、连接、窗口操作等。这使得你能够很容易地实现复杂的数据分析任务。
-
灵活的存储和输出:Flink 支持将离线处理结果输出到各种目标,如数据库、文件系统、消息队列等。这样你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输出方式。
-
可伸缩性:Flink 的批处理引擎也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的数据集。
总的来说,Flink 作为一个统一的流处理和批处理框架,具有处理离线信息的优势,能够为你提供高性能、容错性强、灵活的离线数据处理解决方案。
Q6-日志信息,推荐存储到 ES 还是 clickhouse,为什么
选择将日志信息存储到 Elasticsearch(ES)还是 ClickHouse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和使用场景。这两个工具在存储和查询大量日志数据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下面我将对它们进行简要的比较,以帮助你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Elasticsearch (ES):
优势:
- 全文搜索和实时查询: Elasticsearch 是一个分布式搜索和分析引擎,专注于全文搜索和实时查询。如果你需要对日志数据进行全文搜索、模糊匹配和高亮显示等操作,ES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灵活的数据建模: ES允许你自由定义索引和映射,能够适应多种数据结构的日志数据。
- 可视化和分析: ES有丰富的可视化工具,如Kibana,可以帮助你轻松创建仪表盘和图表来分析日志数据。
- 扩展性: ES的分布式架构使其具有良好的横向扩展性,适用于处理大量的实时和历史日志数据。
劣势:
- 存储效率: 相对于专门的列式存储数据库,ES可能在存储效率方面稍逊一筹,因为它注重灵活性和全文搜索的能力。
ClickHouse:
优势:
- 列式存储: ClickHouse 是一个高性能的列式数据库,特别适合存储和分析大规模的时间序列数据,包括日志数据。其列式存储结构在存储效率和查询性能方面表现优异。
- 高性能聚合: ClickHouse在聚合操作上表现出色,适合进行复杂的聚合查询,例如对日志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
- 低延迟: ClickHouse的查询延迟通常很低,适用于需要快速查询大量数据的场景。
劣势:
- 不支持全文搜索: ClickHouse并不专注于全文搜索,如果你需要强调全文搜索功能,ES可能更适合。
- 较少的可视化和分析工具: 虽然ClickHouse可以通过各种BI工具进行查询和分析,但它相对于ES来说在可视化和分析方面可能稍显不足。
选择建议:
-
如果你主要关注实时全文搜索、可视化和灵活的数据建模,以及对不同结构的日志数据的查询需求,那么 Elasticsearch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如果你需要高性能的大规模数据存储、低延迟的查询和复杂聚合操作,特别是针对时间序列数据,那么 ClickHouse 是一个很好的选项。
最终的决策应该基于你的具体需求、数据量、查询模式、性能要求以及团队的技术能力。
在做决策之前,最好进行一些测试和性能评估,以确保选取的存储方案最适合你的使用场景。
Q7-列式数据库和时序数据库的介绍对比,哪个更加适合做指标计算?
列式数据库和时序数据库都有各自的特点,可以用于不同的数据处理需求,包括指标计算。
下面我会对这两种类型的数据库进行介绍和比较,以帮助你选择更适合的数据库类型用于指标计算。
列式数据库:
列式数据库以列为单位存储数据,每个列都被单独存储,这使得在分析操作时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存储效率。以下是列式数据库的特点:
-
高性能聚合: 列式数据库在聚合操作上表现出色,对于需要在大量数据上执行复杂聚合函数(如SUM、AVG、COUNT等)的指标计算非常适合。
-
存储效率: 由于数据按列存储,可以压缩相同类型的数据,从而在存储上具有较高的效率。这对于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处理是一个优势。
-
复杂查询: 列式数据库在执行复杂查询时性能较好,尤其是在需要关联多个表或执行多表连接操作时。
时序数据库:
时序数据库专门用于存储和查询时间序列数据,这种类型的数据通常是按照时间戳顺序排列的。以下是时序数据库的特点:
-
高性能时间序列查询: 时序数据库优化了时间序列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因此在处理大量时间序列数据时性能优越。
-
时间窗口分析: 时序数据库通常内置了时间窗口函数,可以方便地执行基于时间窗口的聚合和分析操作,适用于指标计算中的滑动窗口、时间段统计等。
-
存储和索引策略: 时序数据库通常会采用特定的存储和索引策略,以提高数据的插入和查询性能,尤其适用于连续的时间序列数据。
适合指标计算的选择:
-
如果你的主要需求是对大量数据进行复杂的聚合操作,例如在海量数据中计算统计指标、总和、平均值等,那么列式数据库可能更适合,因为它在聚合操作和存储效率方面表现出色。
-
如果你主要关注时间序列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尤其是需要执行基于时间窗口的计算,那么时序数据库可能更适合,因为它专门针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优化。
最终的选择应该基于你的数据特点、查询模式、性能要求和团队的技术能力。
在选择数据库类型之前,最好进行一些测试和性能评估,以确保选取的数据库能够满足你的指标计算需求。
Q8-基于日志的监控和报警,如何实现。
基于日志的监控和报警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及时发现系统的异常情况和问题。下面是一个基本的实现步骤,以及一些可能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你实现基于日志的监控和报警系统:
步骤 1:日志采集
首先,你需要将系统的日志数据采集起来,确保你可以获得关于系统运行状态的详细信息。你可以使用日志采集工具,如Logstash、Fluentd、Filebeat等,将日志数据发送到中央存储位置,如Elasticsearch、Log Management平台等。
步骤 2:日志分析
在中央存储位置中,你可以使用日志分析工具来对日志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发现潜在的问题、异常和趋势。一些常见的工具包括Elasticsearch + Kibana、Splunk等。
步骤 3:定义监控指标和规则
根据系统的性质和需求,定义监控指标和报警规则。例如,你可以定义CPU使用率超过一定阈值、错误日志出现特定关键词等作为触发报警的条件。
步骤 4:实现报警
一旦定义了报警规则,你需要实现报警机制。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完成:
-
Email/短信报警: 一些日志分析工具支持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发送报警通知。
-
集成报警工具: 将报警集成到现有的监控和报警系统中,如Prometheus、Grafana等。
-
自定义脚本: 编写自定义脚本,当报警条件满足时,触发脚本发送报警通知。
步骤 5:报警通知
当报警条件满足时,系统将触发报警通知。确保报警通知能够及时地传达到相关人员,以便他们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步骤 6:监控和反馈
持续监控报警系统的性能和准确性。根据反馈和改进意见,不断优化监控规则和报警机制。
可能的工具和技术:
- 日志采集:Logstash、Fluentd、Filebeat、Splunk Universal Forwarder等。
- 日志分析:Elasticsearch + Kibana、Splunk、Graylog等。
- 监控和报警:Prometheus、Grafana、Nagios、Zabbix等。
综合使用以上步骤和工具,你可以建立一个基于日志的监控和报警系统,帮助你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问题。请根据你的需求和环境进行适当的配置和定制。
Q9-日志的全链路监控,推荐使用什么开源工具。有哪些?详细对比下
全链路监控是指监控整个应用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的调用链路,从而帮助你识别潜在的性能问题和瓶颈。以下是一些开源的全链路监控工具,我将对它们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比较:
- Jaeger:
- Jaeger 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追踪系统,最初由Uber开发。它支持实时的调用链追踪和分析,帮助你监控应用中的微服务交互。
- 特点:支持分布式上下文追踪、高度可扩展、与OpenTracing标准兼容。
- Zipkin:
- Zipkin 是另一个流行的分布式追踪系统,它可以帮助你跟踪应用中的请求流程,了解不同组件之间的延迟和性能。
- 特点:易于部署、支持多语言、与OpenTracing标准兼容。
- OpenTelemetry:
- OpenTelemetry 是一个开源的观测框架,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和工具来生成、收集和传递观测数据,包括追踪、指标和日志。
- 特点:跨多语言、跨多种观测数据类型、与分布式环境集成。
- SkyWalking:
- Apache SkyWalking 是一个应用性能监控工具,支持全链路追踪、性能指标收集和分析。
- 特点:支持多语言、自动化仪表板、插件扩展能力。
对比:
-
数据类型: Jaeger 和 Zipkin 主要专注于分布式追踪,OpenTelemetry 则提供了更广泛的观测数据类型,包括追踪、指标和日志。SkyWalking 也提供了全链路追踪和性能指标。
-
标准兼容性: Jaeger、Zipkin 和 OpenTelemetry 都支持 OpenTracing 标准,这有助于实现多样性的技术栈集成。
-
扩展性: Jaeger、Zipkin 和 SkyWalking 都支持高度可扩展的部署,适应大规模应用的需求。
-
社区支持: Jaeger 和 Zipkin 都有较大的用户社区和活跃的开发团队。OpenTelemetry 作为标准化的观测框架,也在不断得到增强。SkyWalking 作为 Apache 项目,也受到社区支持。
-
部署和使用难度: 部署和使用的难度因工具而异,你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你技术栈和团队的工具。
在选择全链路监控工具时,你需要根据你的系统架构、技术栈、性能需求和团队技术能力来进行评估。每个工具都有其优势和限制,最好通过实际测试和实验,选择最符合你需求的工具。
Q10-上面4个工具的编程语言是什么
以下是上述四个工具的主要编程语言:
-
Jaeger: 主要使用 Go 语言开发,它的核心组件和一些后端存储适配器都是用 Go 编写的。
-
Zipkin: 主要使用 Java 语言开发,它的核心服务和组件都是基于 Java 编写的。此外,也有针对其他语言的客户端库。
-
OpenTelemetry: OpenTelemetry 不是一个具体的工具,而是一个观测框架,它涵盖多种编程语言。它支持多种主流编程语言,包括 Java、Python、Go、C#、Ruby、JavaScript 等。
-
SkyWalking: 主要使用 Java 语言开发,它的核心组件和插件大部分都是使用 Java 编写的。此外,也有针对其他语言的客户端库。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工具的核心组件可能是使用某种主要编程语言开发的,但它们通常都提供了多种编程语言的客户端库或者集成方式,以适应不同语言的应用程序。在选择工具时,你也可以考虑与你的应用程序技术栈相匹配的客户端库和集成方式。
Q11-推荐使用哪一个?为什么
选择适合你的全链路监控工具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你的应用架构、技术栈、性能需求、团队熟悉的编程语言以及工具的特点。以下是一些建议,但最终的决策应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做出:
-
如果你已经在使用某个观测框架: 如果你的组织已经在使用了 OpenTelemetry 或其他观测框架,可能最好继续使用该框架,以确保一致性和统一性。
-
如果你的应用主要使用 Java 语言: 如果你的应用程序主要是 Java 编写的,那么 Zipkin 和 SkyWalking 都是不错的选择。Zipkin 是一个成熟的项目,而 SkyWalking 也是一个活跃的 Apache 项目,两者都能够提供可靠的全链路追踪。
-
如果你的应用主要使用 Go 语言: 如果你的应用程序主要是 Go 编写的,Jaeger 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全链路追踪工具,具有很好的性能和扩展性。
-
如果你关注标准化和多语言支持: 如果你希望在多种语言和技术栈中实现一致的观测方案,OpenTelemetry 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它提供了一套标准和工具,支持多种编程语言。
-
如果你需要更强大的分析和查询能力: 如果你需要更强大的分析、查询和可视化功能,可以考虑使用 Elasticsearch + Kibana 来结合 Jaeger 或其他观测工具,这样可以得到更灵活的监控和报告。
综合来说,最适合你的全链路监控工具取决于你的特定需求和现有技术栈。
建议在选择之前,进行一些实验和测试,以确保选取的工具能够满足你的全链路监控和报警需求。
参考资料
- 第三方测评开源日志采集器
- 前置说明
- 可靠性对比
- 性能对比
- 总结
- chat
- Q1-日志采集器 filebeta 的工作流程
- Q2-如何监听文件变更呢?分别给出 java 和 go 的例子
- Q3-监听到文件变更后,在采集的过程中,如果采集器服务挂了,如何保障重启后继续采集呢?从正确的地方
- Q4-大批量的日志文件,如何处理呢?使用 kafka + flink 吗
- Q5-flink 如何处理离线信息?有什么优势
- Q6-日志信息,推荐存储到 ES 还是 clickhouse,为什么
- Q7-列式数据库和时序数据库的介绍对比,哪个更加适合做指标计算?
- Q8-基于日志的监控和报警,如何实现。
- Q9-日志的全链路监控,推荐使用什么开源工具。有哪些?详细对比下
- Q10-上面4个工具的编程语言是什么
- Q11-推荐使用哪一个?为什么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