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D: 术语表
在企业级统一通知通道平台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概念。为了确保团队成员、开发者和业务方对相关概念有一致的理解,本文档提供了统一通知平台相关的术语定义和解释。
A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套定义了软件组件之间如何交互的协议和工具。在通知平台中,API是开发者接入平台的主要方式。
Adapter Pattern (适配器模式)
一种软件设计模式,用于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在通知平台中,适配器模式用于统一不同供应商的API接口。
Anti-Harassment (防骚扰)
防止用户受到过多或不必要通知干扰的机制,通常通过频率控制和用户偏好设置来实现。
B
Batch Processing (批量处理)
将多个相似的处理任务组合在一起进行处理的方式,以提高处理效率和系统吞吐量。在通知平台中,批量发送是常见的优化手段。
Blacklist (黑名单)
包含被禁止接收通知的用户或设备列表,用于防止向特定用户发送通知。
C
Callback (回调)
一种编程模式,允许将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另一个函数,在特定事件发生时被调用。在通知平台中,回调用于接收供应商的状态报告。
Channel (通道)
通知的传输载体,如短信、邮件、推送通知等。每种通道有其特定的技术特性和使用场景。
Content Security (内容安全)
确保通知内容符合法律法规和平台规范的机制,包括关键词过滤、敏感信息脱敏等。
Cost Optimization (成本优化)
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策略降低通知平台运营成本的过程,包括通道选择、用量控制等。
D
Data Persistence (数据持久化)
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持久存储介质中的过程。在通知平台中,消息记录的持久化是重要的功能需求。
Disaster Recovery (灾难恢复)
在系统发生严重故障时,快速恢复服务正常运行的预案和措施。
E
Email (电子邮件)
通过互联网发送和接收数字消息的通信方式,是通知平台的重要通道之一。
Elastic Scaling (弹性伸缩)
根据系统负载自动调整计算资源的能力,确保系统在不同负载下都能稳定运行。
F
Failover (故障切换)
当主系统或服务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或服务的机制。
Full Lifecycle Management (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通知从创建到归档的整个过程进行统一管理,包括通道管理、模板审核、发送调度、状态追踪、运营分析等环节。
G
Glossary (术语表)
对专业术语进行定义和解释的文档,用于确保团队成员对概念有一致的理解。
H
High Availability (高可用性)
系统能够持续提供服务的能力,通常通过冗余设计、故障转移等技术手段实现。
I
IM (Instant Messaging)
即时消息,是一种实时的文本通信方式,包括企业微信、钉钉、飞书等平台。
Integration (集成)
将不同的系统或组件连接在一起,使其能够协同工作的过程。
K
Kafka
一个分布式流处理平台,广泛用于构建实时数据管道和流应用。在通知平台中常用于消息队列。
L
Latency (延迟)
从发送请求到接收到响应的时间间隔,是衡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Lifecycle (生命周期)
对象从创建到销毁的整个过程。在通知平台中,消息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
M
Message Queue (消息队列)
用于在应用程序组件之间传递消息的中间件,可以实现系统解耦和流量削峰。
Microservices (微服务)
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将应用程序构建为一组小型、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
Monitoring (监控)
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观察和记录的过程,用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N
Notification Platform (通知平台)
用于统一管理和发送各类通知消息的企业级系统平台。
P
Push Notification (推送通知)
从服务器主动向用户设备发送通知消息的技术,常见于移动应用。
Platformization (平台化)
将分散的功能整合到统一平台的过程,以提高效率和一致性。
Q
Quality Monitoring (质量监控)
对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估的过程。
R
Rate Limiting (频率控制)
限制单位时间内请求或操作次数的机制,用于防止系统过载和用户骚扰。
RESTful API
遵循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架构约束的API设计风格。
Retry Mechanism (重试机制)
在操作失败时自动重新尝试的机制,用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Routing Engine (路由引擎)
根据预设规则将请求分发到不同处理单元的组件,在通知平台中用于选择合适的通道。
S
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
短消息服务,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简短文本消息的技术。
Signature (签名)
用于标识消息发送方身份的文本,通常显示在消息末尾。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服务等级协议,定义了服务提供商和客户之间的服务质量标准。
Supplier (供应商)
提供通知通道服务的第三方公司,如阿里云、腾讯云等。
T
Template (模板)
预定义的消息格式,包含固定内容和可变参数,用于提高消息发送效率。
Traceability (可追溯性)
能够追踪和定位系统中任意操作或数据的能力。
U
Unified Inbox (统一收件箱)
将来自不同通道的通知消息集中展示的用户界面。
User Experience (用户体验)
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和满意度。
V
Voice Call (语音电话)
通过电话网络发送语音消息的通知方式。
W
Webhook
一种轻量级的回调机制,允许一个应用程序向另一个应用程序提供实时信息。
专业术语详解
通道适配器 (Channel Adapter)
实现适配器模式的组件,用于统一不同供应商的API接口,使上层应用无需关心底层实现差异。
智能路由 (Intelligent Routing)
基于预设策略(如成本、到达率、延迟等)自动选择最优通知通道的机制。
全链路追踪 (Full-Link Tracking)
追踪消息从发送到送达整个过程的技术手段,用于监控和分析消息流转状态。
模板引擎 (Template Engine)
处理消息模板的组件,支持变量替换、内容审核、多语言支持等功能。
多租户 (Multi-Tenant)
一种软件架构模式,允许多个客户共享同一应用程序实例,但数据相互隔离。
RBAC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通过角色分配权限的授权机制。
GDPR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是欧盟关于数据保护和隐私的法律框架。
RCS (Rich Communication Services)
富通信服务,是下一代短信技术,支持发送富媒体内容。
IoT (Internet of Things)
物联网,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物理世界连接到互联网的概念。
API-First Design (API优先设计)
一种软件设计方法论,优先设计和实现API接口,再基于API构建应用功能。
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 (微服务架构)
将单一应用程序开发为一组小型服务的方法,每个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通过轻量级机制通信。
Circuit Breaker (熔断器)
一种设计模式,用于检测故障并隔离可能失败的操作,防止级联故障。
Load Balancing (负载均衡)
将工作负载分配到多个计算资源上的过程,用于优化资源使用和最大化吞吐量。
Auto Scaling (自动伸缩)
根据需求自动调整计算资源数量的能力,确保应用性能和成本效益的平衡。
Idempotency (幂等性)
操作的特性,即多次执行相同操作与执行一次操作产生相同结果。
Asynchronous Processing (异步处理)
一种处理模式,调用方无需等待被调用方完成操作即可继续执行其他任务。
Synchronous Processing (同步处理)
一种处理模式,调用方必须等待被调用方完成操作后才能继续执行。
Event-Driven Architecture (事件驱动架构)
一种软件架构模式,组件和服务通过事件进行通信和交互。
Message Broker (消息代理)
在应用程序之间传递消息的中间件,负责消息的存储、路由和传递。
Dead Letter Queue (死信队列)
用于存储无法正常处理的消息的特殊队列,便于后续分析和处理。
Backpressure (背压)
当消费者处理速度慢于生产者生产速度时产生的压力,可能导致系统性能问题。
Throttling (节流)
限制系统处理请求速率的机制,用于保护系统免受过载影响。
Degradation (降级)
在系统压力大或部分功能异常时,暂时关闭非核心功能以保证核心功能正常运行的策略。
Graceful Degradation (优雅降级)
在系统部分功能不可用时,提供基本功能或替代方案的用户体验设计原则。
Fault Tolerance (容错性)
系统在部分组件发生故障时仍能继续正常运行的能力。
Resilience (弹性)
系统在面对故障、异常或压力时能够快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
Observability (可观测性)
通过日志、指标和追踪等手段理解和监控系统内部状态的能力。
Canary Release (金丝雀发布)
一种渐进式发布策略,先向一小部分用户发布新版本,再逐步扩大范围。
Blue-Green Deployment (蓝绿部署)
一种部署策略,同时维护两个相同的生产环境,通过切换路由实现无缝发布。
A/B Testing (A/B测试)
一种实验方法,将用户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体验不同版本以比较效果。
缩写词表
| 缩写 | 全称 | 中文含义 |
|---|---|---|
| API |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
| HTTP |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 超文本传输协议 |
| HTTPS |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 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 |
| JSON |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 JavaScript对象表示法 |
| XML |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 可扩展标记语言 |
| SDK |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 软件开发工具包 |
| CLI | Command Line Interface | 命令行界面 |
| UI | User Interface | 用户界面 |
| UX | User Experience | 用户体验 |
| SLA |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 服务等级协议 |
| QPS | Queries Per Second | 每秒查询数 |
| TPS | Transactions Per Second | 每秒事务数 |
| RT | Response Time | 响应时间 |
| MTTR | Mean Time To Recovery | 平均恢复时间 |
| MTBF |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
| CAP | Consistency, Availability, Partition Tolerance | 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忍性 |
| ACID | Atomicity, Consistency, Isolation, Durability |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
| BASE | Basically Available, Soft state, Eventually consistent | 基本可用、软状态、最终一致性 |
| CRUD | Create, Read, Update, Delete | 创建、读取、更新、删除 |
| FIFO | First In, First Out | 先进先出 |
| LIFO | Last In, First Out | 后进先出 |
| CDN |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 内容分发网络 |
| DNS | Domain Name System | 域名系统 |
| IP | Internet Protocol | 网络协议 |
| TCP |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传输控制协议 |
| UDP | User Datagram Protocol | 用户数据报协议 |
| SSL | Secure Sockets Layer | 安全套接字层 |
| TLS |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 传输层安全 |
| JWT | JSON Web Token | JSON Web令牌 |
| OAuth | Open Authorization | 开放授权 |
| SSO | Single Sign-On | 单点登录 |
| IAM | Identity and Access Management | 身份和访问管理 |
| CDN |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 内容分发网络 |
| CDN |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 内容分发网络 |
| PaaS | Platform as a Service | 平台即服务 |
| SaaS | Software as a Service | 软件即服务 |
| IaaS |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 基础设施即服务 |
| FaaS | Function as a Service | 函数即服务 |
| CI/CD | Continuous Integration/Continuous Deployment | 持续集成/持续部署 |
| DevOps |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s | 开发运维一体化 |
| QA | Quality Assurance | 质量保证 |
| KPI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 关键绩效指标 |
| ROI | Return on Investment | 投资回报率 |
| MVP | Minimum Viable Product | 最小可行产品 |
| OKR |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 目标与关键成果 |
| KPI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 关键绩效指标 |
结语
统一的术语定义是团队协作和知识传承的基础。通过建立完善的术语表,我们可以确保团队成员、开发者和业务方对相关概念有一致的理解,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根据项目进展和业务发展,持续更新和完善术语表。同时,要建立术语使用的规范,确保在文档、代码和沟通中使用标准术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演进,新的术语和概念会不断涌现。我们应该保持对行业动态的关注,及时收录和定义新的术语,确保术语表的时效性和完整性。
通过持续维护和使用术语表,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共享的知识体系,为统一通知平台的成功实施和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