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大模型正在改变编程方式。尤其是 Claude 4 这类强大的 LLM 出现后,开发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写几行提示词,让 AI 补点代码”。
真正的需求是:把复杂的开发任务交给 AI,让它自主推进,并且产出可靠的结果。
这正是 Qoder 推出的 Quest Mode(任务模式) 想要解决的问题。
🔑 Qoder 的核心特点
1. Spec First(需求先行)
在 Qoder 中,开发者通过自然语言清晰描述:
AI 大模型正在改变编程方式。尤其是 Claude 4 这类强大的 LLM 出现后,开发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写几行提示词,让 AI 补点代码”。
真正的需求是:把复杂的开发任务交给 AI,让它自主推进,并且产出可靠的结果。
这正是 Qoder 推出的 Quest Mode(任务模式) 想要解决的问题。
在 Qoder 中,开发者通过自然语言清晰描述:
大家伙,我是老马。
今天实际体验了一下 qoder 的 Quest 模式:自主委托,体验还是不错的。和以前的多次询问的感受比起来,流畅太多。
不过还是有一些不足:
多次指出错误,一直不改
目前 preview 阶段免费,以后估计收费起来很消耗 token
AI agent 的发展确实很快,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坐在编程的副驾驶位,或者自动驾驶。
期待这一天的到来,软件开发效率将大幅度提升。
害怕这一天的到来,估计大部分程序员都会失业。
长期记忆让智能体能够自我学习。
在许多 AI 编码助手中,一个常见的痛点是 缺乏长期记忆。
每一次新会话都像从零开始——偏好、编码规范和历史记录都会被遗忘,迫使开发者不断重复解释和返工。
这不仅降低了开发效率,也削弱了 AI 作为协作伙伴的价值。
那么,如何突破无状态交互的限制,构建能够记忆、学习并与开发者共同进化的 AI 编码智能体呢?
传统的 AI 编码助手是“孤立运行”的,对用户和环境没有持久理解,这带来了几个关键问题:
从通用向量到实时、图驱动的代码库理解
AI 编码工具承诺能够理解开发者的代码库并提供相关建议。
然而,现实中大多数系统依赖 通用嵌入(embedding)API 来索引代码片段和文档。结果往往是体验割裂:
本文介绍了我们的 代码库感知索引系统。
介绍 Quest Mode:你的全新 AI 辅助编程工作流。
随着大语言模型(LLM)的快速发展——尤其是 Claude 4 系列的发布之后——它们在处理复杂、长时间运行任务的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已经习惯于:用自然语言描述复杂的功能、Bug 修复、重构或测试任务,然后让 AI 自主探索解决方案并持续迭代。这种新的工作方式极大地提升了 AI 辅助编程的效率,背后有三个关键转变:
清晰的软件设计描述
让 LLM 能够完全理解开发者的意图,并保持目标聚焦,从而显著提升代码生成质量。
自然语言设计逻辑
开发者现在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来设计逻辑和微调功能,而无需过多关注代码细节。
异步工作流
消除了与 AI 不断来回交互的需求,实现了“多线程式”的并行工作,从而带来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