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架构

层级 名称 作用概述
🧱 L1 基础设施层(Infrastructure Layer) 提供算力、网络、存储等底层运行环境
⚙️ L2 基础服务层 / 技术中台(Foundation Services Layer) 构建主数据、统一能力、通用服务(UMS、CMDB、AMS等)
🧩 L3 业务中台层(Business Middle Platform) 抽象可复用的通用业务能力(流程、规则、消息、工单等)
🏢 L4 业务系统层(Business Applications Layer) 承载各业务域的具体系统(CRM、ERP、测试平台等)
📊 L5 数据与智能层(Data & Intelligence Layer) 数据汇聚、分析、决策、AI 驱动能力
🧠 L6 企业管理与战略层(Enterprise Strategy & Governance Layer) 战略规划、架构治理、安全与合规、标准体系

chat

详细展开介绍 业务中台层(Business Middle Platform)

现在我们终于走到了企业 IT 架构的「中腰部核心」—— L3:业务中台层(Business Middle Platform)

这一层是现代企业“数字化能力”的发动机,它承上启下,既复用技术中台(L2)的通用能力,又为上层业务创新(L4)提供可快速组合、复用的“业务模块化能力”。


🧭 一、业务中台层是什么?

一句话定义: 业务中台是企业在不同业务线之间复用核心业务能力、实现业务敏捷创新的共享平台。 它把企业内部的“共性业务逻辑”沉淀下来,通过标准化服务向不同前台系统(如营销、销售、客服、供应链、财务等)提供复用。

可以理解为:

  • L2 技术中台 提供的是「技术能力」;
  • L3 业务中台 提供的是「业务能力」;
  • L4 前台业务层 面向客户或市场「输出产品/体验」。

🧩 二、为什么企业需要业务中台?

在传统架构中,每个业务系统都是烟囱式建设

CRM、ERP、SRM、OA、WMS 各自独立, 数据割裂、流程重复、逻辑冗余。

而业务中台要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

把那些通用的业务逻辑(如订单、库存、客户、结算、审批、消息通知等)抽象成独立的可复用业务域。

最终目标是:

“一次建设,全公司可用;一次创新,多业务受益。”


🧱 三、业务中台的核心构成

可以分为 三个层面:业务域 → 能力服务 → 平台支撑。


1️⃣ 业务域中台(Domain Middle Platforms)

按企业的核心业务领域拆分:

中台类型 说明 典型功能
客户中台(Customer MP) 统一客户画像、生命周期管理 用户画像、会员、积分、标签、偏好
商品中台(Product MP) 管理商品信息与规则 SPU/SKU、分类、上下架、库存
订单中台(Order MP) 统一订单生命周期 下单、支付、取消、拆单、对账
交易中台(Transaction MP) 统一支付、结算逻辑 支付渠道、对账、退款
营销中台(Marketing MP) 复用营销活动能力 优惠券、活动引擎、推送策略
内容中台(Content MP) 内容聚合与发布 素材库、内容审核、模板管理
供应链中台(SCM MP) 统一供应链管控 采购、库存、仓储、物流
财务中台(Finance MP) 核算、报销、账务统一 记账、分账、结算、开票

💡 不同企业根据行业不同,业务域中台划分略有差异。例如:

  • 零售企业更关注「商品、订单、营销」;
  • 制造企业更关注「供应链、生产、工艺」;
  • 金融企业更关注「客户、风控、账户」。

2️⃣ 业务能力服务层(Business Capability Services)

在这些业务域中,进一步提炼出可复用的业务服务(Service),例如:

能力类型 示例
客户能力 获取客户画像、打标签、积分查询
商品能力 查询商品详情、价格计算、库存锁定
订单能力 订单创建、拆单、合单、状态流转
营销能力 发券、活动触达、规则匹配
结算能力 计算费用、生成账单、核销对账
通知能力 短信、站内信、Webhook
审批能力 发起审批、获取流程节点

这些能力通常会通过 API Gateway / Service Mesh 对外暴露,供上层应用(L4)直接组合调用。 从工程角度看,本质是企业内部的 BaaS(Business-as-a-Service)


3️⃣ 业务中台平台支撑层(Supporting Platform)

这一层负责让上面的业务能力能被快速构建、组合、发布:

  • 业务流程引擎(BPM):定义业务流程、状态机;
  • 规则引擎(Rule Engine):配置化业务逻辑;
  • 工作流引擎(Workflow Engine):实现跨系统审批;
  • 表单引擎(Form Engine):动态表单配置;
  • 低代码/可视化编排平台:快速组合业务服务;
  • 数据分析引擎(BI):实时业务数据可视化;
  • A/B 测试与实验平台:业务创新与优化。

💡 这部分是“让业务能动起来”的关键支撑层。 它让业务人员能在无需开发的前提下,对流程、规则、策略进行灵活调整。


⚙️ 四、业务中台的运作逻辑

用一句话总结:

L3 把业务能力标准化 → 封装为服务 → 由 L4 前台系统灵活编排使用。

举个例子:电商场景 👇

🛍️ 用户下单 → 调用以下中台能力:
  - 用户中台:校验会员等级
  - 商品中台:查询库存、价格
  - 营销中台:匹配优惠券
  - 订单中台:生成订单号
  - 支付中台:跳转支付渠道
  - 通知中台:发送订单短信

这些模块全部来自 L3 业务中台,而不是由每个电商系统自己实现。


🧩 五、与上下层的关系

层级 名称 与业务中台的关系
L4 前台应用层 App、小程序、官网、CRM、POS 等 直接消费中台业务能力
🟩 L3 业务中台层 各类业务域中台、规则引擎 负责复用与标准化
L2 技术中台层 DB、MQ、身份、监控、DevOps 提供技术基础设施与支撑能力
L1 基础设施层 云主机、存储、网络、安全 承载系统运行环境

🧠 六、核心价值

维度 价值说明
复用性 相同业务逻辑不用多次开发
敏捷性 新业务只需组合现有能力
一致性 各业务域规则、数据标准一致
灵活性 可按需扩展、编排、配置
可观测性 统一日志、指标、监控体系
成本可控 降低重复建设成本,提升ROI

🚀 七、演进阶段

阶段 特征 关键词
1.0 系统孤岛、烟囱式 重复建设、割裂
2.0 建立共享业务能力 服务化、组件化
3.0 中台化 能力复用、标准化接口
4.0 云原生化 微服务、容器、DevOps
5.0 智能中台 AIOps + AI 决策 + 自适应流程

📊 八、典型落地案例(简化版)

企业 中台战略 说明
阿里巴巴 数据+业务双中台 支撑多个BU共享核心业务能力
京东 商品中台、订单中台、履约中台 打通前台与供应链
滴滴 行程中台、支付中台、地图中台 支撑多业务线调度
招行 客户中台、账户中台 实现金融业务复用
国企/政务 用户中台、事项中台 支撑政务统一服务入口

🔗 九、延伸: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的关系

对比项 业务中台 数据中台
核心对象 业务逻辑、流程、规则 数据、指标、报表
服务方式 提供业务 API 提供数据服务
面向角色 研发、业务产品 分析师、BI、AI
输出形式 订单、客户、结算服务 数据集市、指标体系
技术支撑 BPM、规则引擎、API Gateway ETL、数仓、BI

它们往往是并行建设、协同运行的:

  • 业务中台产生业务数据;
  • 数据中台沉淀数据资产;
  • 数据中台的洞察又反哺业务中台策略(比如精准推荐)。

✅ 十、总结一句话

业务中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中核,它抽象并共享核心业务能力,让企业实现“统一建设、快速创新、敏捷复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