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不在
- 9/7分布式文件存储平台建设指南
- 9/7数据洪流时代的存储挑战
- 9/7从本地文件系统到分布式文件系统: 演进与必然
- 9/7典型应用场景: AI训练、大数据分析、海量归档、云原生应用
- 9/7"可落地"与"全生命周期"的核心内涵
- 9/7引言: 为什么需要分布式文件存储?
- 9/7平滑升级策略:滚动升级、兼容性设计
- 9/7集群扩缩容:弹性扩缩容流程与数据迁移影响控制
- 9/7常见故障处理手册:磁盘故障、节点宕机、网络分区
- 9/7混沌工程在存储系统中的应用实践
- 9/7稳定性保障:升级、扩缩容与故障处理
- 9/7认证与授权:RBAC、AK/SK、与公司统一认证集成
- 9/7数据加密-保障分布式文件存储安全的关键技术
- 9/7配额管理与多租户隔离-构建安全可靠的分布式文件存储平台
- 9/7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智能存储与成本优化的关键策略
- 9/7数据安全与治理
- 9/7性能分析工具链-深入理解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的性能瓶颈
- 9/7性能分析工具与方法论
- 9/7瓶颈分析思路-系统化定位分布式文件存储性能问题的方法论
- 9/7存储引擎性能调优
- 9/7网络与协议性能优化
- 9/7针对性调优-小文件优化与大规模并发读写优化实践
- 9/7基准测试方法论与实践-科学评估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性能
- 9/7基准测试实践与性能验证
- 9/7性能优化与基准测试
- 9/7租户视角:自助申请、配额查看与用量分析的用户体验设计
- 9/7可视化监控与告警中心
- 9/7配置管理与权限控制
- 9/7运维视角-全局视图、一键运维操作与故障自愈的管理控制台设计
- 9/7自动化运维操作与故障自愈
- 9/7定制化与扩展能力
- 9/7管理控制台与用户体验
- 9/7管理控制台与用户体验-构建直观易用的分布式文件存储管理平台
- 9/7Kubernetes中的动态存储供给-实现存储资源的自动化管理
- 9/7作为大数据计算的底层存储:分布式文件系统与Spark、Flink、Presto的集成实践
- 9/7与AI训练平台的集成:支持Kubeflow和Volcano的分布式文件存储实践
- 9/7面向AI/ML工作负载的存储优化
- 9/7多云与混合云部署策略
- 9/7云原生与大数据生态集成
- 9/7CSI驱动开发与实现-构建云原生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标准化接口
- 9/7多级存储与自动降冷: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成本优化策略
- 9/7容量规划与资源分配
- 9/7用量计费与账单系统设计:构建透明、准确的存储服务平台计费体系
- 9/7平台运营:用户支持、文档建设与社区培育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9/7成本控制与运营
- 9/7存储成本模型分析:硬件成本、运维成本与开发成本的全面评估
- 9/7多区域(Multi-Region)与联邦集群部署-构建全球分布式文件存储基础设施
- 9/7技术债管理与平台重构策略-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的可持续演进之道
- 9/7从百TB到EB级:架构的平滑演进之路-分布式文件存储平台的规模扩展演进策略
- 9/7新型硬件(DPU, NVMe, PMem)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的硬件革新之路
- 9/7AI for Storage:智能运维、性能预测、资源调度-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的人工智能革命
- 9/7开源趋势与社区参与-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的生态发展与协作创新
- 9/7存储与计算分离架构的深化-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的未来演进方向
- 9/7核心架构模式: 中心化(如GFS) vs. 去中心化(如IPFS)
- 9/7数据分布与放置策略: 一致性哈希、分片、副本、纠删码(EC)
- 9/7元数据管理: 单点、集群化与分离式架构
- 9/7一致性模型: 强一致性、最终一致性及其权衡
- 9/7常用协议栈: POSIX、FUSE、S3、HDFS、NFS
- 9/7分布式文件系统核心原理
- 9/7目标设定: 性能、容量、成本、稳定性的平衡艺术
- 9/7技术选型决策: 自研 vs. 基于开源(如Ceph, JuiceFS, Alluxio, MinIO)二次开发
- 9/7平台总体规划与设计哲学
- 9/7平台分层架构: 接入层、元数据层、数据层、管理层
- 9/7
- 9/7总体架构设计
- 9/7元数据模型设计: 文件树、命名空间、inode结构
- 9/7元数据服务的设计与实现
- 9/7数据存储引擎: 对象存储(OSS/S3) vs. 块设备 vs. 本地磁盘
- 9/7数据冗余机制: 多副本(Replication)的实现与调度
- 9/7纠删码(Erasure Coding)技术详解与工程实践
- 9/7数据均衡与迁移: 热点调度、容量均衡、坏盘处理
- 9/7数据读写流程与并发控制
- 9/7数据存储与访问层实现
- 9/7客户端设计: 轻量级SDK、FUSE实现原理
- 9/7核心协议实现: POSIX兼容性挑战与解决方案
- 9/7高性能缓存设计: 客户端缓存、元数据缓存、数据缓存(一致性保证)
- 9/7与HDFS、S3等标准协议的兼容与网关构建
- 9/7客户端与接入协议
- 9/7硬件规划: 计算、网络、存储的配置选型与瓶颈分析
- 9/7自动化部署: 基于Ansible/K8s Operator的集群部署方案
- 9/7配置中心化管理: 不同环境的配置隔离与版本控制
- 9/7部署与配置管理
- 9/7监控指标体系建设:节点、集群、业务层面核心 metrics(容量、IOPS、吞吐、延迟)
- 9/7日志收集与分析:基于ELK/Loki的日志平台集成
- 9/7链路追踪(Tracing)在分布式存储中的应用
- 9/7智能告警:阈值设定、告警收敛、根因分析
- 9/7监控、告警与可观测性体系
- 9/7附录A:开源分布式存储系统对比-Ceph、MinIO、JuiceFS、Alluxio等系统详细对比分析
- 9/7附录B:常用工具与命令速查-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运维工具与命令参考手册
- 9/7附录C:术语表-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专业术语解释
- 9/7流量洪峰下的守护神: 为什么需要分布式限流?
- 9/7从单机限流到分布式限流: 微服务架构下的必然选择
- 9/7核心价值: 防止系统雪崩、保障服务可用性、实现公平调度、成本控制
- 9/7基于系统负载的动态限流: 根据CPU、Load、P99延迟自动调整阈值
- 9/7压测与容量规划: 通过限流平台模拟流量,进行全链路压测,找出系统瓶颈
- 9/7智能配额分配: 根据服务重要性、SLA动态分配集群总配额
- 9/7稳定性陷阱: 分布式锁的使用、缓存穿透与雪崩
- 9/7性能陷阱: Lua脚本复杂度、网络往返次数与系统瓶颈
- 9/7案例分享: 电商大促期间的限流实战与API开放平台的配额管理
- 9/7基于Kubernetes HPA的限流: 结合自定义指标(如QPS)进行自动扩缩容
- 9/7服务网格(Service Mesh)限流: 在Istio等网格中实现更细粒度的限流策略
- 9/7Serverless场景下的限流挑战与应对: 在无服务器架构中实现精准流量控制
- 9/7基于时间序列预测的弹性限流: 预测流量洪峰,提前调整阈值
- 9/7异常流量自动识别与防护: 结合机器学习识别CC攻击等异常模式并自动限流
- 9/7根因分析: 限流发生后的自动根因定位与故障诊断
- 9/7限流算法深度剖析: 固定窗口、滑动窗口、漏桶与令牌桶
- 9/7限流维度与粒度: QPS、并发线程数与分布式总配额的精细控制
- 9/7需求与场景分析: 识别需要保护的核心服务与资源
- 9/7设计原则: 高可用、低延迟、最终一致性、配置热更新
- 9/7技术选型: 自研 vs. 集成开源(如 Sentinel, Redis-cell, Envoy RateLimit)
- 9/7演进路线图: 从网关单点限流到全链路精准限流
- 9/7分层架构: 控制台(Console)、控制面(Control Plane)、数据面(Data Plane)
- 9/7核心组件设计: 控制面、数据面与存储层的详细实现
- 9/7高可用设计: 控制面无状态、数据面本地降级、存储多活
- 9/7扩展性设计: 支持多语言SDK、多环境(K8s/VM)
- 9/7网关作为限流的第一道防线: 全局流量管控
- 9/7网关集成模式: 内置、Sidecar、外部服务模式详解
- 9/7性能考量: 网关集成带来的性能损耗与优化
- 9/7基于Redis的分布式计数器: Lua脚本保证原子性、集群模式下的同步问题
- 9/7高性能本地缓存+低频同步: 降低Redis压力,保证最终一致性
- 9/7滑动窗口的精确实现: 基于Redis Sorted Set或ZSET
- 9/7故障降级与恢复: Redis宕机时,自动降级到本地限流或直接放行
- 9/7规则数据模型: 资源、阈值、流控模式、效果(快速失败/Warm Up/排队等待)
- 9/7配置热更新: 规则变更实时下发至数据面,无需重启应用
- 9/7版本管理与灰度发布: 新规则的灰度下发与回滚机制
- 9/7权限与审计: 规则变更的审批流程与操作日志
- 9/7上下文传递: 如何在调用链中传递限流维度(如用户ID)
- 9/7与熔断器的协同: 异常比例触发熔断后再恢复的实现机制
- 9/7热点参数限流: 对频繁访问的特定参数进行特殊限制
- 9/7集群流量控制: 精确控制整个集群的总并发量
- 9/7核心监控指标: 限流QPS、通过QPS、阻塞请求数、规则触发次数
- 9/7实时仪表盘: 全局流量态势、限流热点图、规则效果可视化
- 9/7智能报警: 规则频繁触发报警、Redis连接异常报警
- 9/7链路追踪集成: 在调用链上标记被限流的请求
- 9/7附录A: 开源限流组件对比(Sentinel, Envoy RLS, Redis-cell)
- 9/7附录B: Redis Lua脚本示例
- 9/7附录C: 全球分布式限流架构探讨
- 9/7附录D: 术语表
- 9/7监控告警体系: 构建全面的平台可观测性
- 9/7链路追踪: 精准定位消息全链路路径
- 9/7容量规划与弹性伸缩: 应对业务洪峰挑战
- 9/7应急预案与灾难恢复: 构建高可靠的容灾保障体系
- 9/7一站式接入: 构建便捷的开发者体验
- 9/7与统一认证平台集成: 构建安全的权限管理体系
- 9/7与监控报警平台集成: 构建全面的系统可观测性
- 9/7与CI/CD集成: 构建自动化的部署与测试体系
- 9/7平滑上线与迁移: 确保业务无缝过渡到新平台
- 9/7开发者支持: 构建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
- 9/7推广与布道: 构建平台影响力与用户生态
- 9/7建立反馈渠道与运营SOP: 构建高效的问题响应机制
- 9/7消息模板设计最佳实践: 构建高效复用的内容体系
- 9/7通道稳定性保障最佳实践: 构建高可用的通知服务体系
- 9/7成本控制最佳实践: 构建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
- 9/7常见陷阱: 避免通知平台建设中的典型错误
- 9/7智能降级与切换: 基于机器学习的通道质量预测与优化
- 9/7智能内容生成: 基于用户行为的个性化通知内容优化
- 9/7发送时机优化: 基于用户行为预测的智能发送策略
- 9/7富媒体消息: 构建下一代交互式通知体验
- 9/75G消息(RCS): 下一代短信技术的革命性变革
- 9/7物联网(IoT)设备通知: 构建万物互联的通知生态
- 9/7统一收件箱(Unified Inbox)展望: 构建个人化信息聚合中心
- 9/7全链路状态追踪: 消息生命周期的全程监控
- 9/7统一回调接口设计: 构建闭环的消息处理体系
- 9/7数据持久化: 消息发送记录的存储与查询优化
- 9/7多租户与权限管理: 构建安全可靠的统一通知平台
- 9/7模板管理: 构建高效的内容复用体系
- 9/7数据看板: 实时洞察通知平台运营状况
- 9/7运营管理: 构建高效稳定的通知服务体系
- 9/7安全审计: 构建全面的平台安全防护体系
- 9/7内容安全: 构建可靠的消息内容防护体系
- 9/7合规性要求: 构建符合法规要求的通知平台
- 9/7成本分析与优化: 构建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
- 9/7README
- 9/7附录A: 主流通道供应商API对比与选型建议
- 9/7附录B: API接口文档示例
- 9/7附录C: 通道状态码大全与错误处理建议
- 9/7附录D: 术语表
- 9/7平台的可观测性与可靠性(概述)
- 9/7监控告警体系: 认证成功率、延迟、MFA使用率、异常行为
- 9/7高可用与灾难恢复架构: 数据库多活、无状态服务、异地容灾
- 9/7性能与扩展性: 水平扩展、缓存策略(权限、用户信息)
- 9/7分步实施与迁移策略(概述)
- 9/7试点项目选择与实施: 快速赢得信任
- 9/7老旧系统迁移策略: 并行运行、灰度切流
- 9/7用户教育与变革管理: 如何推广平台,改变用户习惯
- 9/7管理控制台与开发者体验(概述)
- 9/7管理员视角: 全局视图、用户管理、权限分配、审计查询
- 9/7开发者视角: 清晰的集成文档、SDK、API
- 9/7运维视角: 配置管理、系统监控、日志查询
- 9/7平台运营与持续迭代(概述)
- 9/7日常运维SOP: 用户支持、故障处理
- 9/7收集反馈与度量成功: 用量指标、用户满意度
- 9/7收集反馈与度量成功: 用量指标、用户满意度
- 9/7版本管理与迭代规划
- 9/7版本管理与迭代规划
- 9/7面向未来的身份治理(概述)
- 9/7无密码(Passwordless)未来: WebAuthn/FIDO2
- 9/7身份治理与管理(IGA): 自动化权限治理工作流
- 9/7CIAM(客户身份管理)与员工身份的融合与差异
- 9/7零信任(Zero Trust)架构中的身份新角色: 永不信任,始终验证
- 9/7进阶话题与最佳实践汇编
- 9/7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下的权限缓存与一致性
- 9/7处理海量权限数据时的性能优化
- 9/7国际化和本地化的特殊考量
- 9/7来自一线实战的 坑 与 填坑 经验分享
- 9/7平台建设前的战略规划与设计原则(概述)
- 9/7需求调研与现状分析: 梳理现有系统、用户类型、权限场景
- 9/7制定演进路线图: 从统一账号到全面身份治理
- 9/7审计、合规与安全治理(概述)
- 9/7全链路审计日志: 记录所有认证、授权、管理操作
- 9/7合规性支持: GDPR、等保2.0、SOC2中的身份要求
- 9/7定期权限审阅(Access Review)流程的平台化实现
- 9/7密钥、证书安全管理与轮换策略
- 9/7附录A: 开源IAM系统评估指南
- 9/7附录A: 开源IAM系统评估指南
- 9/7附录B: OAuth 2.0 / OIDC 快速参考
- 9/7附录C: 安全漏洞防范清单(如CSRF、状态参数注入)
- 9/7附录D: 术语表
- 9/6调度之魂: 无处不在的任务调度
- 9/61.1 从单机定时任务到分布式调度: 驱动力与演进
- 9/61.2 分布式调度的核心价值: 资源效率、任务编排、故障隔离与自动化
- 9/61.3 典型应用场景: 数据处理管道、微服务批处理、AI训练任务、周期性作业
- 9/61.4 定义"可落地的全生命周期": 设计、开发、部署、监控、治理、下线
- 9/6分布式调度核心理论
- 9/6平台总体规划与设计原则
- 9/610.1 四维监控: 资源层面、任务层面、业务层面、平台自身层面
- 9/610.2 日志收集: 任务执行日志的实时采集、存储与检索(ELK/Loki)
- 9/610.3 指标 Metrics: 调度延迟、任务成功率、资源利用率(Prometheus/Grafana)
- 9/610.4 链路追踪(Tracing): 复杂工作流的全链路跟踪
- 9/610.5 健康检查与自愈能力
- 9/611.1 环境隔离: 开发、测试、生产环境的构建
- 9/611.2 自动化部署: 基于Ansible/Helm/K8s Operator的部署方案
- 9/611.3 配置中心化管理: Apollo/Nacos的集成
- 9/611.4 平滑升级与数据迁移方案
- 9/612.1 多租户模型与资源配额管理
- 9/612.2 认证与授权(RBAC): 与公司统一登录系统集成
- 9/612.3 任务安全: 沙箱环境、密钥管理、网络策略
- 9/612.4 操作审计: 关键操作的记录与查询
- 9/613.1 容量规划与性能压测
- 9/613.2 混沌工程(Chaos Engineering)实践: 模拟Master宕机、网络分区、Worker失联
- 9/613.3 应急预案: 故障排查手册、降级方案、数据恢复
- 9/613.4 SLO/SLI定义与误差预算管理
- 9/614.1 用户体验设计: 任务创建、工作流编排、监控查看的简易性
- 9/614.2 管理控制台功能: 系统看板、任务管理、报警配置、用户管理
- 9/614.3 OpenAPI设计: 与外部系统集成的RESTful API规范
- 9/614.4 运营与支持: 文档、工单、反馈渠道建设
- 9/615.1 与CI/CD流水线集成: 自动部署后触发数据更新任务
- 9/615.2 与数据平台集成: 触发DataX/Spark离线任务、上报数据质量结果
- 9/615.3 与消息队列集成: 基于事件的任务触发
- 9/615.4 与监控报警系统集成: 聚合所有任务报警
- 9/616.1 资源利用率分析与优化: 混部、弹性扩缩容(HPA)
- 9/616.2 任务运行分析: 识别长尾任务、优化任务代码
- 9/616.3 平台运营数据驱动决策
- 9/617.1 Serverless与调度平台的融合
- 9/617.2 基于AI的智能调度: 预测任务运行时间、智能资源推荐、故障预测
- 9/617.3 跨云多云调度
- 9/617.4 开源社区与生态建设
- 9/62.1 调度模型抽象: 任务(Job)、实例(Instance)、工作流(DAG)
- 9/62.2 调度策略与算法: 先进先出(FIFO)、公平调度(Fair)、能力调度(Capacity)、优先级调度
- 9/62.3 资源分配与隔离: CPU、内存、磁盘、GPU
- 9/62.4 高可用与一致性: 基于Raft/Paxos的选主、状态同步与脑裂避免
- 9/6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 9/62.5 开源引擎借鉴: Airflow, DolphinScheduler, K8s CronJob, Apache Airflow, 腾讯TKE等设计思想
- 9/6调度核心(Master)的设计与实现
- 9/6执行器(Worker)的设计与实现
- 9/6元数据与状态持久化
- 9/63.1 目标与范围界定: 是否支持工作流?是否支持多租户?目标规模?
- 9/6可观测性体系构建
- 9/63.2 技术选型决策: 自研 vs 基于开源二次开发(深度对比)
- 9/63.3 核心设计原则: 高可用、可扩展、可观测、用户友好、资源隔离
- 9/63.4 平台演进路线图: 从核心调度引擎到生态集成的MVP迭代路径
- 9/6任务定义与管理
- 9/6执行与控制
- 9/64.1 分层架构: 客户端、接入层、调度核心、执行器、元数据存储
- 9/6部署、配置与升级
- 9/6权限、安全与多租户隔离
- 9/6稳定性工程与灾难恢复
- 9/6用户平台与控制台
- 9/64.2 微服务模块拆分: Master(调度器)、Worker(执行器)、Alarm、API Server
- 9/64.3 状态管理: 无状态服务与有状态服务的设计(如调度状态、任务状态)
- 9/64.4 高可用部署方案: Master集群、Worker弹性伸缩、存储多活
- 9/65.1 任务队列管理: 内存队列 vs 持久化队列(基于DB/RocketMQ)
- 9/6与上下游系统的集成
- 9/6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
- 9/6前沿趋势与平台演进
- 9/65.2 调度器设计: 时间轮(Time Wheel)算法实现定时调度
- 9/65.3 负载均衡策略: Worker心跳检测、资源感知调度、故障转移
- 9/65.4 分布式锁与选主机制: 基于ZooKeeper/Etcd的实现
- 9/65.5 工作流(DAG)引擎的设计: 节点依赖、并行、条件分支、失败重试
- 9/66.1 执行器架构: 任务拉取 vs 任务推送模型
- 9/66.2 任务执行环境隔离: Docker容器化、Kubernetes Pod、进程级隔离
- 9/66.3 资源限制与统计: 基于Cgroups的实现
- 9/66.4 心跳上报与双向通信: GRPC长连接的应用
- 9/66.5 插件化设计与用户自定义任务(UDF)的支持
- 9/67.1 数据库选型: MySQL/PostgreSQL vs NewSQL(TiDB)
- 9/67.2 数据模型设计: 任务元数据、执行记录、调度日志、用户权限
- 9/67.3 状态机设计: 任务生命周期的状态流转(Pending、Running、Success、Failed)
- 9/67.4 数据归档与清理策略
- 9/68.1 任务描述语言: UI表单、JSON/YAML、SQL、SDK
- 9/68.2 任务类型支持: Shell、HTTP、Python、Spark、Flink、自定义镜像
- 9/68.3 任务依赖管理: 跨任务依赖、文件/数据依赖
- 9/68.4 版本控制与回滚: 任务配置的变更历史与审计
- 9/69.1 任务触发方式: 定时、手动、API事件驱动
- 9/69.2 执行控制: 暂停、恢复、停止、重跑、回填(Backfill)
- 9/69.3 超时控制、重试策略与失败告警
- 9/69.4 全局配置与参数传递: 系统参数、自定义参数
- 9/6附录A: 开源分布式调度系统对比
- 9/6附录B: 常用故障诊断命令与工具
- 9/6附录C: 术语表
- 9/6消息接收者模型: 精准触达的基石
- 9/6消息模板模型: 内容复用与个性化的核心
- 9/6消息内容模型: 信息传递的核心载体
- 9/6消息签名模型: 品牌识别与信任建立的关键
- 9/6消息回调模型: 状态追踪与业务闭环的关键
- 9/6需求分析与范围界定: 构建统一通知平台的起点
- 9/6设计原则: 构建高可用统一通知平台的指导方针
- 9/6技术选型: 自研 vs 云服务 vs 开源方案的权衡之道
- 9/6演进路线图: 从核心发送引擎到全球多活、智能路由
- 9/6分层架构设计: 构建清晰、可维护的统一通知平台
- 9/6微服务化设计: 构建灵活、可扩展的统一通知平台
- 9/6高可用设计: 构建稳定可靠的统一通知平台
- 9/6API-first设计: 构建标准化、版本化的统一通知平台接口
- 9/6通用API设计: 构建灵活高效的通知平台接入接口
- 9/6消息队列应用: 实现流量削峰、异步化与最终一致性
- 9/6消息模板引擎: 实现变量替换、内容审核与多语言支持
- 9/6频率控制与防骚扰: 基于用户、IP、业务类型的限流策略
- 9/6通道适配器模式: 统一接口,灵活接入各类供应商
- 9/6供应商管理: 多供应商配置、负载均衡、自动故障切换
- 9/6智能路由策略: 基于成本、到达率、延迟、地域的自动选择
- 9/6通道质量监控与熔断降级: 自动屏蔽故障或低质量通道
- 9/6为什么需要统一的身份治理平台?概述
- 9/6数字化转型下的身份管理之痛: 烟囱系统、权限混乱、效率低下
- 9/6数字化转型下的身份管理之痛: 烟囱系统、权限混乱、效率低下
- 9/6统一身份治理平台的核心价值: 安全、效率、合规、体验
- 9/6核心概念界定: IAM、4A、CIAM、SSO、权限
- 9/6平台的核心价值: 安全、效率、合规、体验
- 9/6"全生命周期"解读: 从账号创建、权限授予到离职回收的完整闭环
- 9/6数字化转型下的身份管理之痛: 烟囱系统、权限混乱、效率低下
- 9/6为什么需要统一的身份治理平台?
- 9/6认证(Authentication)vs. 授权(Authorization): OAuth 2.0、OIDC、SAML 2.0 核心原理详解
- 9/6认证(Authentication)vs. 授权(Authorization): OAuth 2.0、OIDC、SAML 2.0 核心原理详解
- 9/6权限模型基石: 自主访问控制(DAC)、强制访问控制(M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 9/6权限模型基石: 自主访问控制(DAC)、强制访问控制(M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 9/6目录服务: LDAP协议与Active Directory的深度解读
- 9/6现代安全最佳实践: 多因子认证(MFA)、无密码认证、风险感知认证
- 9/6核心概念界定: IAM、4A、CIAM、SSO、权限
- 9/6核心理论基础与开放标准
- 9/6需求调研与现状分析: 梳理现有系统、用户类型、权限场景
- 9/6需求调研与现状分析: 梳理现有系统、用户类型、权限场景
- 9/6制定演进路线图: 从统一账号到全面身份治理
- 9/6制定演进路线图: 从统一账号到全面身份治理
- 9/6核心设计原则: 最小权限原则、安全默认、可扩展性、用户体验
- 9/6技术选型考量: 自研 vs 商用产品 vs 开源方案(Keycloak, Casdoor, Ory Kratos)
- 9/6平台的核心价值: 安全、效率、合规、体验
- 9/6平台建设前的战略规划与设计原则
- 9/6用户模型抽象: 个人用户、设备、应用、API账号
- 9/6用户模型抽象: 个人用户、设备、应用、API账号
- 9/6组织架构设计: 支持多维级联、动态团队、虚拟组
- 9/6组织架构设计: 支持多维级联、动态团队、虚拟组
- 9/6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入职、转岗、离职的自动化流程(HR驱动)
- 9/6"全生命周期"解读: 从账号创建、权限授予到离职回收的完整闭环
- 9/6统一用户中心设计
- 9/6核心认证引擎: 密码认证、短信/邮箱验证码、第三方社交登录
- 9/6多因子认证(MFA)集成: TOTP、短信、邮件、生物识别、安全密钥
- 9/6会话管理: 分布式Session、JWT令牌的生命周期与安全
- 9/6风险控制: 异常登录检测、设备管理、密码策略 enforcement
- 9/6认证体系实现(AuthN)
- 9/6RBAC模型实现: 角色、权限、用户组的关联与设计
- 9/6ABAC模型初探: 策略语言(如Rego)与策略执行点(PEP)/决策点(PDP)架构
- 9/6权限的授予、回收与继承: 管理控制台的设计
- 9/6权限的效验: 中央化API网关与Sidecar模式
- 9/6授权体系实现(AuthZ)
- 9/6SSO核心流程: 基于票据的交换过程
- 9/6OAuth 2.0 四种模式与最佳实践
- 9/6OpenID Connect (OIDC) 实现用户认证
- 9/6SAML 2.0 与企业IdP的集成
- 9/6客户端集成: Web应用、移动端、后端服务、旧系统的改造方案
- 9/6登出与全局登出(Single Logout)
- 9/6单点登录(SSO)系统集成
- 9/6作为身份提供者(IdP): 对外提供SSO服务
- 9/6作为服务提供者(SP): 集成外部IdP(如企业微信、AD)
- 9/6混合模式: 多身份源共存与匹配规则(Just-in-Time Provisioning)
- 9/6身份联合与外部身份源
- 9/6全链路审计日志: 记录所有认证、授权、管理操作
- 9/6合规性支持: GDPR、等保2.0、SOC2中的身份要求
- 9/6定期权限审阅(Access Review)流程的平台化实现
- 9/6审计、合规与安全治理
- 9/6核心理论基础与开放标准(概述)
- 9/6认证(Authentication)vs. 授权(Authorization): OAuth 2.0、OIDC、SAML 2.0 核心原理详解
- 9/6权限模型基石: 自主访问控制(DAC)、强制访问控制(M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 9/6目录服务: LDAP协议与Active Directory的深度解读
- 9/6现代安全最佳实践: 多因子认证(MFA)、无密码认证、风险感知认证
- 9/6用户自服务: 注册、资料维护、密码重置
- 9/2大数据与消息事务结合:ETL数据一致性保障与消息队列事务
- 9/2单体到微服务的演进
- 9/1《分布式任务调度:从入门到精通》索引
- 9/1📖《API 网关 从入门到精通》文档索引
- 9/1消息队列:从入门到精通 - 文章索引
- 9/1服务注册与配置中心:从入门到精通
- 9/1搜索与数据分析中间件:从入门到精通
- 9/1链路追踪 & 监控中间件:从入门到精通
- 9/1介绍页
- 9/1📖《API 网关 从入门到精通》
- 9/1
- 9/1《分布式事务中间件:从入门到精通》目录
- 9/1《消息队列:从入门到精通》目录
- 9/1《服务注册与配置中心:从入门到精通》目录
- 9/1《RPC 框架:从入门到精通》目录
- 9/1《分布式任务调度:从入门到精通》目录
- 9/1《搜索 & 数据分析中间件:从入门到精通》目录
- 9/1《链路追踪 & 监控中间件:从入门到精通》目录
- 9/1什么是分布式事务:从单体到分布式的数据一致性挑战
- 9/1分布式事务的痛点与挑战:构建可靠系统的必经之路
- 9/1分布式事务的理论模型:从2PC到BASE理论的全面解析
- 9/1本地事务 + 消息队列模式:实现可靠消息最终一致性的利器
- 9/1TCC(Try-Confirm-Cancel)模式:构建高性能分布式事务的三步法
- 9/1SAGA 模式:长事务的优雅解决方案
- 9/1分布式事务的其他模式与实践:事务日志、异步补偿与策略比较
- 9/1Seata 深度解析:阿里巴巴开源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
- 9/1Spring Cloud + 事务管理:构建可靠的微服务分布式事务体系
- 9/1分布式事务其他框架简析:Atomikos、Narayana与开源方案对比
- 9/1幂等性设计与保证:构建可靠的分布式系统基石
- 9/1事务监控与追踪:分布式事务系统的可视化洞察
- 9/1高并发与性能优化:构建高性能的分布式事务系统
- 9/1分布式事务的 CAP 权衡:一致性与可用性的智慧选择
- 9/1电商秒杀与库存事务案例:高并发场景下的分布式事务实践
- 9/1金融系统事务案例:资金转账的分布式事务实践
- 9/1服务注册、发现与心跳机制详解
- 9/1最小可用注册中心
- 9/1配置中心雏形
- 9/1持久化与高可用设计
- 9/1Zookeeper
- 9/1Eureka
- 9/1Consul
- 9/1Nacos
- 9/1Apollo配置管理模型(Namespace、Cluster)
- 9/1Apollo配置发布流程与灰度发布
- 9/1Apollo客户端缓存与回滚机制
- 9/1Apollo企业级最佳实践
- 9/1服务发现模式
- 9/1配置中心高级特性
- 9/1一致性与高可用
- 9/1性能与扩展性优化
- 9/1服务注册与配置中心在电商系统中的应用
- 9/1企业级最佳实践
- 9/1监控与运维
- 9/1云原生与 Service Mesh
- 9/1配置即代码(Configuration as Code)
- 9/1总结与学习路径
- 8/30API 网关的定义与定位:微服务架构的统一入口
- 8/30单体到微服务演进中的 API 网关角色:从架构变迁看网关价值
- 8/30API 网关与反向代理、负载均衡、服务网关的区别:技术组件的边界与协同
- 8/30什么是 API 网关:微服务架构的入口与大脑
- 8/30API 网关的请求路由功能:智能流量分发的核心机制
- 8/30API 网关的协议转换功能:构建多协议兼容的统一接口
- 8/30API 网关的安全认证与鉴权功能:构建可信的微服务边界
- 8/30API 网关的限流、熔断与降级功能:构建高可用微服务系统的防护机制
- 8/30API 网关的日志与监控功能:构建可观测的微服务系统
- 8/30API 网关的核心职责:构建稳定高效微服务系统的基石
- 8/30与服务注册发现的协作:构建动态路由的微服务网关
- 8/30与配置中心、消息队列的关系:构建动态可配置的微服务网关
- 8/30API 网关在服务治理体系中的位置:构建完整的微服务治理生态
- 8/30API 网关与微服务架构:构建现代化分布式系统的关键纽带
- 8/30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的实现:构建灵活的 API 路由系统
- 8/30反向代理的实现原理:构建高性能的请求转发引擎
- 8/30多协议支持的实现:构建统一的多协议 API 网关
- 8/30请求路由与转发机制:API 网关的核心路由引擎
- 8/30身份认证机制:构建多层次的 API 网关认证体系
- 8/30鉴权与 RBAC 模型:构建细粒度的 API 网关权限控制体系
- 8/30API 网关的安全机制:构建可信的微服务边界
- 8/30缓存基础概述:理解分布式缓存的核心概念
- 8/30为什么需要缓存:深入理解缓存的价值与意义
- 8/30缓存的适用场景与风险:精准识别与有效规避
- 8/30本地缓存 vs 分布式缓存:技术选型的深度对比
- 8/30缓存的优势与挑战:全面解析缓存技术的双面性
- 8/30分布式缓存核心原理概述:深入理解分布式架构下的缓存需求
- 8/30分布式架构下的缓存需求:构建高可用、可扩展的缓存系统
- 8/30CAP定理与缓存系统的权衡:在一致性、可用性与分区容错性间寻找平衡
- 8/30一致性哈希与节点分片:构建可扩展的分布式缓存系统
- 8/30缓存与数据库的关系:构建高效数据访问层的关键
- 8/30常见分布式缓存选型概述:主流缓存技术对比与选择指南
- 8/30Memcached:轻量级高速缓存的技术深度解析
- 8/30Redis:全能型缓存数据库的深度解析与最佳实践
- 8/30Tair/Couchbase/Aerospike简介:企业级分布式缓存解决方案
- 8/30如何进行缓存技术选型:构建最适合业务需求的缓存方案
- 8/30缓存模式与设计策略概述:掌握正确的缓存使用方式
- 8/30缓存模式与设计策略:构建高效缓存系统的核心方法
- 8/30缓存的失效与更新策略:确保数据时效性与一致性的关键
- 8/30缓存与数据库一致性:构建可靠数据访问层的关键挑战
- 8/30Redis基础与核心数据结构概述:掌握高性能缓存的核心技术
- 8/30Redis基础与核心数据结构:构建高性能应用的基石
- 8/30Redis高级特性与扩展:解锁更多可能性的钥匙
- 8/30Redis Cluster原理与应用:构建高可用分布式缓存系统
- 8/30Memcached实战概述:轻量级高速缓存的实践指南
- 8/30Memcached架构与工作原理:深入理解高性能缓存系统的核心机制
- 8/30Memcached内存管理与LRU淘汰策略:高性能缓存的核心机制
- 8/30Memcached与Redis对比与结合使用:构建最优缓存架构的策略选择
- 8/30Redis基础与核心数据结构概述:构建高效缓存系统的基石
- 8/30Redis核心数据结构深度解析:从实现原理到最佳实践
- 8/30Redis事务与Lua脚本:保障数据一致性的关键技术
- 8/30Redis高级特性与扩展概述:解锁更多可能性的钥匙
- 8/30Redis持久化机制详解:保障数据安全的双重保险
- 8/30Redis发布订阅与Stream:构建高效消息传递系统
- 8/30Redis模块扩展:解锁更多可能性的钥匙
- 8/30Redis Cluster原理与应用:构建高可用分布式缓存系统
- 8/30Memcached实战概述:轻量级高速缓存的实践指南
- 8/30无处不在的通知: 数字化转型的沟通基石
- 8/30从烟囱式通知到平台化服务: 为什么需要统一通知平台?
- 8/30平台核心价值: 降本增效、统一体验、提升可靠性、赋能业务
- 8/30典型应用场景: 身份验证、监控告警、工单处理、营销推广、系统公告
- 8/30"全生命周期"内涵: 涵盖通道管理、模板审核、发送调度、状态追踪、运营分析的完整闭环
- 8/30短信(SMS)技术原理与限制: 协议、长度、并发、运营商限制
- 8/30邮件(Email)技术原理与限制: SMTP协议、信誉度、反垃圾邮件策略
- 8/30语音电话(Voice Call)技术原理与限制: IVR、文本转语音(TTS)、接通率
- 8/30App推送(Push Notification)技术原理与限制: 苹果APNs、谷歌FCM、厂商通道
- 8/30即时消息(IM)技术原理与限制: 钉钉、企业微信、飞书、Slack、Webhook的API差异
- 8/30为什么需要消息队列?系统间通信的核心技术解析
- 8/30系统间通信方式对比:同步调用 vs 异步调用的深度解析
- 8/30MQ的优势与风险:构建可靠分布式系统的双刃剑
- 8/30消息队列的基本概念概述:理解现代分布式通信的核心要素
- 8/30点对点模型与发布订阅模型深度解析:消息队列核心传输模式的内部机制与实践
- 8/30Push与Pull消费模式深度解析:消息队列消费机制的内部实现与性能优化
- 8/30消息队列的核心要素概述:构建可靠分布式系统的三大支柱
- 8/30生产者、Broker、消费者深度解析:消息队列核心组件的内部机制与最佳实践
- 8/30消息持久化深度解析:确保消息不丢失的关键技术实现与优化策略
- 8/30消息可靠性与一致性:构建可信分布式系统的基石
- 8/30至少一次、至多一次、精确一次语义详解:消息传递的三种保证机制
- 8/30消息丢失、重复、乱序问题及解决方案:构建可靠消息队列系统的关键技术
- 8/30幂等性设计详解:构建可靠分布式系统的必备技术
- 8/30什么是 RPC?
- 8/30RPC 与本地调用的区别
- 8/30RPC vs REST vs gRPC 对比
- 8/30为什么微服务必须依赖 RPC
- 8/30RPC 的核心组成
- 8/30客户端与服务端模型
- 8/30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 8/30网络通信协议
- 8/30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
- 8/30RPC 的应用场景
- 8/30分布式系统中的位置
- 8/30电商、支付、日志、推荐中的实践
- 8/30什么时候适合用 RPC,什么时候用 MQ 或 REST
- 8/30RPC 实现基础
- 8/30Socket 编程实现远程调用
- 8/30阻塞 IO / NIO / Netty 基础
- 8/30使用 Netty 封装请求和响应
- 8/30动态代理与服务调用
- 8/30服务注册与发现
- 8/30Zookeeper 实现服务注册
- 8/30Nacos/Consul/Eureka 实现服务发现
- 8/30超时控制、重试机制
- 8/30熔断与降级(参考 Hystrix、Resilience4j)
- 8/30服务限流
- 8/30Dubbo 架构设计与核心模块
- 8/30为什么需要分布式任务调度?
- 8/30任务调度的核心概念
- 8/30分布式调度的基本模型
- 8/30最小可用调度器
- 8/30分布式调度雏形
- 8/30高可用与扩展性设计
- 8/30Quartz 框架详解
- 8/30Elastic-Job 框架详解
- 8/30XXL-JOB 框架详解
- 8/30其他调度系统简析
- 8/30分布式协调机制
- 8/30任务依赖与工作流调度
- 8/30任务执行与容错机制
- 8/30调度性能优化
- 8/30安全与多租户
- 8/30调度平台的企业实践
- 8/30与微服务体系的结合
- 8/30监控与运维
- 8/30云原生与容器化调度
- 8/30AI 驱动的智能调度
- 8/30总结与学习路径
- 8/30传统数据库与搜索引擎的技术对决:架构设计与适用场景深度剖析
- 8/30OLAP、日志分析与实时分析:现代企业数据处理的三大核心需求
- 8/30企业信息检索与数据驱动决策:构建智能化商业智能体系
- 8/30为什么需要搜索与数据分析中间件:数字化时代的数据处理革命
- 8/30深入理解索引机制:倒排索引与正排索引的技术原理解析
- 8/30文档、字段、分词与分析器:构建搜索与分析系统的基础构件
- 8/30聚合、过滤、排序与评分:搜索与分析系统的核心操作机制
- 8/30搜索与数据分析中间件核心概念:理解索引、文档与聚合的基石
- 8/30单机与分布式架构深度对比:搜索与分析系统的技术选型指南
- 8/30实时数据流与离线批处理:现代数据处理的双引擎架构
- 8/30数据采集、存储、查询与可视化全链路:构建端到端的数据处理生态系统
- 8/30搜索与数据分析架构:从单机到分布式的技术演进之路
- 8/30为什么需要链路追踪与监控:现代分布式系统的可观测性需求
- 8/30从单体到分布式:系统架构演进中的监控需求变迁
- 8/30服务调用链的复杂性:微服务架构下的调用关系解析
- 8/30性能分析与故障诊断:微服务架构下的监控挑战与解决方案
- 8/30核心概念与指标体系:链路追踪与监控的基础理论
- 8/30链路追踪核心概念详解:Span、Trace与TraceID的深度解析
- 8/30监控三支柱详解:Logs、Metrics、Traces的深度剖析
- 8/30SLA、SLO、SLI深度解析:构建可靠服务质量体系的关键要素
- 8/30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构建科学有效的监控体系
- 8/30日志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现代日志处理的基础概念
- 8/30日志采集工具详解:Fluentd、Logstash、Filebeat的对比与选择
- 8/30分布式日志聚合与查询:构建高效的日志分析体系
- 8/30日志分析与故障排查:从数据到洞察的实践指南