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项目简介
这个项目是 Dive into LLMs(中文名:《动手学大模型》) — 一个由 上海交通大学 NLP / AI 课程团队发起、在 GitHub 上开源的 “大语言模型 (LLM) 编程实践教程” 系列。 (GitHub)
它的主要目标如下:
- 帮助读者 从实践角度快速上手大语言模型(LLM)相关技术,而不仅仅是理论。 (GitHub)
- 覆盖微调、提示工程、知识编辑、多模态、代理智能体、安全对齐等多个话题。 (GitHub)
- 是一个 完全免费、公益性质 的教程合集。 (GitHub)
核心内容 & 教程目录
项目在 README 中列出了当前包含的主题模块,主要包括: (GitHub)
- 微调与部署:如何拿预训练模型做指定任务的微调、然后部署成 Demo。
- 提示学习与思维链:如何调用大模型 API/做好提示工程/使用 chain-of-thought 思维链技巧。
- 知识编辑:如何对语言模型“插入”或“修改”知识,并验证效果。
- 数学推理:让大模型具备数学推理能力、甚至蒸馏一个小模型做实验。
- 模型水印:在语言模型生成内容中嵌入“人肉不可见”的水印。
- 越狱攻击:探讨如何从攻击角度理解大模型的弱点。
- 大模型隐写:让模型生成流畅回答的同时携带隐蔽信息。
- 多模态模型:如何让大语言模型理解/生成文本之外的模态(图像、音频等)。
- GUI 智能体:做一个智能体界面/Agent,让模型替你做事务、完成交互任务。
- 智能体安全:探析开放智能体场景中的风险、防范、安全设计。
- RLHF 安全对齐:基于 PPO 的强化学习 + 人类反馈 (RLHF) 实验指南。
此外,项目也提到:一项 “国产化《大模型开发全流程》公益教程” 已推出(与 华为昇腾社区 合作)作为延伸。 (GitHub)
项目动机与特色
- 动机:该教程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 “自然语言处理前沿技术 (NIS8021)” 与 “人工智能安全技术 (NIS3353)” 课程讲义扩展。 (GitHub)
- 公益性:免费提供,鼓励学生/研究者快速上手大模型。
- 实践性强:不仅介绍理论,还提供 “课件 + 教程 + 脚本” 三部分资源。 (GitHub)
- 更新频繁/话题覆盖广:从基础微调到安全对齐、从提示工程到隐写水印,应有尽有。
- 开放贡献:欢迎 Issue/Pull Request,共同完善。 (GitHub)
使用建议 &适合人群
适合人群:
- 有基础编程经验、希望进入大语言模型开发或研究的人。
- 研究生/AI 工程师/对 LLM 实践感兴趣的开发者。
- 想系统学习从提示、微调、部署、安全对齐等全流程者。
建议使用方式:
- 按模块顺序逐个学习(从“微调与部署”开始常规,再逐步深入“多模态”“安全对齐”)。
- 配合教程中的脚本(代码)动手实操,效果更佳。
- 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你自己的项目或用例,如你正在做的 “自动化测试平台” 或 “AI 根因分析系统”,思考模型如何嵌入。
- 注意:虽然内容丰富,但提示其 “仅供参考” — 作者声明“不保证百分百正确”。 (GitHub)
与您的背景结合建议
鉴于你目前是全栈开发 +运维/监控方向,并且在做 AI 根因分析系统的平台化构建,这里有几条结合建议:
- 你可以从 “提示学习与思维链” 入手,思考如何将 LLM 用于监控报警/日志/Trace 的自然语言分析场景。
- 多模态模块:考虑日志 +指标 +Trace 多模态输入,或许可借助大模型。该教程的多模态部分可作为参考。
- 智能体安全、安全对齐、知识编辑:在根因分析系统中,“模型误报”“模型偏差”是关键风险,这些模块帮你提前识别。
- 将脚本或示例代码和你的 Java/Vue 架构结合起来,比如做一个 LLM 微服务调用模块,前端展示智能体推荐根因、告警处理建议。
chat
huggingface
是的,整体来说,从零开始入门学习大模型,使用 Transformers(由 Hugging Face 出品)的中文文档是一个 很好的选择,不过还需要配合一些其它资源、实践和基础准备。
下面我按「优点」「需注意的地方」「建议学习路径」来聊一聊,方便你判断是否合适你目前的背景。
✅ 为什么这是一个好选择
-
中文版本可读性强 文档已有中文版(例如 “Transformers 简介” 一节)显示其支持中文说明。 (Hugging Face) 对你(中文背景)来说,能直接阅读、理解门槛更低。
-
覆盖面广、功能丰富 文档里提到,这个库支持从「快速上手」、「教程」、「操作指南」到「概念指南」「API 参考」。 (Hugging Face) 也就是说,它不仅能教你怎么运行模型,还能解释背后的原理、也有很多应用(比如文本、图像、音频、多模态)支持。 (Hugging Face)
-
生态与实践导向强 Hugging Face 不只是文档,还是一个模型库 + 社区。你可以直接拿预训练模型、简单试验、探索微调等。这个在“从零”起步非常关键:理论+实践结合。
-
接轨主流技术 如果你计划涉及「大模型」「预训练/微调」「模型部署」这类内容,那么这个库几乎是目前业界/开源界常用的入口之一。使用这个文档,学习的是“真实可用”的技能,而不是只停在概念上。
⚠️ 需要注意/补充的地方
虽然这是一个好选择,但也有几个地方你要提前知道,否则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
-
有一定前置基础要求 虽然文档覆盖“从入门”部分,但“从零”真正起步还意味着你可能需要:
- Python 编程基础(比如能读懂
import transformers、处理数据、调试代码) - 机器学习 / 深度学习基础(如:神经网络、矩阵、优化、损失函数)
- 如果涉及到微调或部署,还可能需要了解 GPU、批处理、模型推理、量化、推理优化等。 如果你完全没有这些背景,那么即便文档再好,也建议先补一点“基础深度学习” + “Python数据处理”之类。
- Python 编程基础(比如能读懂
-
中文文档可能滞后于英文版 开源项目更新快,有时新功能、最新模型会先在英文文档中出现,中文翻译可能稍微滞后。比如有 issue 提到翻译工作还在推进。 (GitHub) 所以如果你碰到“文档里没有提到的新模型”或“英文例程”的话,可能需要查英文原版。
-
大模型/生产系统还涉及很多超出基础库的内容 你提到“从零开始学习大模型”,但“真正的大模型”可能牵涉:模型训练资源、数据集准备、微调、部署、效率/成本/服务化、根因分析、推理优化、量化、分布式训练、模型安全与偏见等等。 而 Transformers 库主要聚焦“使用与微调预训练模型”的环节。你后续如果走深入(例如自训练大型语言模型、或深度定制部署)可能还需要额外学习“底层架构原理”“大规模训练框架”“系统部署”这些。
-
动手实践很重要 看文档当然必要,但“看了=会做”不一定。建议你/你团队里安排到实验、mini 项目、跑模型、搞数据、调参数,这样收获最大。文档虽好,但如果只读不练,可能停留在“知道”层面。
🎯 给你的建议学习路径(结合你现在背景)
你说你是监控报警/运维架构师,正在往 AI 智能根因分析系统平台方向走。你做全栈开发,也有后台(Java)+前端(Vue)的背景。基于这个背景,我建议如下路径,把 Transformers 的文档作为主干,但加一些辅助环节:
步骤 1:梳理基础
- 确保你至少对 Python 有基本掌握(能读写、能用 pip 安装包、能写脚本)。
- 对深度学习基础(例如:神经网络、反向传播、优化器、损失函数、过拟合/欠拟合)有基本理解。取一两本“深度学习入门”资料迅速过。
- 对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的一些背景概念有初步认识:什么是预训练、微调、Transformer 架构、模型推理、量化、部署等等。
步骤 2:跟随文档快速上手
- 在文档中「开始使用」部分快速跑起来:安装
transformers库、加载一个预训练模型(比如bert-base-chinese)做一个文本分类或问答任务。 - 利用文档中的“教程”部分,做一个你感兴趣的小项目:比如把你系统中的报警日志做分类预测,或做根因分析里的文本匹配。
- 同时浏览“概念指南”那部分,理解 Transformer 模型为什么有效、预训练模型背后的逻辑。这样你的理解更稳固。
步骤 3:从“用”到“定制”
- 利用文档里的「操作指南/How-to」部分,试试微调一个预训练模型(比如在你自己的小数据集上做微调)。
- 学习如何部署模型/推理:文档中提到支持
ONNX、TorchScript导出。 (Hugging Face) 你作为运维架构师,这部分你会感兴趣。 - 探索模型优化、量化、加速推理、模型服务化(虽不是文档主要但你未来可能要扩展)。
步骤 4:结合你的大模型目标
- 你提到要做“智能根因分析系统平台”——这意味着你可能不仅用预训练模型,还可能用多模态数据(日志、指标、Trace、报警)、自定义流程、自定义任务。你可以用 Transformers 做一个模块,比如用预训练语言模型处理报警文本、结合指标做分类/生成、将结果输出给前端。
- 阅读 Transformers 文档中「多模态」或「任务」支持哪些类型,然后思考:你的根因分析系统里哪些任务(比如异常文本生成、自动报警原因归纳、日志摘要)可以借助这些模型。
- 保持对更大规模、大模型训练/部署/系统化设计的关注:虽然文档覆盖微调,但如果你要大规模系统化、可用性、稳定性、维护性,那还要学习系统架构层面内容。
🔍 总结一句话
如果让我一句话总结:是的,这份中文文档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起点。它能帮你从“我不知道大模型是什么”到“我能用预训练模型做任务”这个阶段。但如果你目标是“自己训练/大规模部署”或者“从零无背景起步”,你还需要补一些基础、做实践、并且不断扩展到系统化层面。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帮你拉一份「基于 Transformers 文档 + 实践项目」的入门路线图(按你现在背景定制:Java后台 + Vue前端 +运维架构师)。你看要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