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架构

层级 名称 作用概述
🧱 L1 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 Layer) 提供算力、网络、存储等底层运行环境
⚙️ L2 基础服务层 / 技术中台(Foundation Services Layer) 构建主数据、统一能力、通用服务(UMS、CMDB、AMS等)
🧩 L3 业务中台层(Business Middle Platform) 抽象可复用的通用业务能力(流程、规则、消息、工单等)
🏢 L4 业务系统层(Business Applications Layer) 承载各业务域的具体系统(CRM、ERP、测试平台等)
📊 L5 数据与智能层(Data & Intelligence Layer) 数据汇聚、分析、决策、AI 驱动能力
🧠 L6 企业管理与战略层(Enterprise Strategy & Governance Layer) 战略规划、架构治理、安全与合规、标准体系

chat

详细展开介绍 基础服务层 / 技术中台(Foundation Services Layer)

既然我们已经讲完了最底层的 L1 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 Layer),那接下来这一层 —— L2 基础服务层 / 技术中台(Foundation Services Layer) 就是整个企业 IT 架构的“技术能力引擎”。


🧭 一、定义与定位

一句话定义: 基础服务层(又称技术中台、Foundation Services Layer)是将底层的硬件与计算资源抽象为“可复用的技术能力”,为上层应用系统提供统一、标准化的基础技术服务支撑。

如果说:

  • L1 是“硬件世界”(机器、电力、网络),
  • 那么 L2 就是“软件底座”(数据库、缓存、消息、网关、监控等)。

这层的核心使命是:

把通用的、跨业务的技术能力平台化、服务化、标准化。


🧩 二、主要子系统构成

L2 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核心领域(不同企业命名略有不同,但理念一致):


1️⃣ 数据服务(Data Services)

面向“数据”的所有底层能力。 包括:

  • 数据库服务(DBaaS)

    • MySQL、PostgreSQL、Oracle、MongoDB 等;
    • 统一的数据库接入、备份、监控、权限体系;
    • 提供数据库弹性扩缩、租户隔离。
  • 缓存服务

    • Redis、Memcached;
    • 提供统一缓存服务(如 Session、热点数据)。
  • 消息与队列系统(MQ)

    • Kafka、RabbitMQ、RocketMQ;
    • 用于异步通信、解耦、削峰填谷。
  • 对象存储与文件服务(OSS、NAS)

  • 搜索与索引服务

    • Elasticsearch、OpenSearch、Solr;
    • 提供全文检索、日志检索、分析能力。
  • 大数据与数仓服务

    • Hive、ClickHouse、Doris、Hadoop;
    • 供上层分析、报表、BI 平台使用。

💡 关键价值: 数据从“分散依赖” → “统一服务化” → “按需接入、集中管理”。


2️⃣ 通信与集成服务(Integration Services)

这一部分是“系统间的连接器”。

  • API 网关(API Gateway)

    • 管理、限流、鉴权、监控所有 API 接口;
    • 提供统一入口,支持灰度发布、流量控制。
  • 服务注册与发现(Service Registry)

    • 如 Nacos、Consul、Eureka;
    • 支撑微服务动态发现与治理。
  • 配置中心(Configuration Center)

    • 集中配置管理(Apollo、Nacos Config);
    • 动态更新,无需重启。
  • 服务通信与治理(Service Mesh)

    • Istio、Linkerd;
    • 提供微服务层的流量治理、可观测性、安全。
  • 中间件平台(Middleware Platform)

    • MQ、ESB(企业服务总线)、流处理引擎(Flink、Spark Streaming)。

💡 关键价值: 解决“系统之间如何安全、高效、标准地通信”的问题。


3️⃣ 身份与访问服务(Identity & Access Services)

这里正是前面提到的 UMS / IAM / SSO / Passport 等所在的层次。

  • 统一用户中心(UMS):管理人、账号、角色;
  • 统一登录认证(SSO):一处登录,全网通行;
  • 企业权限系统(Passport/IAM):细粒度权限、访问控制;
  • API 访问控制网关(IAM Gateway)
  • 审计与安全日志服务

💡 关键价值: 统一身份视角,保证“人—系统—资源”的安全、清晰访问链路。


4️⃣ 运维与可观测服务(Observability & Ops Services)

让系统可运维、可追踪、可自愈。

  • 监控系统:Prometheus、Grafana、Zabbix;
  • 日志中心:ELK Stack、Loki;
  • 链路追踪:Jaeger、SkyWalking;
  • 告警与自愈平台:AIOps、自动重启策略;
  • 配置审计与变更记录
  • CMDB 集成:形成“服务-资源-配置”全链路可追踪。

💡 关键价值: “全局可观测、智能运维”,让上层系统不再是黑盒。


5️⃣ 开发与交付服务(DevOps & Delivery Services)

支撑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

  • CI/CD 平台:Jenkins、GitLab CI、ArgoCD;
  • 制品仓库:Nexus、Harbor;
  • 代码托管:GitLab、Gitee、Bitbucket;
  • 测试平台:自动化测试、Mock、用例管理;
  • 部署与灰度:蓝绿发布、金丝雀发布;
  • 流水线模板:标准化交付流程。

💡 关键价值: 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发布风险,实现“从代码到上线”的全自动化。


6️⃣ 通用支撑服务(Foundation Common Services)

对上层系统来说是“通用基础能力”的一揽子服务:

  • 消息通知(SMS、邮件、Webhook)
  • 文件上传与转码
  • 审批流引擎(Flow Engine)
  • 报表引擎(Report Engine)
  • 任务调度(Scheduler)
  • OCR、翻译、AI 模型服务(AIaaS)

这些都属于技术中台在通用层面抽象出来的能力。


🧠 三、架构逻辑示意

┌─────────────────────────────┐
│       L4 业务创新层         │
│  (产品线、业务域应用)      │
└──────────────┬──────────────┘
               │
┌──────────────┴──────────────┐
│       L3 应用系统层          │
│   (CRM、ERP、OA、OMS等)   │
└──────────────┬──────────────┘
               │
🟩 L2 基础服务层 / 技术中台
│-------------------------------------------│
│ 数据服务 | 通信集成 | 身份与权限 | DevOps │
│ 可观测运维 | 通用服务 | 消息与调度 | …     │
│-------------------------------------------│
└──────────────┬──────────────┘
               │
┌──────────────┴──────────────┐
│      L1 基础设施层          │
│   (算力 / 存储 / 网络 / 安全) │
└─────────────────────────────┘

🧩 四、L2 的核心价值

方向 说明
统一性 标准化的服务接口与能力抽象
复用性 一次建设,多系统共享
可扩展性 容易横向扩展、替换组件
可观测性 每个服务都有日志、指标、链路
安全性 统一鉴权、统一审计、零信任集成
效率提升 研发团队不必重复造轮子

🚀 五、技术中台的演进趋势

阶段 特征 关键词
v1.0:传统SOA中间件 提供DB/MQ/Cache等 技术支撑
v2.0:PaaS 平台化 抽象出通用服务 微服务化
v3.0:中台化 能力复用、标准输出 统一接入
v4.0:云原生中台 自动伸缩、服务网格 DevOps + Mesh
v5.0:智能中台 AIOps、智能调度、自动自愈 智能化治理

🧱 六、延伸子域(典型平台示例)

类型 平台示例 功能定位
数据中台 Data Platform / DaaS 数据集成、治理、服务化
身份中台 Identity Platform 统一认证、SSO、IAM
消息中台 MQ Platform 异步通信
监控中台 Observability Platform 可观测与运维
DevOps 中台 CI/CD Platform 开发交付自动化
通用中台 Common Service Platform 通知、任务、报表、审批等

cmdb 的位置

非常好的问题 💡 CMDB(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配置管理数据库)这个组件在企业 IT 架构中的定位确实容易被“模糊化”——它既跟 L1 基础设施层 紧密相关,又在 L2 技术中台 / 基础服务层 中承担关键支撑角色。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


🧭 一、CMDB 的核心定义与使命

一句话定义: CMDB 是企业 IT 架构的“数字孪生底图”,用来记录、管理、追踪所有 IT 资源及其配置关系(Configuration Items,简称 CI),是 IT 运维和自动化的核心数据库。

它回答的是:

“我现在到底拥有哪些资源?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变更会影响什么?”


🧩 二、CMDB 在分层架构中的位置

L1 / L2 的关系图中,CMDB 是一个 横跨两层的核心支撑平台

┌──────────────────────────────┐
│        L4 业务创新层         │
└──────────────┬───────────────┘
               │
┌──────────────┴───────────────┐
│        L3 应用系统层          │
└──────────────┬───────────────┘
               │
🟩 L2 技术中台 / 基础服务层
│---------------------------------------------│
│ 数据服务 | 身份服务 | DevOps | 运维可观测服务 │
│ 📘 CMDB (配置与资产中心) ←←←←←←←←←←←←←←←│
│---------------------------------------------│
└──────────────┬───────────────┘
               │
🟦 L1 基础设施层(Compute / Storage / Network)

👉 解释:

  • 从下往上看: CMDB 汇聚 L1 层的所有“资源数据”(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云主机、K8s 节点等);
  • 从上往下看: CMDB 向 L2 各平台(监控、部署、告警、工单、自动化运维)提供“统一的资源视图与关系数据”。

也就是说:

CMDB 不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而是 L2 技术中台的“资产与关系枢纽”,对 L1 进行数字建模和抽象。


🧱 三、CMDB 的核心组成

一个成熟的 CMDB 通常包含以下模块:

模块 说明
配置项管理(CI Management) 管理所有 IT 资源(物理机、云主机、容器、网络、应用、数据库等)
关系管理(Relationship Mapping) 建立依赖关系:主机→应用→服务→业务系统
变更管理(Change Tracking) 记录谁改了什么、何时改、影响范围
版本与快照(Snapshot) 支持回溯、比对配置差异
数据同步(Data Integration) 从各平台(云管、K8s、监控、堡垒机等)自动同步数据
数据模型(Data Schema) CI 类型、属性、关系模型可扩展
API 与可视化接口 提供 REST API / GraphQL / 拓扑可视化图
权限与审计 不同角色访问不同层级的信息

🔁 四、CMDB 与其他 L2 组件的关系

关联组件 交互方式 说明
监控系统 从 CMDB 拉取资源清单 自动生成监控对象
自动化运维平台 调用 CMDB 获取目标主机、依赖关系 执行任务前的资产定位
部署系统 / CICD 从 CMDB 获取环境、拓扑信息 自动选择部署节点
告警系统 将监控告警事件关联到 CI 对象 快速定位影响范围
工单系统 / ITSM 在变更工单中引用 CI 信息 形成完整的配置变更闭环
安全平台 资产信息、漏洞扫描结果回写 安全事件与资产一一对应

🔗 CMDB 就是企业“数字化 IT 实体关系库”,它为整个 L2 层提供一份 权威、统一、动态更新 的资源画像。


⚙️ 五、CMDB 在技术中台中的角色

可以这样定位:

角色 说明
数据中心角色 管理全企业 IT 资源数据(资产、配置、拓扑)
支撑平台角色 为监控、部署、告警、自动化提供底层依赖
知识图谱角色 支撑根因分析、AIOps、自动决策
治理角色 提供资源合规性与变更审计能力

🚀 六、现代 CMDB 的演进方向

阶段 特征 代表理念
CMDB 1.0 手工录入资产 静态配置中心
CMDB 2.0 数据自动采集、同步 实时更新、可追溯
CMDB 3.0 服务视角拓扑化 “从主机到业务”的映射
CMDB 4.0 与 AIOps 融合 支撑智能告警、根因分析
CMDB 5.0 云原生资产图谱 多云、容器化、分布式动态发现

🧩 七、一个典型 CMDB 在 L2 的架构图

                     L4-L3 业务/应用层
                             │
                   ┌─────────┴─────────┐
                   │ 自动化运维、监控、告警 │
                   │ DevOps、AIOps、ITSM │
                   └─────────┬─────────┘
                             │
     ┌────────────────────────┴────────────────────────┐
     │              🟩 L2 技术中台层                    │
     │-------------------------------------------------│
     │ 数据服务 | 身份服务 | 监控 | 部署 | 通用服务等   │
     │                 📘 CMDB(资产与关系中心)       │
     │-------------------------------------------------│
     └────────────────────────┬────────────────────────┘
                              │
     🟦 L1 基础设施层(Compute / Storage / Network / Cloud)

✅ 八、总结一句话

CMDB 是 L2 技术中台的“资产和关系中枢”,它抽象自 L1 基础设施,为上层的运维、监控、部署、告警、AIOps、ITSM 提供统一、动态、可追溯的资源画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