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 49/200
引言
大家好,我是爱读书的小马。
今天是立志读完 Top200 本书的第 49 本——《被讨厌的勇气》。
如果有一本书能让你在深夜合上最后一页时,感受到灵魂被重新组装的力量,那《被讨厌的勇气》一定是其中之一。
这部由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史健联袂创作的心理学经典,以对话体的形式,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精髓凝练成一场青年与哲人的思想交锋。
自2015年出版以来,它不仅横扫日本亚马逊年度销售冠军,连续300天霸榜,更在全球豆瓣平台收获8.6高分,超12.5万读者用评分证明:这是一本足以撼动认知的“人生说明书”。
阿德勒曾说:“人唯有在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而这本书的核心,正是教会我们如何挣脱“过去决定论”的枷锁,用“目的论”重新定义人生——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经典句子
▶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这句话彻底颠覆了弗洛伊德的“原因论”。阿德勒认为,人并非因为童年创伤而痛苦,而是为了逃避当下的责任,主动选择用创伤解释现状。
比如一个害怕社交的人,并非因过去的尴尬经历而恐惧,而是为了“避免被评价”的目的,制造了焦虑。
▶ “自由就是被人讨厌。”
这是全书最锋利的思想之一。我们总希望被所有人喜欢,但阿德勒指出,这种执念恰恰是自我囚禁的牢笼。
真正的自由,是拥有“即使被讨厌也要坚持自我”的觉悟。
▶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而是与‘理想的自己’比较。”
在社交媒体制造焦虑的时代,这句话如同一剂清醒药。阿德勒否定横向的竞争关系,强调纵向的自我超越——你的价值,只需在今日比昨日更接近真实自我。
▶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阿德勒将人际关系拆解为“工作”“交友”“爱”三大课题,并指出:自卑感、嫉妒、孤独的本质,皆源于对他人认可的过度依赖。
解决之道,在于“课题分离”——分清“这是谁的人生课题”。
▶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
这句话彻底瓦解了“等我……就幸福”的延迟满足陷阱。
阿德勒的“当下主义”哲学认为,人生不是一条通往某个目标的线,而是无数个“跳舞的此刻”串联成的点。
经典场景
在书中,青年与哲人关于“愤怒是否可控”的辩论堪称经典。
青年坚持认为愤怒是自然爆发的情绪,哲人却用亲身经历反驳:某日他在咖啡店被服务员泼湿衣服,本想发怒,却因对方诚恳道歉而瞬间平息怒火。
哲人由此揭示:愤怒是一种可收放的工具。
我们选择愤怒,往往是为了震慑对方、推卸责任或掩饰脆弱。
比如父母对孩子咆哮“都是为你好”,实则是用情绪暴力迫使孩子服从。
这场对话撕开了人性中隐秘的操控欲,让读者直面一个残酷真相:情绪不是被动承受的洪水,而是主动打开的水龙头。
深入分析
岸见一郎与古贺史健的创作,深深植根于阿德勒的“逆袭人生”。
阿德勒自幼体弱,3岁目睹弟弟夭折,5岁患肺炎濒死,学业受挫又被弗洛伊德贬为“只会写鸡汤的庸才”。但他硬是在与命运的搏斗中,创立了与弗洛伊德分庭抗礼的个体心理学。
这种“创伤锻造思想”的底色,让《被讨厌的勇气》充满反叛气质。
在“丧文化”蔓延的21世纪,当年轻人用原生家庭、内卷环境解释自身困境时:你的人生剧本,从来不是由过去写就,而是当下每一刻的选择。
书中对“课题分离”的阐述,更暗合存在主义哲学。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阿德勒则用“课题分离”架起一座桥:他人的评价是他的课题,你的选择是你的课题。
这种思想在社交媒体时代尤为珍贵——当点赞数绑架自我价值时,“被讨厌的勇气”恰恰是数字囚徒的越狱工具。
尾声
十年过去,《被讨厌的勇气》依然高悬各大书店的畅销榜。
它的长红印证了一个真理:人们需要的不是抚慰伤口的鸡汤,而是撕裂伤口的勇气。
阿德勒心理学像一面照妖镜,让我们看清所有“不得不”背后的“不愿意”。
它不提供虚假的乐观,而是教会我们与不确定共存:世界本身不可控,但解读世界的角度永远握在自己手中。
这本书最深刻的启示,或许藏在一句未被写入正文的话里:“真正的自由,是允许别人自由地讨厌你,也允许自己自由地不再讨好。”
当你能在人群中安然独行,当你能把“被讨厌”视为自由的勋章——那一刻,你终于读懂阿德勒的潜台词:
人生最大的奇迹,不是战胜万难,而是万难中依然选择起舞。
chat
detail
介绍一下《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
按照下面的结构,不需要有副标题。
- 原文开头 首先将原文的第一段放在开头。要求一字不改
- 引言:然后是吸引人的开头,介绍书籍的基本信息+达成的成就等,简洁总结。
- 经典句子:选择最有代表的5句话+适当展开的分析。每个句子用▶ 符号作为开头。
- 经典场景:选择一个场景,适当展开介绍,让人可以有所理解+感触。
- 深入分析: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作品的历史背景。给出书本的深入分析
- 尾声:书本内容的总结。相关的主题意义、未来影响+点睛之笔。
写一篇 2500 字左右的公众号文章,要求新引人+触动人+包含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