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图

chat

详细介绍一下高可用架构中的单元化 what?

单元化是高可用架构设计中的一种关键思想,尤其在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它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可用性、容错性和扩展性。

单元化架构的核心概念是将系统按业务或功能逻辑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Unit),每个单元具备完整的业务能力,能够在独立或部分故障情况下继续提供服务。

单元化的关键特点

  1. 独立性:每个单元相对独立,可以在物理上、网络上、逻辑上隔离。这种隔离性意味着即便某个单元发生故障,其他单元不受影响。

  2. 局部化故障处理:单元化架构通过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单元,将故障影响范围限制在单个单元内,避免了故障的蔓延,提升了系统的容灾能力。

  3. 水平扩展性:由于单元是独立的,系统可以通过增加单元的数量来实现水平扩展,而不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复杂的重构。

  4. 自治性:每个单元能够完全自主运行,具备完整的业务能力,从应用层到数据库、缓存等。不同的单元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调整不同的配置、策略。

  5. 故障隔离:单元化能够帮助实现物理和逻辑上的隔离,避免某个单元的瓶颈或故障对整个系统产生广泛影响,比如避免流量高峰或数据库性能问题扩散。

单元化的架构设计

  • 单元划分:单元化架构首先要对业务或系统进行合理的划分。常见的划分方式包括按地域、按业务模块、按用户群体等。例如电商系统可以按城市或地区划分,金融系统可以按业务线划分(如支付、风控、营销等)。

  • 单元间隔离:单元之间应具备物理、网络、数据和应用的隔离。例如,单元可能会运行在不同的数据中心,使用独立的数据库和缓存实例,保证各个单元的数据互不影响。

  • 路由设计:通常需要一个路由层来将请求分发到对应的单元,常见做法是根据请求的某个特征(如用户ID、地区、业务类型等)进行路由。路由层负责将请求按照规则路由到适当的单元,并确保系统在单元故障时能够进行快速切换。

  • 全链路隔离:不仅仅是应用层,单元化还需要从网络、数据库、缓存、消息队列等所有链路进行隔离,避免某个链路上的故障影响到其他单元。

单元化与微服务架构的区别

虽然单元化和微服务架构都追求高可用、灵活扩展,但它们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场景有所不同:

  • 微服务架构:将系统按业务功能拆分为多个小服务,每个服务具备独立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存储,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协议(如HTTP/REST、gRPC等)通信。微服务架构强调的是服务的逻辑分层和拆分。

  • 单元化架构:注重的是对整个系统进行物理或逻辑的隔离。单元化的每个单元内部可能仍然使用微服务架构,但核心是在系统级别的划分和隔离,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单元化的应用场景

  1. 大规模电商系统:电商平台通常按地域或用户群体进行单元化划分,这样当某个地区的流量激增或发生系统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地区的正常运作。

  2. 金融系统:金融系统具有高可用性要求,可以通过按业务线(如支付、风控、理财)划分单元,避免一条业务线的故障影响到整个系统。

  3. 内容分发网络(CDN):CDN服务通过全球或区域性节点进行内容分发,本质上也是一种单元化架构,每个节点独立工作,提高了内容分发的稳定性和性能。

单元化的优势

  • 高可用性:单元化通过故障隔离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某个单元发生问题时,系统其余部分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 可扩展性:单元化架构通过增加单元的方式实现水平扩展,能够适应业务增长需求。

  • 业务隔离性:不同的业务线可以按需划分到不同的单元,确保彼此之间的独立性。

单元化的挑战

  • 复杂度增加:随着单元的增加,管理和运维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例如,跨单元的数据同步、全局事务管理、全局搜索等都是单元化架构面临的挑战。

  • 路由策略的优化:如何设计高效的路由机制,使请求能够被正确且快速地分发到相应的单元,是一个需要权衡性能和灵活性的难题。

  • 成本增加:每个单元需要独立的基础设施(如数据库、缓存、应用服务器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源成本。

单元化是一种重要的高可用架构设计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复杂的分布式系统。

在实现高可用的同时,它通过故障隔离和水平扩展,确保了系统的可维护性与业务的连续性。

为什么需要单元化架构?why

单元化架构是应对复杂分布式系统在高并发、大规模访问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对系统进行隔离划分,实现高可用性、故障隔离、扩展性和性能优化。

以下是为什么需要单元化架构的几个关键原因:

1. 提高系统的高可用性

在大规模系统中,任何部分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单元化通过将系统划分成多个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在发生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单元,将故障影响限制在局部,避免故障扩散,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

2. 故障隔离

分布式系统中的故障传播是一个常见问题,单点故障可能引发级联故障,导致系统整体不可用。单元化架构将系统的不同功能、用户群体、或地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的故障不会波及到其他单元,从而实现故障隔离

示例:电商平台如果没有单元化设计,支付系统崩溃可能导致整个网站的不可用。而通过单元化设计,即便支付系统某个单元出现问题,其他单元依然能够继续正常提供服务。

3. 提升扩展性

当系统需要应对大量并发请求时,单一架构会面临性能瓶颈。通过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单元,单元化架构支持系统的水平扩展。可以通过添加更多的单元来支持更大的用户规模和业务量,而不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大规模调整。

示例:当业务量增加时,只需增加新的单元来承载额外的流量,而不必大规模改动已有的架构。

4. 优化性能

单元化架构中的每个单元可以根据特定业务需求进行优化。例如,不同的单元可以有不同的缓存策略、数据库配置、服务配置等,以适应不同业务场景。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系统资源的浪费,还能提升整体性能

示例:在某些地区用户请求密集,单元化架构可以为该地区的用户专门设置一个单元,提供高效的本地服务。

5. 降低复杂度和运维风险

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大,维护一个高度耦合的整体架构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单元化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个单元可以独立维护和升级,避免了系统的整体复杂度,降低了运维的风险和难度

示例:在金融系统中,单元化可以让支付、风控等不同模块独立运维,当某个模块需要升级时,其他模块不受影响。

6. 业务隔离

对于拥有多条业务线的企业,单元化架构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线或客户群体进行划分,实现业务隔离,使得不同的业务线之间互不干扰,减少冲突。

示例:在电商平台中,营销活动和支付系统可以分别放在不同的单元里,保证促销高峰期间的支付系统不被营销活动的流量冲击。

7. 提高可维护性

单元化架构使得系统的各个部分更加自治和独立,系统开发和运维人员可以更加专注于特定单元的维护和优化。这样的设计减少了整体架构的耦合性,使得系统的可维护性大大提高。

8. 应对多样化的需求

不同的业务单元可能有不同的技术需求或要求,通过单元化架构,可以灵活地针对不同单元采用不同的技术栈或部署策略,以应对多样化的需求。这种灵活性使得系统能够在技术更新或业务需求变化时更快速地响应。

总结

单元化架构的核心需求源自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对高可用性故障隔离扩展性性能优化的强烈需求。

通过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它能够应对复杂系统在面对高并发、业务快速增长、故障处理等场景下的挑战,同时简化运维和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这使得单元化成为大规模互联网平台、高频交易系统等复杂场景下的常见架构设计。

单元化架构有什么优缺点?和常见的异地双活架构有什么区别?

单元化架构异地双活架构都是为了提升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而设计的分布式架构,但它们的目标、应用场景和设计理念有所不同。以下详细介绍单元化架构的优缺点以及它与异地双活架构的区别。

单元化架构的优缺点

优点

  1. 高可用性
    • 单元化架构通过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能有效隔离故障。即使某个单元发生故障,其他单元依然可以正常提供服务,极大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2. 故障隔离
    • 系统的故障可以限制在单个单元内,不会在全局范围内传播,从而防止系统整体的崩溃。对大型分布式系统,这种隔离性至关重要。
  3. 水平扩展性
    • 通过增加单元的数量,系统可以轻松实现水平扩展,应对业务增长的需求。每个单元可以独立扩展,而不影响整体架构的稳定性。
  4. 性能优化
    • 不同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优化,如采用不同的数据库配置、缓存策略等,这使得性能调优变得更加灵活高效。
  5. 业务隔离和灵活性
    • 各个单元可以承载不同的业务线或用户群体,实现业务的物理和逻辑隔离。每个单元的技术栈和服务配置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定制。
  6. 运维方便
    • 单元是相对独立的,运维人员可以对某个单元进行单独的升级、维护或扩展,而不影响其他单元,降低了系统整体运维的复杂性。

缺点

  1. 复杂度增加
    • 单元化架构涉及的路由策略跨单元通信数据一致性问题较为复杂,尤其在全局层面(如用户跨单元访问、全局搜索、全局统计)实现一致性时,需要额外的设计和成本。
  2. 成本上升
    • 每个单元需要独立的基础设施(如数据库、缓存、网络),这增加了硬件、软件和运维成本。尤其在单元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成本将进一步增加。
  3. 路由复杂性
    • 请求需要通过路由层分发到正确的单元,路由的设计和维护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任务。尤其当业务变化或用户迁移时,路由策略的调整可能需要较多时间和资源。
  4. 跨单元事务管理困难
    • 如果一个操作涉及多个单元,跨单元的事务一致性处理会变得非常复杂。例如,分布式事务的处理需要特殊的策略来避免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5. 全局数据一致性
    • 单元化架构中的每个单元通常拥有独立的数据存储,这使得跨单元的数据一致性(如全局统计或全局用户信息)难以保证,可能需要额外的全局协调机制。

单元化架构与异地双活架构的区别

1. 目标和应用场景

  • 单元化架构
    • 主要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可用性扩展性,通过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单元来实现故障隔离和业务分离。单元化架构更关注的是如何应对业务复杂性用户规模的增长
    •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大规模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金融系统等。这些系统通常需要应对高并发复杂的业务逻辑
  • 异地双活架构
    • 主要目的是通过在不同地理位置部署两套完整的系统,使得两个数据中心同时对外提供服务,实现地理隔离的同时,提供极高的容灾能力。即便一个数据中心完全失效,另一个数据中心可以接管所有流量。
    •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全球性的互联网公司、跨国金融机构等,需要在地理灾难(如地震、火灾等)下保持业务连续性。

2. 架构设计

  • 单元化架构
    • 将系统按业务用户群体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单元。单元之间相对独立,故障或流量波动只会影响特定单元,其他单元不受影响。
    • 单元内部可能会使用相同的基础设施,路由层负责将请求按规则分发到不同的单元。
  • 异地双活架构
    • 在不同地理位置部署两套完全独立且同步的数据中心。这两个数据中心对外提供同样的服务,并且互为备份。异地双活通常依赖于数据同步负载均衡技术。
    • 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同步、事务一致性管理是异地双活架构的重点和难点。

3. 故障处理

  • 单元化架构
    • 当一个单元故障时,其他单元依然可以正常运行,避免系统整体不可用。需要通过负载均衡或路由机制将流量引导到正常运行的单元。
  • 异地双活架构
    • 当一个数据中心出现故障时,另一个数据中心立即接管所有的流量,实现无缝切换,对外表现为业务持续可用

4. 数据一致性

  • 单元化架构
    • 单元之间通常使用独立的数据存储,跨单元的数据一致性是一个挑战,尤其在全局事务和全局数据同步方面,需要额外的协调机制。
  • 异地双活架构
    • 由于数据中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数据同步是架构的核心问题。通常会依赖数据库复制、分布式事务等技术来确保数据在不同数据中心间的一致性。

5. 扩展性

  • 单元化架构
    • 可以通过增加单元的数量轻松实现水平扩展,非常适合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的系统。
  • 异地双活架构
    • 主要是通过多个数据中心共同对外提供服务来承载流量,数据中心的扩展相对复杂,通常需要考虑地理位置、网络带宽等因素。

总结

  • 单元化架构更适合复杂业务场景,通过业务或用户的逻辑划分提升系统的可用性和扩展性,但需要面对跨单元数据一致性和路由复杂性的问题。
  • 异地双活架构更强调地理容灾业务连续性,通过双数据中心同步工作,实现对全局灾难的防护,但在数据一致性和同步方面的复杂度较高。

两者可以结合使用,单元化架构可以部署在异地双活的数据中心内部,以实现更加细粒度的业务隔离和故障容忍。

单元化架构的最佳实践?

在实施单元化架构时,遵循一些最佳实践可以确保架构的成功落地,提高系统的高可用性、扩展性和故障容错能力。以下是单元化架构的关键最佳实践:

1. 合理的单元划分

单元化架构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合理地划分单元。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单元划分策略:

  • 按用户群体:根据用户群体特征进行划分,如按地域、VIP用户与普通用户、行业客户等。例如,电商系统可以按地域划分为华东、华南、华北等区域的单元。

  • 按业务线:将不同的业务模块划分到不同的单元中,比如支付、商品、订单、物流等模块可以分别属于不同的单元。

  • 按流量特征:根据系统的流量情况来划分单元,比如高并发与低并发的业务可以独立成单元,避免某些业务的高负载影响其他业务。

通过业务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合理划分,可以有效地减少系统的复杂性,并确保高效扩展和隔离。

2. 设计高效的路由策略

单元化架构需要一个强大的路由层来将请求分发到正确的单元。路由设计的核心目的是确保请求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到对应的单元,常见的路由策略有:

  • 按用户ID路由:可以根据用户的ID进行哈希,确保每个用户的请求始终被路由到同一个单元。

  • 按地理位置路由:当系统按照地域划分单元时,可以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如IP地址)来决定将流量路由到哪个单元。

  • 业务标识路由:根据业务标识(如商品分类、订单类型等)来决定流量的去向,不同的业务类型进入不同的单元。

路由层的设计还需要具备容错能力,例如在某个单元不可用时,路由层能够智能地将请求转发到备份单元或者降级处理。

3. 实现全链路隔离

为了保证单元化架构的故障隔离效果,单元内的各个组件应独立运作,避免跨单元的资源共享。全链路隔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网络隔离:每个单元可以使用独立的网络资源,以防止网络层面上的瓶颈或故障影响其他单元。

  • 数据隔离:每个单元应有独立的数据存储和缓存,避免在数据库或缓存层引入共享,确保各单元间的读写操作相互独立。

  • 服务隔离:服务层(如微服务、应用服务器)需要为每个单元独立部署,避免出现跨单元的服务依赖。

全链路的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单元的独立性,实现系统的高可用性。

4. 跨单元数据一致性处理

在单元化架构中,每个单元的数据相对独立,跨单元的数据一致性成为一个挑战。为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通常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异步化处理:将跨单元的事务尽量异步化处理,通过消息队列或事件驱动模型实现最终一致性。

  • 数据同步策略:采用定时同步、实时同步等策略保持单元间数据的同步。例如,用户可以在不同单元访问系统,但其关键数据(如账号、订单状态等)需要在各单元间同步。

  • 分布式事务管理:对于无法避免的跨单元事务,使用分布式事务协调器(如TCC模型、Saga模式等)来确保数据一致性。

要在性能与一致性之间做好平衡,通常建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异步一致性,只有在必要时使用分布式事务。

5. 完善的监控与告警系统

单元化架构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监控和告警机制必须更加细致和全面。需要确保以下几个方面的监控:

  • 单元级监控:为每个单元独立设置监控,实时追踪各单元的性能指标(如CPU、内存、数据库连接数等),及时发现单元内的异常情况。

  • 路由层监控:监控路由层的请求分发情况,确保路由策略是否按照预期工作,并能及时检测到某个单元的故障。

  • 跨单元通信监控:对于跨单元的操作,需要监控其延迟、成功率和错误率,确保跨单元的调用处于可控状态。

同时,设置自动化告警,一旦某个单元出现异常,系统可以自动告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流量降级、流量转移等。

6. 流量隔离与熔断降级

为应对突发流量和部分单元出现的不可用情况,单元化架构应支持流量隔离、熔断降级策略

  • 流量隔离:确保突发流量只会影响单个单元,而不会传导至其他单元。可以通过限制每个单元的最大并发量或连接数来实现流量隔离。

  • 熔断机制:当某个单元内部服务出现异常时,触发熔断机制,立即停止对该单元的请求分发,防止问题扩散。

  • 降级策略:当部分单元出现故障或性能问题时,系统可以自动降级部分功能,继续提供基本服务,而不是完全不可用。

通过合理的熔断与降级机制,系统能够在部分单元故障时保持较好的服务质量和稳定性。

7. 数据分片与弹性扩展

单元化架构中,随着业务增长,单元的容量可能不足,这时需要使用数据分片弹性扩展策略来进行水平扩展:

  • 数据分片:将单元中的数据根据某种规则(如用户ID、订单ID等)进行分片存储,以减轻单一数据库的压力。

  • 弹性扩展:当某个单元的负载过高时,可以通过增加该单元的计算资源(如增加服务器数量、增加数据库实例等)来实现弹性扩展。

通过数据分片和弹性扩展,系统可以在不改变架构的前提下适应业务增长。

8. 制定统一的自动化运维流程

单元化架构中每个单元相对独立,手动运维操作将极为繁琐,因此需要制定自动化运维流程来简化和统一运维操作:

  • 自动化部署:使用CI/CD工具自动化单元的部署和版本更新,确保在多单元环境下,代码可以快速、高效地发布到生产环境中。

  • 自动化扩容:通过监控指标和预定义策略,自动化进行单元的扩容或缩容操作,确保系统的弹性应对能力。

  • 自动化故障处理:当某个单元出现故障时,自动化脚本可以立即采取修复、熔断、流量切换等应对措施。

自动化运维流程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能减少人工操作中的潜在错误,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9. 做好用户体验管理

在单元化架构中,不同的单元为不同的用户群体或业务模块提供服务,因此必须关注用户体验的一致性。为此需要:

  • 流量引导:确保用户请求总是被路由到最合适的单元,同时避免频繁跨单元请求。

  • 用户数据同步:当用户在不同单元间迁移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及时性,避免因数据不一致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 全局服务管理:某些全局性服务(如登录、支付)应具备跨单元支持能力,确保用户在不同单元间切换时仍能获得流畅的体验。

总结

单元化架构的最佳实践强调了系统的独立性隔离性可扩展性,从单元划分、路由设计、数据一致性处理到运维自动化,确保系统在复杂的业务场景中仍然具备高可用、高性能和良好的扩展性。

这些实践能够帮助架构师和开发人员在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中有效落地单元化架构,适应业务增长需求,并提高系统的容灾能力和可靠性。

单元化数据库都是分开的,想做统一的数据分析管理怎么办?业界的最佳实践是什么?

在单元化架构中,每个单元的数据库是独立的,以保证故障隔离和业务独立性。这种设计虽然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扩展性,但也带来了一个挑战:如何进行统一的数据分析和管理。由于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单元数据库中,做全局的数据分析和报告变得复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业界有一些成熟的最佳实践。

1. 数据汇总与集中式数据仓库

实践概述

每个单元的数据可以定期或实时地汇总到一个集中式数据仓库中,所有的全局数据分析和报表工作在这个集中仓库中完成。

实施步骤

  • 数据同步:通过定时批处理或者实时同步(如使用CDC,Change Data Capture),将各个单元的数据传输到统一的数据仓库。数据同步的方式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
    • 定时同步:每天或每小时定时将单元中的数据导入数据仓库,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场景。
    • 实时同步:通过变更数据捕获(CDC)工具(如Debezium、Apache Kafka、Maxwell等),将单元数据的变化实时推送到数据仓库,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场景。
  • 数据仓库架构:数据仓库通常采用OLAP(在线分析处理)架构,而非业务系统中的OLTP架构。常见的集中数据仓库技术包括:
    • 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如 MySQL、PostgreSQL 等,适合中小型数据分析任务。
    • 大数据平台:如 Apache Hive、Apache HBase、Google BigQuery、Amazon Redshift、Snowflake 等,适合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
    • MPP(大规模并行处理)数据库:如 Greenplum、Apache Druid 等,能够对大规模数据进行高效并行处理。
  • 数据建模:在数据仓库中建立全局的数据模型,使得不同单元的数据可以在同一模型下进行聚合分析。典型的数据建模方法包括星型模型雪花模型等,目的是将分散的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方便后续的查询和分析。

优点

  • 全局视角:可以汇总所有单元的数据,提供系统的全局视图,适合做统一的数据分析、报表和决策支持。
  • 独立于业务系统:数据分析任务不会对业务系统造成额外的负载,分析和业务解耦。
  • 可扩展性强:集中式数据仓库的架构能够应对海量数据,支持复杂的查询和分析需求。

缺点

  • 数据延迟:如果使用批量同步,数据分析的实时性会受到限制;即使使用实时同步,也有一定的延迟。
  • 复杂性:维护单元化架构中的数据同步管道,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需要投入较大的技术成本。

2. 数据湖(Data Lake)架构

实践概述

在现代大数据场景中,很多企业采用数据湖来管理分布式数据,特别是在数据类型多样、规模巨大时。数据湖可以存储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并且灵活支持多种数据分析工具和框架。

实施步骤

  • 数据汇聚:各个单元的数据库可以通过ETL(Extract-Transform-Load)ELT(Extract-Load-Transform)的方式,将数据汇聚到数据湖中。数据湖通常基于分布式存储系统,如Hadoop HDFSAmazon S3Azure Data Lake

  • 数据治理:数据湖的优势是能灵活地处理多种数据类型,但也容易陷入“数据沼泽”问题。因此需要严格的数据治理策略,如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控制等。可以使用工具如 Apache AtlasAWS Glue 来管理数据的元信息。

  • 分析工具集成:数据湖支持多种大数据分析框架和工具,如Apache SparkPrestoHiveDatabricks等,来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挖掘和机器学习。

优点

  • 灵活性:可以存储和处理各种数据格式,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适合大数据分析。
  • 扩展性强:数据湖可以轻松扩展存储和计算能力,适合处理海量数据。

缺点

  • 技术门槛高:数据湖的搭建和维护较为复杂,特别是在数据治理、元数据管理和分析工具的选型方面需要较强的技术能力。
  • 一致性挑战:数据湖倾向于批量存储数据,不如数据仓库那样有严格的结构化和一致性管理。

3. 数据虚拟化

实践概述

数据虚拟化技术允许在不实际移动或复制数据的情况下,提供跨多个单元的统一数据访问层。这种技术通过创建一个虚拟的数据层,使得数据消费者(如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像访问一个统一的数据库一样访问分散在各个单元的数据库。

实施步骤

  • 虚拟化平台:使用数据虚拟化平台(如 DenodoIBM Data VirtualizationRed Hat JBoss Data Virtualization),这些平台能够连接到多个单元的数据库,并提供统一的查询接口。

  • 数据访问层:通过定义全局的数据模型和视图,使得分析人员和应用程序可以使用标准的SQL或其他查询语言,访问各个单元的数据。

  • 查询优化与缓存:为了提高查询性能,数据虚拟化平台通常会使用智能查询优化缓存机制,使得跨单元的查询性能更接近于本地查询。

优点

  • 无需数据复制:数据虚拟化不需要复制各单元的数据,从而减少了数据移动和存储成本。
  • 实时数据访问:可以实时访问各单元的数据,适合对数据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 简化了数据访问:为数据分析工具提供了统一的访问接口,简化了对分布式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缺点

  • 查询性能受限:对于复杂查询,尤其是涉及大规模数据跨单元的操作,性能可能不如集中式数据仓库。
  • 技术复杂性:虚拟化平台的设置和优化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特别是在跨单元的数据查询优化方面。

4. 多活数据架构与全局数据服务

实践概述

在有些业务场景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可以采用多活数据架构,结合全局数据服务,确保各个单元的数据处于一致的状态。这种方案常见于金融、电信等对数据一致性要求高的行业。

实施步骤

  • 多活数据库架构:通过分布式数据库(如 CockroachDBTiDBGoogle Spanner 等),实现全局一致的数据库系统。这些数据库可以在多个数据中心或单元中分布部署,并保证跨区域、跨单元的强一致性。

  • 全局数据服务:通过全局数据服务层,来处理需要跨单元的数据查询、事务和分析任务。全局服务可以对外提供一致的数据视图,无论数据物理上存储在哪个单元。

优点

  • 一致性保证:在需要强一致性的数据场景下,多活数据库可以确保数据的强一致性。
  • 简化数据访问:提供了统一的数据访问层,使得数据查询和分析更简单。

缺点

  • 实现复杂:多活数据架构的搭建和维护复杂,需要特别关注分布式事务、延迟和性能等问题。
  • 成本高:跨单元、跨区域的数据同步和一致性维护成本较高,适合对数据一致性要求极高的业务场景。

5. 混合模式:结合数据仓库与数据湖

为了兼顾实时性和灵活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混合模式,将数据仓库与数据湖结合使用。

通过在数据湖中存储原始数据,在数据仓库中存储结构化数据并进行分析,可以同时满足对历史数据分析实时查询的需求。

总结

针对单元化架构中的数据分析和管理,业界最佳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案:

  1. 集中式数据仓库:通过将各单元数据汇聚到一个集中式数据仓库中,进行统一的分析和报告。

  2. 数据湖:用于处理多样化、海量数据,适合灵活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3. 数据虚拟化:通过数据虚拟化技术实现跨单元的统一数据访问,而无需数据复制。
  4. 多活数据架构:适合需要强一致性和实时性的数据场景,通过分布式数据库和全局数据服务实现。
  5. 混合模式:结合数据仓库与数据湖的优势,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具体选择哪种方案取决于业务的数据规模实时性要求一致性需求以及技术资源

参考资料

https://www.51cto.com/article/781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